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至倒是没想到一向离群而居的荀攸会主动登门,不由多看了两眼。
荀彧低声解释:“公达往日忙于公事,时常忘了饮食之事,我便让他每日饭点到我这儿……”
似乎想到了什么,荀彧又补充了一句,
“他虽比我们年长,但论辈分,当是我们的子侄。”
顾至原本并没有多想,直到听到这句解释,他才后知后觉地回神。
像是出于某种直觉,又像是出于某种本能,顾至蓦地看向郭嘉。
郭嘉正提着青铜酒壶,准备斟酒,壶口的酒液却迟迟没有落下。他安然就坐,两耳却仿佛不经意地竖起,在打探两旁的动静。
“……”他就知道。
“这次南阳之行,倒是有一件趣事,正与奉孝有关。”
顾至刻意压低声音,甚是神秘地与荀彧耳语。
他还未说完“趣事”,就听边上传来一声轻咳。
第114章 五人论事
见顾至停下耳语, 将视线投向他的所在,郭嘉再次清了清嗓,煞有其事地开口:
“听闻明日, 陛下与主公会宴请群臣,庆贺大军平定叛乱。”
听到刘协和“平定叛乱”这几个字放在一块,顾至忍不住生出少许微妙的感觉。
虽然按照彼此的立场,张杨、韩暹对曹操来说确实属于叛军,但以张杨、韩暹在原著中保护刘协的立场来看, 至少,在刘协那,这些“奉迎帝王东归”的势力怎么也称不上是逆贼。
微妙的感觉只持续了片刻, 就被顾至抛到脑后。
这些弯弯绕绕, 是帝王与政治家们的权力游戏, 与他无关。
“我还在‘病’中, 明日的晚宴,自然得缺席。”
郭嘉原本只是随意转移焦点,没想到竟被顾至的回答勾出了几分好奇。
“此等大事, 明远一向不会错过,怎么这次……”
用词再委婉, 也掩饰不住“你怎么能不去吃席”的惊诧。
作为与郭嘉同行一路, 寻遍南阳小吃的发烧级“吃友”, 顾至与郭嘉加深了关于吃的友谊。然而这次,他不想为了一顿饭去应对刘协,也不能向郭嘉透露他对刘协的反感。
好在, 郭嘉对城外发生的事略有听闻,见顾至没有解释的意愿,不再多问。
“许久没吃到炳烛做的饭菜, 如今嗅到香味,便已垂涎三尺,恨不得吞下三大碗。”
袅袅菜香中,荀彧往郭嘉的方向扫了一眼。
他早猜到顾至提起郭嘉的用意,对所谓的“趣事”本没有太大的兴趣。但郭嘉几次三番地另起话题,倒让他感到了几分探究之心。
等菜肴上齐,五人中的四人保持着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余下的郭嘉独自一人也无甚好说,这顿饭用得格外安静。
在酒足饭饱,撤下桌案后,郭嘉饮着清酒,忽然谈起另一件“趣事”。
“数月前,北海相孔融弃了吕布,来豫州投奔主公。因着主公领兵前往南阳,迟迟未归,他与门客在谯县住下……此乃前因。”
郭嘉说的趣事,目前听起来并不有趣。
然而孔融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再结合目前的剧情点,顾至隐隐猜到郭嘉口中的趣事指的是什么。
“听闻孔融此次来投,不仅带来了孔氏族人、门客以及北海的部分官员,还带来了一位好友。”
顾至在心中暗道“果然”。他对孔融印象最深的,除了几个典故,就是孔融与某位喷子好友的商业互吹。
一个吹对方为“仲尼不死”,一个吹对方为“颜回复生”,就差直说对方的才德堪比圣人。
孔融还给这位喷子好友写了一篇推荐的小作文,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引得曹操无比期待……最后带着期待被喷了个狗血淋头。
“孔北海的这位好友据说是个奇异之才……行事也颇为奇异。”
说到这,郭嘉露出意味不明的笑,看向对面的荀攸与戏志才,
“公达与志才在豫州坐镇,应当对这位异才的行事有所耳闻才是。”
戏志才的面色肉眼可见地黑了一个色度,而对无关紧要的人并不会投注太多心神的荀攸,也现出几分不同寻常的神色。
荀彧疑道:“那位异才,姓甚名谁?”
