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不可更改的“历史大趋势”。
他在对抗的从来不是什么剧情,什么命运,而是人。
阴霾一扫而空,顾至正要起身,却被一只手压住左肩。
熟悉的巨力将他定在原地,顾至起身失败,险些扭到腰,疑惑的目光饱含疑问地投向戏志才。
“先不着急,再饮一杯。”
顾至不解其意,只当戏志才不想一个人待着,便继续坐着,一边慢慢地饮用麦冬水,一边走神。
没过多久,帐外传来清晰的脚步声。
“戏军师,叨扰了。”
略有些耳熟的声音响起。
而后,在戏志才“请进”的指示下,那人掀帘而入,走入帐中。
顾至看清了他的模样,正是徐质。
徐质见到顾至,露出意外的神色。
他眼含喜悦,正要与顾至招呼寒暄,却听到戏志才的声音泠泠传来。
“先坐到案边,莫要出声。”
寒暄的话语就这么被硬生生地堵在喉咙口。
徐质听从地坐下,同样被塞了一只陶杯,有一口没一口地饮着麦冬水。
没过多久,帐外又传来微弱的脚步声。这一次,掀帘而入的是贾信。
几息后,贾信也领了一杯水,坐在营帐的西侧。
顾至发现戏志才喊来的两人正是自己不久前向曹操举荐的将领,心中不免多了些猜测。
他向曹操举荐的将领还差一人。
果然,小半刻钟后,牛金也来了。
牛金一向与徐质、贾信不对付,但他看似鲁莽,实则精明。
哪怕对徐质两人没一个正眼,他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甩脸色,难得乖觉地领了个人人都有的水杯,坐到了最远的角落。
见三个将领到齐,顾至已做好聆听会议的准备。
但他等了半天,戏志才仍不紧不慢地饮着水,迟迟没有进入话题。
难道……除了徐质这三个小将,戏志才还在等别的人?
顾至的猜测很快便得到了证实。
不久,营帐外又传来细弱的脚步声。
这道脚步声与先前三人完全不同,缓慢而随意,仿佛随处乱逛的旅人,在营帐中瞧着风景。
这道脚步声本不该有任何特色,可顾至因为与脚步的主人相处太久,对他的走路步调过于熟悉,因此还是一听就认了出来。
没想到戏志才还喊来了他。
顾至先是觉得“果然如此”,在短暂的感叹后,又新增了几分疑惑。
阿兄找这么多人过来,究竟所为何事?
“某些人,平时憋着话,三催四请的,怎么也打不出一个屁。今个倒好,理由也不给一个,又要把人拉来。”
人还未进入营帐,带着抱怨的声音就已在营帐外头响起。
“昨天你都说‘无话可说’了,今天又让我来找你,莫非又要当着我的面来一句‘无话可说’?”
似调侃似嘲弄的话语由远及近,那人掀开帘帐,与里面的所有人直面相对。
五双各具特色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像是十支黑黝黝的利箭,令人难以忽略。
猝不及防被锁定的郭嘉:“……”
不是,怎么……这么多人啊。
郭嘉看似神色不变,嘴角仍带着漫不经心的笑意。
然而,熟悉他的顾至一眼就看出那道笑弧藏着不易察觉的僵滞,看似平静的眼瞳隐隐震颤,似乎无法理解眼前的情况。
“进来坐,勿要挡着门。”
有这么多人在,郭嘉不好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他顺势放下帘帐,在戏志才身旁坐下。
郭嘉毫不客气地取走了案上的最后一杯麦冬水,饮了一口,嫌弃地放下。
“几位临危受命,当知此行凶险……”
戏志才分析着袁军可能截击他们的地点,摸排着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
徐质三人有些疑惑,不明白为什么领话的是军师参谋,而不是主帅与督军。
即使曹操、夏侯惇受伤,没时间召见他们,那也该是身为曹操长子,兼任临时督军的曹昂坐在上首,主议诸事。
虽有些想不通,但因为顾至这个临时主帅也面色如常地坐在一旁,聆听戏志才的讲述,三人就是再疑惑,也只当这是曹操的吩咐,耐心听从戏志才的分析。
然而,顾至对此心知肚明。戏志才现在的举措,绝不是出自曹操的吩咐。
找来几人,提前分析战局,推演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大概率是为了他这个阿弟。
顾至无声地叹了口气。
果然,昨日在主帐内,阿兄神情有异,以至于被曹操察觉,并不是因为身子不适,而是因为他。
虽然阿兄不曾阻拦他的行动,也不曾说过半个字的反对,可阿兄始终为此担心不已。
阿兄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前为他排除风险。
“前段时间,袁绍吃了大亏,必然会趁着这个机会,极力寻找我们的营地,一雪前耻。”
一段推演告终,郭嘉顺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说不定,他的人已经在营帐外头……”
顾至倒是想制止郭嘉的后半句话,只因为两人距离较远,没能快得过顺溜的嘴皮。
几乎在郭嘉这句话落下的瞬间,营帐外忽然传来莫大的动静。
感受到一左一右投来两道谴责视线的郭嘉:“……”
第134章 来者
那一瞬间, 就连郭嘉自己心里也在嘀咕,莫非他的嘴当真如此神奇,专挑不好的灵验?
徐质察觉到营帐中奇异的沉默, 主动起身:
“我去帐外打探一番。”
郭嘉觉得自己坐的这个位子太有压力,起身挪位,在顾至身边坐下。
“若我这张嘴当真这么灵,待到下回,每逢开战的时候, 我就咒诅敌军大败……”
听着耳旁的戏言,顾至没有应声。
早前,他便已分析过郭嘉时不时出现“乌鸦嘴”的真相,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谶语般的预言都是基于现有条件与直觉的预测。
这一次, 顾至倒希望郭嘉预估错误。若是袁绍的军队在这时候找到曹军的营地, 发起战役,这对目前伤员众多,还未恢复元气的曹军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久后, 徐质打探到消息,回返营帐。
“听说有一位来自袁营的谋士只身来到营地, 说要投效主公。”
“看来我的推测之语, 只应验了一半。”
郭嘉仍带着玩笑之意, 与顾至小声私语。
心不在焉的顾至只随口应了两句,所有注意力都在徐质刚才说的那句话上。
这时候背弃袁绍,改投曹操的谋士……莫非是许攸?
在原著中, 许攸的到来给了曹操最需要的助力。他告诉曹操袁绍粮草的所在地,帮助曹操连夜突袭,烧毁袁绍的粮草, 成为动摇袁绍军心,扭转战局的一个关键点。
木案前,戏志才沉声询问:
“来投主公的是何人?”
徐质重新在原来的位子上坐下,捧起早已凉掉的麦冬水,努力回忆方才打听到的姓名:
“那人自称是……郭图?”
郭图?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名字,不仅顾至短暂一怔,在他身侧饮水的郭嘉更是被口中的凉水呛到,以手掩口,呛咳不止。
“怎么会是郭图?”
郭嘉与郭图同为颍川人,虽然并非同宗,但在同郡之地,彼此之间也曾打过照面。
原著中就有郭嘉与郭图评价袁绍的对话。顾至知道郭嘉为何是这么一个反应,但他只能故作不知,佯装疑惑地询问:
“奉孝认识此人?”
“算是相识。”郭嘉放下陶杯,蹙眉起身,
“此人不可信,我得去一趟主帐。”
说完,他匆匆地往外走,没过几息,又匆匆地折返,抓住顾至的右臂:
“明远与我一同前去。”
虽不明白郭嘉为何要带上自己,顾至到底没有拒绝,与他一同赶赴主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