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240)

2025-10-07 评论

  “可算是把你们给等来了,那十五万斤的粮食,要多谢君小师弟了。”

  粮食是霍潋给他拉过来的,而且不是十五万斤,是三十万斤,当然了,霍潋也明说了粮食的来历,其中一半要归属军营的问题。

  他当然没意见,能有十五万斤粮食,已经很不错了。

  特别是他打开其中一个麻袋之后,看到的都是精细的粮食,还是从前没见过的粮食。

  他也有了别的打算。

  -----------------------

  作者有话说:周末愉快啊宝宝们,今天有加更,写完就发。

  我先去补个瞌睡哈哈哈,爱你们。

 

 

第93章 发展

  段文也不是个绕弯子的人, 有话也就直说了,那玉米碎,他抓了两捧出来, 什么都没加,煮熟了就吃, 吃着还是甜滋滋的,与传统的粮食完全不同。

  颜色金黄灿烂的, 定然会有人稀罕。

  他说:“这玉米碎,我打算送到外地去,一斤玉米碎,换三到五斤粮食,新粮换三斤, 陈粮换五斤。”

  君秋澜也是眼前一亮, 他之前都没想到过这个办法。

  他们边城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是粮食,是填饱肚子, 不是为了追求好吃。

  说句可能不好听的话,他这三十万斤粮食, 盛鸿焱找人订购的时候, 说的都是喂猪的。

  基本上都是玉米碎, 因为这个更实惠, 还有更便宜的,那就是加麦麸米糠了,他们没要这种。

  盛鸿焱多半也是猜到这不是真的拿来喂猪的, 玉米碎,人吃着也完全没有问题的。

  味道都还不错。

  “那三十万斤都可以拉到外地去,多换回一些粮食。”君秋澜说, “如果还有别的需要,也尽管跟我说。”

  段文脸上也带着笑意,“够了够了,三十万斤拉出去,保守估计能带一百万斤左右的粮食回来,到时候分给军营那边一部分,我们都还有大几十万斤,真到了需要赈灾粮食的时候,这大几十万斤,也能顶很久了。”

  现在正想打造军队和官府的和谐关系,他也跟霍将军说了自己的打算,霍将军也是支持的,甚至还打算派几队将士跟着他们的商队一起,避免行商被抢。

  到时候双方都出人出力了,粮食也就还是平分,保守估计一百万斤,一人也能分到五十万斤了。

  五十万斤对军队来说,可能也是杯水车薪,但有也总比没有的好,而五十万斤的粮食对灾民来说,就是能救命的。

  赈灾,可不是让大家吃饱,是让人不要饿死。

  君秋澜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现在的能力有限,根本做不到像另一个世界那般,就算是赈灾,都得让大家好好吃饭的程度,能让百姓留着性命,渡过这个难关,就是他们现在的目标了。

  他都想着,要不要再弄小几万斤的大米回来。

  几万斤米,拜托盛鸿焱师兄帮个忙,问题不大。

  但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不妥当。

  玉米是大家都没吃过的,而且还是打碎了的,拉到外地去,大家都只当是一种远方来的新鲜粮食,买回家尝尝鲜,肯定也是有人愿意的。

  更别提这玉米碎的味道是真的还不错。

  但是另一个世界的大米,拉过来就是降维打击了。

  他从前作为太子,吃到的皇庄贡米,都比不上那边的大米,不说口味,就说那粒粒都晶莹剔透的品相,就已经远超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大米了。

  拿过来太打眼了。

  要是被有心之人拿捏,想用这种米去讨上面的欢心,他们这里的事情,估计就得暴露出去了。

  还是太危险了一些。

  现在能多出几十万斤的粮食,也够了。

  “对了,师弟今天过来,是找我有什么事情?”

