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淮的这首诗直接拔得头筹当为魁首。
不过他的策问写的不如陈青岩,两相比较下,最后定得陈青岩为案首,陈青淮次之,第三名是五阳镇的赵文州,第四名是龙泉县张无忧,第五名则是陈青松,确定无误后将试卷重新誊写一份,原卷封存送到州府存档。
*
隔日,是最后一场考试。
前几日是按排序叫号入场,陈青岩排在第二十一位,而今日按考试成绩入场了。
学子们排着长队紧张的等待着,陈青岩双手握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跳如擂鼓一般在耳边轰鸣。
随着第一声响起,“清水镇——陈青岩。”
他错愕一瞬,连忙抬起手高喊一声,“到!”接着阔步走了进去。
“清水镇——陈青淮。”
“到。”陈青岩跟他也差不多,激动的眼圈都红了。
接连两个同地,且差名字差不多的两人,让排着长队的学子们议论起来,纷纷猜测二人的关系。
“这是亲兄弟吗?”
“应当是吧,没听到都是清水镇的吗?”
“真厉害啊,一门考中两个!”
“可不是……”
前面的官吏大喊道:“禁止喧哗!”
排队的人停止议论继续等待点名,随着第三第四名叫完,最后一个名额便成了今日的焦点。
大伙都知道若是不进前五,即便第五场发挥的再好也没用了。
“清水镇——陈青松。”
陈青松惊讶的瞪大眼睛,刚才是叫到他了吗?没有听错吧!
“陈青松?”
“哎,学生在!”他拎着考篮急匆匆的跑了过去,惹得身后一众人侧目。
“怎么又是姓陈的?”
“一共取五人,清水镇的考生竟然拿了三个名额?这里面不会有什么猫腻?”
这话不光排队的学生小声议论,连旁边陪考的人也议论纷纷,话里话外都在说陈家的三个考生有问题。
陈青芸听得火大想要辩解几句,被王瑛拉住胳膊道:“随他们去说,今日考完第五场,后天就会正式放榜,届时前五名的卷子都会誊抄张贴出来,有没有实力大家一看便知。”
这种时候越解释他们越觉得你心里有鬼,人都是这样,四六不分的孩子在自己爹娘眼里也是状元苗子。
随着考生们依次进场,考场大门关闭,王瑛没继续在外面等待,而是带着陈青芸去城中的酒楼订饭菜,等考完试庆祝一下。
照比前两日,今天的天气稍微有些阴,不过没有风也不太冷。
发完卷子大伙开始埋头写了起来,虽然题目糅杂但都是学过的内容,所以三人答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其他考生受到排名的干扰已经没办法静下心去答题了,有人甚至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起来。
科举不易,许多人寒窗苦读多年最终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其中耗费的精力和财力足以拖垮一个家。
但考场无情,只认学文不讲人情,所以哭泣的几个考子非但没得到同情反而被巡考官警告,再哭就要被撵出考场了。
大伙只能擦干眼泪,收拾好心情继续答题,随着计时的沙漏一点点落完,这次县试也逐渐到了尾声。
锣声响起,所有人放下笔,收完试卷县令照例过来勉励几句,然后便是散场各自回去等待放榜了。
从考场出来,兄弟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露出科举以来的第一次笑容。
考完了,身上的压力减轻不少,终于不用再紧绷着了。
坐上马车回到家,陈容他们也都来了,王瑛提前在酒楼定了两桌饭菜,大家伙聚在一起吃顿饭,也算是庆祝三人的县试之行圆满结束。
席间曹坤拿来了一坛西北运过来的烈酒,这酒他得了好几年一直没舍得喝,今日给三个表兄弟庆祝特地开封祝贺。
陈青岩道:“还没放榜,现在庆祝是不是早了点?”
粱伯卿摆手道:“知道你们最后一场的排名我便知稳妥了,若后日放榜有变动,我亲自去州府问个明白。”
李氏忍不住笑道:“那旁人岂不是得说咱们仗势欺人了?”
