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136)

2025-10-14 评论

  “老板,明日还有鲜菜吗?”

  “有的有的,不过得早点来,晚了怕是就卖没了。”

  “那提前给我留二斤芹菜啊,想着包点扁食吃呢。”

  “唉,好嘞!”

  王瑛也没想到鲜菜生意能这么火爆,最后只剩下几根烂菜叶,收拾起来回去喂牲口。

  锁上大门,几个人抱着钱匣子回了家,这一天统共卖了十三贯钱,除去房租差不多净赚十贯左右。

  如果以后天天能保持这样的生意,一个月就是三百贯,一年三千多贯,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

  当然这只是假设,实际上鲜菜最多能卖四个月,一是跟季节有关,明年三月份蔬菜陆续下来菜就卖不动了。

  其次试验田的面积有限,就算王瑛想多卖,也没有东西啊!

  如今试验田一共五亩地,除去种果树占用的一部分,其余的地都种成蔬菜。

  试验田里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加上没有病虫害,收益是普通土地的二到三倍,但作物生长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茬接着一茬。

  所以一个月能赚两百贯已经极限,不过这些钱足够一家人的花销了。

  大概是真沾了王大人的光,自打菜铺开业后顺风顺水,连个赊账的都没有。

  看着时机差不多了,王瑛才把西红柿拿出来卖。

  番茄这东西后世是明代航海后从国外引进的,武朝还没有这种作物,百姓自然没吃过。

  王瑛打算先给经常来光顾的客人推荐。

  对门的杨德光的夫郎就是常客之一,一开始来杨老板让他来买菜是有意接跟王瑛打好关系,顺便讨好王大人的原因,时间久了确实觉得王家菜铺的菜不错。就现在这个季节,连草都没绿的了还能吃到蔬菜。

  家里老人孩子养的嘴都叼了,一日吃不到都觉得吃饭没味道。

  杨家这么大商行也不差这点买菜钱,今日杨夫郎又带着两个婆子过来买菜。

  刚一进门就看见摆在台面上番茄,忍不住询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王瑛迎上来道:“这叫西红柿,是我们那边山上的一种野果子,因为产粮比较少,所以一直没拿出来卖,不过味道十分美味,可以切开撒糖吃,也可以和鸡子一起炒熟了吃。”

  杨夫郎拿起一个嗅了嗅,“怎么卖的,给我装几个尝尝。”

  王瑛拿了两个放在他的筐里道:“您先拿去尝尝味道如何,觉得好吃下次再来买。”

  杨夫郎倒也没拒绝,左右不过几十文的事,下次来多买点就得了,“行,我拿回去尝尝,若是好吃下次多买点。”

  两个婆子挑了七百多文的菜结了账离开,送走杨夫郎又来了几个熟客,王瑛都挨着送了两个。

  没想到这西红柿竟然一下子在府城火了!

 

 

第107章 

  杨夫郎从菜铺出来,直接回了家,刚巧今日有客人来访,杨老板留几人在家中吃饭。

  他便让灶上的婆子将买来的西红柿切了切撒上细白糖充当一道凉菜。

  吃饭时,这一盘红彤彤的番茄引起大家注意,杨德光拿着筷子指着盘子道:“这是什么菜?怎么第一次见。”

  旁边伺候的小厮道:“是郎君早上刚买回来的,听说叫西红柿子。”

  旁边的几个客人道:“看着模样倒是挺奇特,不知道味道如何。”

  “来尝尝看。”

  几个人夹起盘中切成橘瓣状的西红柿,入口皆是一愣,这味道跟过往吃过的果子完全不一样!

  白糖中和了柿子的酸味,咬一口汁水子在口中爆开,酸甜可口属实让人惊艳不已!

  大伙忍不住夸赞道:“真好吃,这果子从哪买来的?”