  粮食的事情说完了,自然要说知青的问题了。

  君秋澜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什么的,直接把今天村里发生的事情说给了段文听。

  段文听了也是火冒三丈:“简直是岂有此理。”

  下放那些读书人,也是为了让他去民间,真正地体会百姓的疾苦,一会回来,从小吏做起,也能先顾虑到百姓。

  之后他们还准备多开放几个部门,需要的小吏还不少,他都打算好了,优先从这些知青里面选择。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读书人简直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肚子里的墨水没有半碗,下乡去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就是欺压百姓,还瞧不起农人,嫌农人脏臭。

  “师兄,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个例,恐怕还得要好好查一查,重新做一次筛选。”

  段文心头也难过,这些人真的是枉读圣贤书了。

  知青的选择,他先是选了书院里的学生。

  就像君秋澜想的那般,能在书院读书的,学识都还尚可,也基本上都有了秀才的功名。

  下乡去,也不需要他们做农活儿,就是让他们去教人读书识字,甚至都不需要他们教授多么高深的学问,教基础就够了,有天赋的学生,筛选出来,他们官府这边另有安排。

  段文其实考虑得不少。

  整个边城都比较穷苦,富裕一些的,也都是商籍,但是商籍从前不能科举,也不会浪费时间去书院读书。

  其他能考上书院的,要么是家底儿不错的,要么是凭本事通过书院考核的。

  他优先考虑的,依旧是那些家境稍微差一些的,多给他们一份机会,未来也能好好效力。

  可没想到还是会出这样的事情。

  “师弟对此事可有见解?”

  君秋澜刚才在路上就跟父亲讨论过一些了,“每个村子的知青,不少于两名,起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下放的读书人,不要局限于功名,不管是秀才,童生,或者是商户子弟,只要通过师兄的考核,都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他们现在当然是更偏向穷苦百姓的,想让穷苦百姓们多一些福利待遇,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但是作为管理员,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却也不能这么做,至少要在制度上,做到公平公正。

  再则,就违背他们想要打造人人平等的世界的初衷了。

  段文叹了口,“还是我想岔了,这事情,我再琢磨琢磨,找苏先生那边的智囊团也商量一番。”

  君秋澜颔首,“我们要发展这个世界,一定是全面发展,以后必然也会出现穷人和富人的区别,这个是没有办法彻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让穷人不再自卑,富人也不再高高在上。”

  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提升。

  到时候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了,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追求。

  段文点点头,“我明白师弟的意思了,我也是担心另一个问题,以后都读书了,恐怕没有那么多人愿意种田了。”

  君秋澜忍俊不禁,“段师兄跟我父亲想到一起去了。”

  君郁笑了笑,“民以食为天,现在的粮食,本就不足以让大家吃饱饭,我们会担心这个问题,也是必然的。”

  现在只能混一个勉强温饱。

  真到以后,种田的农人少了,那田地岂不是荒废了,要说靠买粮食吃,这也不踏实啊。

  万一有个天灾人祸的,就像今年这般,手里没有粮食,百姓心里都发慌。

  好在儿子给他解释过了,君郁现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们现在要搞的是发展。

  提高粮食的产量,是一种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一种发展。

  有经验的老农,学了读书识字,也能把自己一生的种田经验写下来,而不是靠口口相传,然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书籍记录,进行实验,进行改进。

  一亩地的产量,哪怕是只多五十斤,也算是一种进步了,一亩地多五十斤,那整座城呢,整个国家呢,又能多出来多少的粮食了?

  也要给农人们释放出一种信号,泥腿子,读书也是有用的。

  君郁心里有盘算了,也想跟段文好好聊一聊。

  等到把村里知青的事情解决了,他也要去做儿子的代言人的。

  君秋澜看了一眼时间,他今天得去赴宴,就不多留了。

  “剩下的事情,段师兄和我父亲一起商议吧,或者可以把苏先生那边的同志们也叫过来,大家人多力量大,总能琢磨出一个更完善的办法,还有,段师兄,我们边城的法律,也得要改进一下了,先不要太过于激进,从原有的基础上整改,然后再拓印出去售卖,或者每个村子都发一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假酒喝了头疼 幻想空间文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