“那人叫做祢衡,平原郡人。”
郭嘉这一系列丝滑的情报引来顾至的注目。
“你才回来半日,就都打探清楚了?”
他和郭嘉是一起回到谯县的,甚至他的马队比郭嘉的车队更快抵达城外。
怎么他就睡了小半日的功夫,郭嘉就把城里的八卦都打探清楚了?
“这是自然。”郭嘉笑道,“毕竟此人,如今在谯县已名声大噪。”
说着,郭嘉将祢衡的著名实际讲述了一遍,包括但不局限于喷曹操,喷吕布,喷袁绍,喷公孙瓒……喷他见过的所有人。
除了他的好友孔融,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
这事倒在顾至的意料之内,不过,既然所有被他见过的人都被喷过……
“阿兄与公达,莫非也……?”
“此人傲慢悖谬,无需多理。”
虽然在提到祢衡的一瞬间,戏志才看上去心情不佳,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以顾至对戏志才的了解,他这话纯然发自真心,是真的觉得不需要理会祢衡这样的人。
——至于被惹恼了,要不要暗中使绊子教训对方,这一点另外计算。
郭嘉端着酒杯,看似隐蔽,实则光明正大地挪到顾至身边:
“明远可想知道更详细的内情?”
更详细的内情,无非就是祢衡怎么骂人。
能直白地骂出“死公”这两个字,那些话多半难以入耳。这些“内情”如果发到现代网络上,一定会变成无数个星星和框框,或者直接被审核删评,喜提封禁套餐。
“那倒罢了,我不想知道。”
顾至看过《三国演义》中关于祢衡骂人的夸张描写,大约能猜到祢衡会说什么。
祢衡此人虽然奇特,但对顾至而言到底是不相干的人。
他原本不想对这件事发表意见,然而,一道灵感从脑中疾闪而过,顾至顿时转了话锋,以极其严肃郑重的语气提议。
“如此‘奇异之才’,合该进献给天子,为天子解乏。”
听到这话,不仅郭嘉险些被口中的酒水呛到,就连对面两人也投来格外沉默的目光。
“明远,你这……”怎似与天子有仇?
郭嘉咽下后半句话,把原本略有些敏感的话题转向了玩笑,
“我还以为——以明远的性格,会将此人‘进献’给主公。”
荀攸无言地看着顾至、郭嘉二人,又看向静坐在一侧,丝毫不予制止的荀彧,以及若有所思,仿佛真的在考虑可行性的戏志才,无奈地在心中叹了口气。
天子与主公何其苦哉,遇上了他们这样的股肱之臣。
为了避免天子与主公受难,荀攸难得主动出声,另起了一个新的话题。
“先时,公孙度向公孙瓒俯首,后又叛离,与袁绍结盟,共同逼迫公孙瓒。”
在曹操出征南阳的这一年里,北方同样打得冒火。
吕布与公孙瓒两人早早联手,共同夹击袁绍。眼见袁绍独木难支,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听从顾至的谏言,向贾诩问计,采纳了贾诩“假扮流亡之士,敲开幽州门户”计策,暂时缓解了危机。
这个计策,与吕蒙的白衣渡江略有一些相似,但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袁绍不仅借此缓解了危机,还顺利地与辽东的公孙度结盟,反过来夹击公孙瓒。
郭嘉刚从南阳回返,倒是还未打探最新的战局。如今听荀攸说起北方之事,他了然而笃定地断言:
“青州黄巾本就猖獗,吕布未能安定青州,又多次征伐,而今青州内乱四起,又被袁绍咄咄相逼,怕是难以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