  小厮道:“是从王家菜铺买的。”

  坐在旁边的银楼老板道:“王家菜铺是新开的吗?怎么没听说过。”

  提起这个王家菜铺,祥和楼的老板忍不住说了几句,“这铺子是前些日子开的张,就在杨老板商行的对面,里面卖的都是新鲜蔬菜,也不知道从哪弄来的。”

  他是开酒楼的,对吃食不免上心一些,菜铺刚开业就派小厮过去打听了,结果什么都没问出来,若是自己也能采买到鲜菜,冬天的生意肯定好做。

  杨德光轻咳一声神神秘秘道:“我劝你还是别打王家菜铺的主意。”

  “此话怎讲?”

  “菜铺开业那日,我亲眼看见同知府上的马车过来,给铺子里送了条生意兴隆的木匾,菜铺的掌柜还叫王大人伯父。”

  几个老板一听瞬间明白过来,王同知,王家菜铺,指不定这菜铺子后头的老板就是王大人。

  所谓民不与官斗,商人就更不敢了,他们溜须拍马都来不及,哪敢为这么一点蝇头小利上赶着触官爷霉头。

  这顿饭吃完,王瑛是王同知侄子的身份被彻底做实。王家菜铺也再也没人敢惦记,不过这西红柿却非常得大伙的喜欢,几个老板回去不约而同的跟自家夫人说了一下。

  第二天,铺子刚开门就来了七八个小厮,点名要买西红柿。

  王瑛见状直接把价格订到四十文一个,每天最多卖五十个,来晚了就得等明天才能买。

  这种饥饿营销很奏效,西红柿很快就在城中火爆起来,能吃上西红柿几乎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可别小看古人追求时髦的态度,几乎跟现代人一样,为了尝一尝西红柿的味道,不少人专门排队过来蹲守。

  居然还衍生出“黄牛”,排队买柿子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转手一枚果子就赚了几十文。

  没办法王瑛只得又加了条规矩,每人每日最多只能买五个果子,多了就不卖了。

  有的人吃完还写诗,最有名的是府学一位叫宋安的学子,写了一首名为《红柿》的诗,“朱实圆而润,酸甜沁齿牙。初尝犹带涩,细品转清嘉。”

  这首诗给西红柿再扬了一次名,就连外地人都知道冀州卖一种果子,味道十分独特,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

  还有人研制出了新的吃法,例如将西红柿切成薄片夹上山楂片一起吃,也有剁成泥做成酱料的,诞生了最早的番茄酱。

  生意持续火爆,王家菜铺俨然成了网红铺子,短短半个月就赚了两百多贯钱,给旁边的几家铺子眼红的够呛。

  不过眼红归眼红到底也没人敢做些什么,背地里王家菜铺早跟官府挂了勾,谁敢打官家的主意啊?

  *

  晚上回到家,洗漱完王瑛早早来到试验田侍弄菜。

  如今试验田虽然有一键种植、一键除草和一键收获的功能,但减枝除苗还得人工才能完成。

  忙活了一会儿陈青岩也进来了。

  “你来的正好,快过来帮我除苗,这芹菜种得太密了,容易长不高。”

  “哎。”陈青岩脱了外衫,卷起袖子过来帮忙。

  托王瑛的福,之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如今干起农活像模像样。陈青岩不光会种菜除苗,之前没出一键收割的时候,他割麦子也是一把好手。

  忙活了半天两人把三笼芹菜除完苗,王瑛从低温区域拿了两根冰棍过来,两人坐在桃树下一边吃一边聊天。

  “这几日铺子的生意怎么样?”

  王瑛指着试验田道:“你自己瞧瞧就知道了,菜都快供不上卖了。”

  “看着好像比在镇上卖的好。”

  “好太多了,府城有钱人多,消费也高,菜价定那么高都有人抢着买。这西红柿之前在镇上卖十文一个大伙都嫌贵,如今卖四十文一个,好家伙这帮人都抢着买!”

  “四十文?”陈青岩也被这价格惊了一下,巴掌大的果子竟然能卖上这么高的价格,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还有人给它写诗呢!”王瑛念了两首,给陈青岩逗得哈哈大笑。

  “生意再好你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我见你这几日都瘦了。”

  这段时间刚开业王瑛确实累的不轻,不过收获感也是满满,看着钱箱里的铜钱越堆越多,焦虑感才慢慢消失。

  照目前的生意来看,至少不会为明年的房租钱发愁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