[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126)

2025-09-13 评论

  张绣不由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段谈话,他对贾诩越发恭敬,哪怕阳安被破,汝南北部被曹仁连破三城,张绣也始终沉住气,不曾派兵支援。

  到了第十五天,张绣终于知道贾诩让他等的是什么——

  预谋夺下徐州,抢占龙气之地的袁术,因为“僭越称帝”“意图谋害天子”“谋逆不轨”等罪名,被破虏将军孙坚斩于马下。

  孙坚杀死袁术,占据了他的势力,杀死了一些不服从他的人马,接着便率领大军撤出徐州,不再攻打陶谦。

  他派遣使者来与张济求盟,为了表示诚意,还派来了自己的长子孙策。

  孙策时年十七,相貌出众,武艺非凡。他还未及冠,言语处事却已颇具章法,让人不敢小觑。

  他还有一个同行的好友名为周瑜,同样少年英姿,伟岸而聪俊,所说的话句句直切要害,待人接物又醇厚如美酒,让人生不出半点反感。

  张绣见了这两人,便觉叔父那句“这天下的奇才多如牛毛”真乃至理名言,全无半点夸诞。

  比起立场模糊,又固守一方的陈王,张绣自然更愿意与孙氏结盟。

  孙坚的威名,昔日他与叔父还在董卓帐下效忠的时候便已如雷贯耳。能数次击退西凉军,连董卓都感慨“当语诸将,使知忌之[1]”,想结成儿女亲家的存在,自是不一般。

  只是,愿意归愿意,张绣始终对孙坚的动机抱有疑问。

  “可否求教孙郎……孙氏为何要与我军结盟?”

  先不说孙坚曾与西凉军血战,痛骂董卓大逆不道,对他们这些董卓旧部也全无好感。

  就说孙坚去年曾被袁术任命为“豫州牧”这件事,就足以让张绣如临大敌。

  难道孙坚舍不得豫州,又想来打他们豫州的主意了?

  周瑜心思通透,一眼便看穿了张绣隐而不发的防备。

  他蔼然笑道:“曹操据兖州之利,又与袁绍、吕布交好。若其势大,与吕布一同吞并徐、豫二州,则,九江、庐江俱不能保全。”

  袁术统御的三个郡就在豫州的南边,与豫州相邻。与其说他们心血来潮与张济这位新的豫州牧结盟,倒不如说,他们是未雨绸缪,避免曹操、吕布势大,威胁到自身的利益。

  张绣也想明白其中的关窍,放下了部分顾虑,派人请贾诩入帐,与孙郎、周郎共商结盟的事宜。

  几天后,豫州与陈留郡的边界。

  在此驻营的曹操通过派遣的探子获得这一消息,连夜召开了一场大会。

  顾至没想到蝴蝶的翅膀竟然扇了个大比兜,把原著小说的剧情打鼻青脸肿,面目模糊。

  但是仔细一复盘,这些看似离谱的蝴蝶效应竟然十分合理。

  在史线与原著中,袁术称帝的时候孙坚已死,他的儿子孙策继承了孙氏旧部,立即与袁术划清界限,搬出去单干。

  而现在,因为董卓和王允提前暴毙,闹出了天子“看似在全国出现,实则下落不明”的怪事,导致袁术提前称帝,暴露自己的野心。

  提前称帝=孙坚还活着。

  孙坚,一个手起刀落,在荆州一言不合就连杀两个同僚、上司的狠人,早就对袁术积怨已久。

  先前因为袁氏威名赫赫,遍布门生,找不到理由动手,又因出身之故,不得不依附门庭,与袁术结盟。

  如今袁术胆敢“咒诅天子”“僭越称帝”,正是自寻死路,给孙坚一个堂堂正正诛杀袁术,并吞并其众的理由。

  只不知道这一次,他还会不会与原著中一样,因为征讨荆州而死在暗箭之下。

  “孙坚吞并袁术旧部,占据九江等地,正是内忧外患之时。”

  帐中,郭嘉瞥了眼后方好似在走神的顾至,挺直背脊,为他遮掩,

  “他与张济结盟,除了戒惧我军势大,更有可能是想借张济之手,将北线牵制,好供他抽出余力,平定内部。”

