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161)

2025-09-13 评论

  吕布手下的并州军极为悍勇,更有高顺这样的将才,替他南征北战。

  只可惜,吕布手下空有将才,却几乎没有能治理郡县、安稳后方的文官。只有一个陈宫勉强得用,却分身乏术。

  青州局势本就复杂,又有管承这样的海寇首领恣意作乱,专门趁着吕布出去征战的时候在背地里搞事。被吕布重用的孔融并没有守城之能,名望虽高,却压不住青州的豪族,甚至连地方财政都无法维持。

  在被青州兵与地方豪族联合搞事之后,孔融恼了,弃了北海国,跑来投奔曹操。

  “这对主公而言,倒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听着郭嘉的慨叹,顾至亦有几分感慨。

  曹操拿下南阳后,他成了唯一一个横跨四州,占领了四个富庶之地的诸侯。

  即使曹操在徐州、荆州只拿下一两个郡,并非完全占领,但在战略上仍然意义非凡。

  这么迅猛的扩张速度本来应该引起周边其他诸侯的重视。

  然而,张杨、韩暹兵败;袁绍正与公孙瓒、吕布打得水深火热;益州刘焉暴毙,其子刘璋忙着稳定内部、对付汉中的张鲁,根本没空理会益州以外的事;

  刘表固守一方,尽管对曹操极为忌惮,但因为谨慎的性格与荆州豪强的桎梏,只小规模地往南阳派了几回兵,就不了了之。

  原本对曹操忌惮最深,准备联合张绣对抗曹操的孙坚早早暴毙,他的长子孙策尽管少年英武,但因为孙氏内部的分歧,与对家人的顾虑,他将主要势力从“三江”之郡转移到江东,专心与杀父仇人——刘表与逃到刘繇处的笮融硬磕。

  “如今,即使其他州牧知晓天子就在豫州,怕也无力出兵。”

  曹操终究是这本小说世界中的主角,占据了天时地利。哪怕扩张速度过快,根基不太稳,因此出现了多次叛乱,但都有惊无险地渡过。

  这等“好运”,让顾至对“能否改变未来”这件事,生出了几分不确定。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进度推动,曹操比原著更早地成为北方霸主,获得说一不二的权力,他会不会提前“称公”,甚至……更早地逼刘协退位?

  始终难以挥退的焦灼感再次升起,顾至甚至产生一种冲动,想要遏制曹操扩张的步伐,或者借助刘协之力,通过权衡的角度限制曹操的权势。

  但这个念头刚刚冒出,就被他果断排除。

  刘协并非善茬,若与刘协联合,增益其势,无异于与虎谋皮。

  这份难以排解的焦灼,一直持续到晚宴之后。

  当杯盘尽撤,其他人离开住宅,黑夜逐渐降临,顾至仍惦记着这无解的答案,不禁蹙起眉。

  直到一只手轻轻抚上他的眉心,摩挲着眉间的皱痕,他才骤然回神。

 

 

第115章 “多想无益。”

  “多想无益。”

  荀彧总能知晓他的心意, 指腹的温度从眉心转到耳后。

  “明远劳累了数月,当早些歇息。”

  刚刚燃起的烛光映照着两人的轮廓,顾至没有说话, 只是抓着荀彧的手,将他贴在颊侧。

  这番举措与冥暗的目光引得荀彧指尖微颤。

  他上前一步,将眼前之人按在怀中。

  “今日不能再闹了。”

  荀彧抚着顾至的肩背,神色凝然,

  “那一日, 未曾留意时刻,不慎……到天亮,让你一夜未眠, 托着疲累的身躯随军赶路……”

  没想到过了这般久, 荀彧还在为了这件事而自责, 顾至不由无奈。

  “那一日坐车, 我在车上休憩,并不疲累。”

  “即便如此……”

  “我现下困了,可否在文若家中留宿一晚?”

  似乎早知道他有此一问, 荀彧回复道:

  “我已让人备好客房。”

  客房?

  顾至蓦然抬头,退开几分:“为何不能睡主卧?”

