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274)

2025-10-07 评论

  他是知道废太子一家被发配到了边城,当初他还在庆幸,幸好不是发配到他管辖的州府,这明显就是个烫手山芋啊。

  一直以来,他也没听见关于这一家的消息,自然以为这一家也就在边城沉寂下去了,兴许都没坚持下来呢。

  结果今天一看。

  这父子二人一身华服,很明显不是过得不好的样子。

  再看段文对这父子二人都带着尊敬,他还有什么是猜不到的呢?

  瑟瑟发抖。

  段文笑着:“这位君同志就是粮食的提供者,几位大人不妨直接跟君公子详谈?”

  君秋澜礼貌跟大家见礼:“晚辈给几位大人问好。”

  有几个人感觉怪怪的,他们以为这个君公子是商户,商户见了官,多少得尊着敬着。

  但是他们没有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这样的情绪,甚至还是以晚辈自称。

  知道君秋澜一家身份的知府陶隐,叹了口气,“殿下,郡王爷,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君秋澜拱手:“问陶大人安好。”

  陶隐有些意外,君秋澜居然还记得他?

  不,也可能是段文提前跟他说过。

  其他几个知府,这会儿才是真的慌了。

  陶隐的话,他们怎么可能听不明白。

  这这这,这就是废太子。

  一瞬间,他们想不明白的事情在一刻都清晰了。

  难怪段文总是卖关子了。

  现在的情况,他们还能不明白吗?

  造反,两个大字印在了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心脏都快跳不动了。

  他们在朝廷上都没有什么人脉,要不然也不会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还止步于穷苦州府的知府。

  基本上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或天命之年,他们现在所求的,也不是自己再升官发财了,能让自己管辖地的百姓过上几天好日子,这就够了。

  但是造反啊,要死人的。

  胆子小的,现在都想开溜了,就当他没来过这一趟,没有粮食,他再想办法去别的地方借都成。

  属实是不想掺和进这种要掉脑袋的大事情里面。

  等等!

  又有人反应过来,造反,得要有军队吧。

  边城的军队是霍将军。

  难不成霍将军也反水了?

  要知道,他们几个州府临近边城,也有军队驻守保平安的,这些军队的将领,那可都是霍将军的手下。

  他们还逃得掉吗?

  君秋澜把几位老大臣的表情都看在眼里。

  但是,话还是要说清楚的。

  -----------------------

  作者有话说: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呀,爱你们。

  这篇文马上七十万字了,应该又要给大家反营养液啦。

  要是大家暂时没有想要浇灌的书,可以浇灌给作者呀。

  [亲亲][亲亲][亲亲]

  好像很久没发红包啦,今天给大家来一场红包雨吧。

  老规矩,次日发出。[比心][比心][比心]

 

 

第107章 洗脑

  大家不想卷入造反的纷争, 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几位老大臣都是好官,至少是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那么他们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事情就还有得谈。

  主要是君秋澜现在能给出的筹码太多了。

  高产量的粮食, 都只是最基础的。

  君秋澜看着大家,又笑了一下:“诸位不必着急, 且先听我们慢慢讲,我知道诸位大人都是好官, 否则今天也不会坐到这里来了。”

  说着话,门外又走进来一个人。

  “抱歉,来迟了。”

  是君秋澜之前就说过很适合做宣传干事的孔盛。

  “在下孔盛,给几位同志见礼了。”一来就摆起了架势。

  同志,又是什么称呼?

  几个老大臣云里雾里的。

  “这位是?”

  段文解释了一嘴:“这是我们的宣传干事。”

  可是宣传干事又是个什么职位?官儿?什么官儿?

  他们也没听说过呀。

  孔盛也不多废话, “几位同志, 且听我慢慢细说……”

  来都来了,现在也走不掉,他们还能怎么样?只能坐立不安地看着孔盛给他们洗脑。

  嗯?洗脑?

  好像孔盛的想法, 观念,确实是很新颖, 几乎完全将他们的旧观念给盖了过去。

  只要是有脑子的, 都会觉得孔盛说的没问题。

  按照孔盛的说法, 以后人人都吃得饱饭, 人人都能穿新衣,能盖新房子,能读得起书, 都能看得起病。

  这个世间再也没有乞丐流浪汉,就算是孤寡老人,孤儿寡母, 也都有相应的照顾政策,再也不会有人卖儿卖女,再也不分士农工商和贱籍。

  如此,圣贤书里说的天下大同,就此达成。

  可是真的有这么美好的世界吗?

  他们表示怀疑。

  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帝王,国家又该要如何运作呢?

  谁在上面发号施令呢?重大决策,谁说了算呢?

  他们有些无法想象。

  等等,按照孔盛的说法,其实他们现在都在集全国之力,在供养皇帝一家。

  好像也没毛病。

  那皇帝一顿少则几十道菜,多则上百道菜,一道菜吃一口都得撑,可是民间,多得是一大家子十来口人,配着一碟咸菜就吃了。

  然后其实现在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内阁在商讨处理,讨论出一个结果之后,他们再交给皇帝,皇帝点头或摇头。

  所以他们真的需要这么一个替他们点头的人吗?

  他们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就好像这次的旱灾,他们多次上书给朝廷,等不来半点儿的回应,到底是内阁出了问题,还是皇帝出了问题?

  他们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是弃灾民于不顾,那就是上面的人出了问题,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皇帝的,都有问题。

  再则,年初要他们交的人头税,就是因为皇帝生了个儿子。

  这个皇子生来体弱,却被捧为新的领导者,明明还在襁褓之中,却是过得跟皇帝一样金贵。

  他们这几个知府,虽然没有太多的人脉背景,但毕竟也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了,从前的同窗,同年参加科举殿试的,总有些是有出息的,他们只是想打听一点儿京城的消息,还是有点门路的。

  得到这样的答案,他们心中当然愤慨,但是又觉得好像很正常。

  因为古往今来,好像发生类似的事情,都是有类似的处理方式。

  百官代天子牧民,牧这个字,就代表很多东西了,百姓都是牛马,皇上是真龙,皇子就是龙子,龙子要吃牛马,似乎天经地义?

  但是!!!

  现在有人明确地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

  天下应该是老百姓的天下,不是皇帝老儿的天下。

  天下的土地,资源,金钱,都应该在百姓手中流动,而不是全部拿去供养帝王,等帝王心情好了,再撒仨瓜俩枣的给百姓。

  历来都是如此。

  要是碰到个贤明的帝王,不添加苛捐杂税,不强行征徭役,再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百姓都要高呼今年过的是神仙日子了。

  哪怕这一年也仅仅只是刚好够一个温饱。

  若是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再碰到个倒霉催的皇帝,那民间更是民不聊生。

  就比如说今年。

  现在听孔盛这么一说,从前的规则,真的对吗?

  制定规则的是谁?还是皇帝以及权力中心的大臣加以辅助。

  何不食肉糜?

  百姓一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皇宫里的那些真龙,龙子,穿的上好的锦缎,但基本上洗过一两次就不可能再穿了。

  那些‘旧衣服’怎么办呢?

  是真龙和龙子还有妃子们穿过的衣裳,自然不可能流落到民间,因为百姓不配,大部分情况都是直接烧了。

  相比较之下,孔盛今天说的,好像才应该是他们所追求的盛世繁华?

  他们这些当官的,是应该要为人民服务的。

  从前说是百姓的父母官,以后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假酒喝了头疼 幻想空间文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