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73)

2025-09-13 评论

  “小寨主想去见见大寨主吗?”

  “想……”

  微绿的脸转成微紫,阿猊微赧地低下头,

  “我哪算什么寨主啊,求先生以后别再提了。”

  顾至伸手,递到阿猊面前,“走吧。”

  望着闯入视线的手掌,阿猊一愣,犹犹豫豫地握住,借着力起身:“……多谢先生。”

  几人回到府衙,得知曹操等人已经前往城外迎接凯旋之师,改道赶赴城外。

  顾至阔步而行,从容而敏捷;阿猊虽年幼腿短,两脚转动的频率不低,几乎跑出了残影。

  被独自一人落在后方,气喘吁吁的郭嘉:……

  这合理吗?

  好在东城门距离府衙不算太远,只过了半刻钟的时间,他们就抵达了目的地。

  在攒动的人群中,几人一眼就看到了最中央的槛车。

  郭嘉还没把气喘匀,就翘首垫脚:“哟,还是老熟人。”

  原来,他们早就见过这个被抓的黑山军头目——正是他们在淇水附近遇见的那个“于帅”。

  彼时,敌军被典韦所慑,不敢过河,“于帅”只能含恨退兵,带着部众离开。

  没想到兜兜转转,他还是成了曹氏的俘虏。

  “他就是于毒?”

  顾至看向灰头土脸、早已不复猖狂之态的俘虏。

  好惨一于毒,没被袁绍斩杀,被曹操擒拿了。

  视线只在槛车上停留了片刻,就偏向了队伍的最前方。

  一个披袍擐甲、器宇不凡的男子正和曹操说着话。

  因角度的缘故,顾至看不到曹操的表情,只能看到曹操搭在男子肩上的手。

  凭借一些亲厚的肢体动作,足以看出曹操对这位中年将领的重视。

  “那是何人?”顾至询问,“阿猊可曾见过?”

  阿猊踮起脚,看了半晌:

  “那是枣祗,枣敬先。数月前,他与曹子廉离开温县,出去募兵,与我们错开了。他大约是听到了阿父成为东郡太守的消息,带着新招募的士兵赶来,倒是正好与凯旋而归的军队遇上。”

  顾至注意到,在听到枣祗这个名字时,郭嘉的神色变得有些古怪。

  枣祗,曹魏屯田制度的提议者。

  枣祗是颍川阳翟人,而郭嘉也来自颍川阳翟,两人是同乡,认识的可能性确实不小。

  郭嘉话题的关注点却不在老乡枣祗身上,他笑着询问阿猊:

  “曹子廉,曹洪?曹洪是你的从叔,你的长辈,你为何连名带姓地叫他?”

  这个话题似乎引起了阿猊的不满,他没有回答,连带着对郭嘉也爱答不理。

  “莫非曹洪惹了你……?”

  郭嘉话音未落,衣袂被边上的手扯了两下。

  “枣祗过来了,是不是来找你的?”

  前一秒还在逗弄阿猊的郭嘉,下一秒收起了笑脸:

  “我与这位名士可不相熟。”

  只一来一回说了两句话,枣祗便走到郭嘉身前。

  “郭贤侄,许久未见。”

  枣祗带着满面春风,看着郭嘉的眼神里包含着全然不作伪的欣喜。

  郭嘉满面冬风:“见了二十年,是该许久未见了。”

  可惜命运无常,又让他碰到了。

  顾至在心中补充了一句,一边做着阅读理解,一边猜测这两人之间的恩怨。

  可不等顾至脑补一个狗血淋漓、逻辑崩毁的故事,枣祗忽然转头,将目光挪向站在一旁的他。

  “多年不见,世侄你竟这么大了。”

  顾至:……?

  你谁?