王瑛道:“您还别说,今日入场叫号时,咱家的三人先后被叫进去,旁边的人不知多眼红!”
“对,还有人说咱们家走了后门。”陈青芸气愤道。
粱伯卿听后并不生气,反而端着酒杯道:“他们不过是井中蛙观天上月罢了,根本不清楚我徒儿们的能力,待秋闱结束让他们开开眼界。”
三人百感交集,平日老师总骂他们蠢笨,没想到心里却是认可他们的,这种感觉就像是播种的多年的庄稼终于有了收获,比县试拿案首还高兴。
县试结束的第二天,粱老要离开去儿子那短住一段时间。
尽管大家十分不舍还是送他上了马车,“师父,这一路注意安全。”
粱伯卿摆手,“进去吧,有粱安和陈光在不用担心我。倒是你们,县试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还有府试、院试和秋闱,好好准备着勿要懈怠。”
“是。”三人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一直注视着马车离开才回了院子。
等人走后自发的回到书房,看书的看书,练字的练字,丝毫没有因为老师不在而偷懒。
隔了一天,终于张贴了榜单,陈家三兄弟全部榜上有名,一时间前来拜访结交的人络绎不绝。
可谓是,昨日昨夜柴门无贵客,今朝草堂有高朋。
来拜访的人多了,自然就有想要结亲的,见陈家这几个孩子都有出息,便想着撮合撮合。
-----------------------
作者有话说:注解①:引用苏东坡和王安石治水患的典故。
注②:韩愈《春雪》
第123章
几个人中除了陈青岩已经娶了夫郎,其他人都还没成亲。
陈青淮成了最抢手的,他今年才十八岁,又刚刚中试,父亲是州牧,可谓是前途无量。
稍微有点远见的都打算把自家儿女许配给他,虽说一个秀才身不值钱,但指不定将来能考中举人呢,倒时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方菱都拒绝了,儿子的婚事她做不了主,相公早就给相了白家的女儿,只等秋闱结束订亲,自己哪敢胡乱应承。
媒人见说不了陈青淮的媒,便把主意又打在了陈青松和陈青芸身上。
可陈青松才十四岁,现在说亲太早了,至于青芸李氏虽然着急,但也不能随便一个人就同意,特别是经历过林穗那件事,对女儿的婚事可谓是愈发慎重。
以后如果定居在府城,那肯定不能把青芸留在县城,所以全都拒绝了。
这些婚事推了原以为就没事了,没想到竟然有人打起陈青岩的主意。
县城宋家是大商贾,其实他家之前只经营着一间粮铺子,好巧不巧水患之前铺子里囤了一大笔粮食。这一家人便仗着这些粮赚的盆满钵满,水患结束后一跃成为县城富商。
他家也有意跟陈家结亲,原本计划的是让小儿子娶陈青芸,结果对方不允。
刚巧他家中还有一个庶女,年芳十六,与其嫁给一个普通人做正妻,不如送给陈青岩做良妾。
万一陈青岩以后考中举人,他们也有了依仗不是。就算考不中,左右不过是舍了一个庶女,于他们并无多大的损失。
决定好后宋金成便亲自带着厚礼先找到曹坤,再由曹坤引荐去陈家拜访。
曹坤之前跟他做过生意,算是老相识,得知他要拜访陈家并未太在意,只以为是过去结交一下,毕竟这段时间不少人都让他帮忙推荐结识。
曹坤道:“宋老哥若不着急下午我带你过去。”
“成,待事成之后请你喝酒!”
上午忙完了脚行的活计,下午宋金成再次过来,曹坤便带着他来到了陈家。
既是曹坤引荐的,陈青岩他们自然会见一面,便让人进了院子。
结果谈论了三两句,宋金成便开口道:“我家中有一女儿,长得容貌姝丽,性格温和,最是知心解意,公子若不弃宋某愿陪嫁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