  曹操看见了郭嘉的小动作,没有点破。

  他曾以为郭嘉与顾至“臭味相投”,都是行事气人、不按常理办事的刺头。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他发现真正气人的就只有顾至一个。

  郭嘉看似荒唐不羁,实际上却对他这个主公尽职尽责,从不摸鱼躲懒,即使生病了也时刻挂念着军情,时常拖着病体继续谋划。

  正因如此,他对郭嘉的言行总是睁一眼闭一眼,哪怕他在行军半路悄悄喝酒也不予点破,更别说掩护顾至这种小事了。

  “不止张济,陶谦也是他刻意留下,用以牵制青州的棋子。”

  戏志才蹙着眉,因为棋盘被意外搅乱,略有些心烦。

  袁术已出兵拿下徐州的五座城池,孙坚分明可以顺势拿下徐州的下邳国与广陵郡,可他偏偏不要,反而将打下的五座城池还给了陶谦。

  以他往日的作风,这么一个虎豹般的男人,哪里会做什么良善之举,分明是为了更大的图谋而让出小利。

  “兖州与豫州交战,青州与徐州交战。北线的几个势力均无暇他顾,他便可舒舒服服地收拢袁术留下的‘宝库’,还能顺势南下,往江东、荆州的方向扩张势力,真是打得好盘算。”

  听出戏志才平静话语中隐藏的躁意,顾至投去担忧的一瞥,正巧撞见荀攸幽深沉静,仿佛审视的双瞳。

  错觉吗……好端端的,荀攸审视他做什么。

  荀攸一贯以来都离群索居,除了东郡的那一回,基本没再与他有过接触,更对他的所有事都不感兴趣。

  顾至猜想荀攸大概是在看他旁边的荀彧,没再把这道怪异的目光放在心上。

  然而,会后,当顾至回到营帐,荀攸罕见地来访,一坐下就开门见山。

  “你到底心悦何人?”

  顾至难得遵循待客礼仪,取了两只陶杯,坐在案边倒水,听到此言,陶壶一倾,壶盖飞出,连里面的冷水一同泼在窄小的桌案上。

  少量清水沾湿了荀攸的衣摆,他却一无所觉,目不转睛地盯着顾至。

  顾至只觉得荀攸这个问题问得突兀且莫名其妙,正等着荀攸解释,却见荀攸问出先前的那句话之后便闭了口,仿佛那一句已是极限。

  见荀攸久久不语,却执拗地等一个答案,顾至忽然起了作弄的心思,张口即答。

  “我心悦可心悦之人。”

 

 

第88章 共榻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 顾至这完全就是废话文学,说了等于没说。

  毕竟“到底倾慕谁”这个深奥的问题,他实在是答不上来。作为先天单身圣体的他, 穿越了那么多次,还从来不曾对任何人有过倾慕的感觉。

  如果非要做个抉择,他大概会默默地在调查问卷上敲下“手机”两字。

  只有手机,让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最后一个念头升起的瞬间, 顾至的脑海深处似乎闪过一个模糊的人影。

  那道人影太过熟悉,短暂地停留了一瞬,被他下意识地忽略。

  荀攸不知顾至脑中所想, 在听到他的回复后, 那双幽静的瞳中略过一丝怒意, 火光烛天。

  顾至从木架子上找了一块葛布, 正准备擦拭桌案上的水渍,一回头,荀攸已果决地起身, 一语不发地往外走。

  望着他决然离去的背影,顾至持布的手停在半空, 缓缓地眨眼。

  ……生气了?

  在出声挽留与摆烂放任之间, 顾至选择了后者。

  他若无其事地拎着葛布, 擦拭桌案。还未将案上的水渍彻底清理干净,两耳忽然捕捉到门外的脚步声。

  顾至抬头望去,只见荀攸此时已走到门边, 刚掀开帐门,就与站在门外的人正面相对,险些撞上。

  站在外头的正是荀彧。

  在顾至的帐中见到荀攸, 他不免讶然。又见荀攸目光沉邃,脸上似带着冷意,荀彧顾不上寒暄,担忧而关切地开口。

  “公达,发生了何事?”

  荀攸沉默着,一双与他相似的棕瞳深处翻滚着火光,盯着他的眼神……竟有些痛心疾首?

  荀彧未来得及辨认其中的深意,就听见一声压得极低的声嗓,从荀攸喉间挤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