 

 

第46章 邀请

  围观之人, 转眼成了局内之人。

  顾至怎么也没想到,这当中竟然还有自己的戏份。

  眼见阿猊落枕般仰着脖子,郭嘉耳鸣般捞了捞耳朵, 慢一步走来的曹操顿住脚步——三人齐齐往自己这边望来。

  顾至努力搜刮着原主的记忆,什么也刮不出。

  “阁下许是认错了,我与阁下素昧平生。”

  不管见没见过,否认就对了。

  “贤侄如此生分,着实让人心伤。”

  话是这么说, 枣祗却带着满脸笑容,比划着自己的大腿,

  “你只有这么高的时候, 我还抱过你。”

  众人竖起耳朵聆听, 唯有顾至冷淡着站着, 眉目间尽是疏远。

  “当时, 你脾气可犟了,特别讨厌跟我接触,一下子把手中的柿子糊我脸上, 连果肉都嵌在我的鼻孔里……”

  眼看枣祗陷入滔滔不绝的回忆,越讲越起劲, 顾至只有满头的问号。

  这位名噪一时, 连袁绍也抢着拉拢的颍川名士, 为何如此不讲究,连自己鼻孔里嵌了几两果肉,花了多久清洗干净这点小事都要当众传播?

  顾至开始怀疑人生, 顾至开始往郭嘉的方向瞄。

  郭嘉投以同情的目光,悄悄地往后退。

  不知是不是这一退引来了枣祗的注意,他再次将话题转到郭嘉身上:

  “郭贤侄小时候也颇为活泼, 每次见着我,都会在我的酒壶中放几片黄连……”

  这段追忆往昔的叙旧过于漫长,曹操哪怕再好奇三人的关联,也不得不出面打断:

  “敬先,你一路奔波,不如先歇息片刻。我已在城中设了酒水,为你和众将士洗尘。”

  枣祗停下絮叨,尽管有些意犹未尽,却还是遵从了曹操的提议:

  “一切由孟德做主。”

  曹操点头,喊来曹昂,让他领着枣祗进城。

  枣祗这边安排妥当,曹操回头去找曹仁与夏侯渊。

  “枣将军,请。”

  曹昂为枣祗引路,刚走到城门口,就听旁侧的枣祗忽然说了一句“稍待”。

  枣祗调头就跑,跑到顾至、郭嘉二人的面前,对他们的疏离一无所觉:

  “奉孝贤侄,志才贤侄,我先走了。回头请你们喝一杯,莫要推却。”

  说完,他不等顾至二人回复,又一溜烟地跑回城门口。

  “……我是不是年纪轻轻,就犯了耳聋的毛病。”

  郭嘉转向顾至,打量着这张与戏志才毫无相似之处的脸,

  “志才贤侄?”

  “很显然,他认错了人。”顾至如此回道。

  他与戏志才既不是亲兄弟,也不可能被错认长相。如果不是枣祗记忆错乱,那就只能说明,他身上的某个特殊物品让枣祗认错了人。

  顾至当即想到了脖颈间挂着的玉坠。

  莫非这玉坠,是戏志才的?

  “倒是没想到,你兄长看着寡合,幼年之时竟如此有趣。”

  郭嘉不知内情,只以为枣祗认错了两兄弟的样貌,悠悠感慨着,

  “枣敬先此人,你别看他有模有样的,年轻时候是真的烦人。”

  能让戏志才这种脾性都上手糊柿子,倒是可以想象他年轻时候有多么招小孩的厌烦。

  不过……

  顾至脑补着年幼缩水版的戏志才抓着柿子,忍无可忍的模样,竟觉得有些可爱。

  “热闹看完了,赶紧回去吧。”

  郭嘉伸手掩了个哈欠,

  “今日起得太早,怪困的。”

  三人回了城,在夏侯渊的宅邸前分道扬镳。

  顾至在市肆附近闲逛了半日,买了一些看上去用得上,实际未必用得上的物品,打道回府。

  他还记得昨日与荀彧“明天见”的约定……虽然也谈不上约定,却还是谨守着契约精神,到府衙去找荀彧。

  荀彧正在府衙内办公。曹操拿下东郡后,为了方便治理,也为了安抚本土士人,他没有罢免其他官员的官职,只让荀彧担任别部司马之职,作为曹操的副手,掌控主要的军、政事务。

  顾至到的时候,荀彧已经处理好所有公务处理,正在清洗毛笔与砚台。

  听到门边传来的动静,荀彧侧首。天光从帘间照入,亮堂了屋舍,也让他的眼中映出顾至的倒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