  荀彧补充了后续之言:“我已让人备好客房——我睡客房, 明远睡主卧。”

  这和之前他想的有什么区别?

  顾至正要表达不愿, 却撞进荀彧含着几分玩笑又带着几分认真的双瞳, 呼吸一滞。

  “今日我真的不会胡闹。”

  “你上回也是这么说的。”

  “分别这么久……”

  荀彧再次叹了一声,在他额上烙上一吻:“你的身子刚刚好转,莫要急一时之急, 总归,我们……”

  最后几个字,几近低不可闻。

  顾至不自在地清咳了两声, 在荀彧唇上啄了一口:“那,明日见。”

  “好。”

  ……

  兴平三年,春,曹操终于将天子的存在昭告天下。

  起先,因为种种顾虑,曹操在顺利地奉迎天子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昭告天下,而是以刘协的安危为理由,规劝天子,让他居住在豫州的治所谯县,并派遣重兵保护。

  对于目前的刘协来说,曹操与他是利益共同体,他当然不会在这种事上妨碍曹操。等刘协欣然应允,曹操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南阳,安定周边。

  待到所有领地内的经济与军事都步入正轨,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将许昌设为都城,改元建安,同时重铸钱币,恢复市肆。

  他还在谋士们的提议下,重设太学与地方学院、精舍,力图像《孟子》中写的那般,用“庠序之教”,传递“忠君、孝悌之义”。

  “如今纲纪废弛,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臣斗胆,欲向陛下举荐有识之臣……”

  在稳定内外条件后,曹操开始罗列朝中的官职,想办法塞入自己的班底。

  为了避免触怒天子,他并未做得太过火,只挑了一些紧要的部位,以请示的名义上表,让天子过目。

  剩下的未被填充的官职,由刘协自行定夺。可刘协如今身边又能有几个得用的人?赵谦、赵温、马日磾等重臣,要么被董卓残害,要么为了送他逃离乱局而牺牲。还有一部分朝臣,或被郭汜扣留,或不知所踪。

  “杨彪、钟繇、韩融、梁绍,亦可用之。”

  最终,刘协勉强挑了几人,予以任命。

  曹操帐下的谋士、武将亦做了官职上的变动。

  荀彧任侍中,守尚书令;荀攸任汝南太守,参军事;郭嘉任司空军祭酒;程昱任济阴太守,都督兖州……

  顾至则任谏议大夫,比八百石,兼议军事。

  得知这个从天上砸下来的新任命,顾至不由一叹。

  谏议大夫,在西汉的时候叫谏大夫,主掌谏言,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告告状,评议朝廷政事的言官。

  曹操应该是根据他的要求,特地找了这么一个符合他“钱多事少”工作理念的岗位,而且还煞费苦心地把六百石的工资恢复成汉武帝时期的比八百石。

  明面上看,他似乎应该高高兴兴地接受这个岗位,提前进入一边叨嗑一边领工资的退休生活。

  然而,这个工作虽然看起来像是为他量身定做,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谏议大夫是皇帝身边的言官,谏言直接精准对接皇帝本人,也就是说,他若成了谏议大夫,今后会经常见到刘协。

  经常见到刘协,这是什么可怕的故事。

  顾至想不明白曹操为什么热衷于把他往刘协的面前塞。上回是“闲着无聊可以陪天子下棋”,这回又是直面天子的谏官。

  “任谏议大夫之职的官员,通常都是名儒与刚直之士,臣或许难担其任。”

  在众人百忙的间隙,顾至找到曹操,委婉推拒。

  曹操的神色很是意味深长:“明远实乃刚直之士。”

  顾至实在不知道自己刚直在哪,大约是他曾经的我行我素,给了曹操一种近乎菌子吃多了的错觉。

  “明远不必担忧,谏议大夫仅在谏议之时才需面见天子,并非时时见面。”

  像是看出了他的顾虑,曹操意有所指地劝解,

  “何况,谏议大夫不止你一人。另一个谏议大夫的直谏之言已经足够天子应对,明远耐心等候便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