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169)

2025-10-14 评论

  “不光遇上了,我还拿成绩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窝囊了这么多年,陈青岩终于一雪前耻,把之前的郁气全都发了出来,别提多畅快了!

 

 

第133章 

  晚上陈婶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青岩和青淮考中秀才。

  久不饮酒的粱老今日破例喝了两杯酒。

  老爷子喝完酒就打开了话茬子,天南海北聊了起来。

  “今年的府试题目不算太难,照比前几年可以说简单许多,刚巧墨义的几道题目前些日子给你们讲过,也算是押中题了。”

  陈青淮连连点头,“没错,墨义十道大题,有六道我跟大哥都曾解过!”

  粱伯卿捋着胡子颇有些得意,考试之前他将历年的试题都看过一遍,凡是考过的题目大多不会重考,所以他将没考过且杂难的题目都搜罗出来,连着给他们做了好几日的集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眼下只是一个小小的府试,你们二人成绩虽还不错,但切记勿骄勿躁,等乡试考出名堂那才是真本事!”

  民间素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话,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乡试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中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加之考中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所以才叫金举人。

  二人放下筷子点头应下。

  天色已晚,元宝有些困倦了,李氏和方凌带着孩子先进屋休息了。

  其他人坐在外面继续听粱老外头谈论科举上的事。

  粱伯卿道:“你们看了第二第三名是哪的人士,都叫什么吗?”

  陈青岩回忆了一下道:“第二名叫叫林帧,好像是广源县人士,第三名叫沈梦舟,是冀州本地人。”

  “果然是他,这二名那个林家小子比你还小一岁,他曾写过一篇骈文《清风送明月》,皎皎孤轮,照千年之离愁;泠泠余韵,传万里之相思,你二人应该都读过。”

  陈家几个兄弟愣住,原以为这篇文章是上了年纪文人所写,没想到竟是同龄人所作!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粱伯卿捋着胡子道:“他能有如此学文离不开家里教导,他祖父是林实秋是武运七年的举人,这篇骈文肯定经过林秋实的指导,不过能写出如此名句的,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了。”

  三人正襟危坐,这个林帧不容小觑,院试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行。

  “第三名也是熟人,他是府学教谕沈岚的儿子。”这父子俩都是卷王,沈岚年轻时候就卷,每日寅时不到就起床读书,晚上亥时才休息。

  可惜他天赋一般,虽考中举人但只位列三甲,加上没什么背景和人脉最后只得回到冀州府学教书。

  他儿子沈梦舟比他爹更卷,不光读书,每日还要抄书和默写,几乎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

  之前府学还有人笑话他傻读书,读死书,沈梦舟根本不在乎依旧日复一日。

  勤能补拙,长期努力下来的结果便是这场府试拿到了第三名,给他爹狠狠的争了一把脸。

  “你们身处北方略占地里优势,若是在扬州只怕这个府案首不太好拿。”

  自古南北的教育资源就不均匀,南方作为富庶之地,水路发达,有天然的地理性优势。

  有钱的人多了,自然都想让孩子读书入仕手握实权。孩童大多四岁开蒙,六岁入学,可谓是竞争十分激烈。

  “前几年扬州城附近光一个县试,考生就多达七百余人,至于府试每年都没下过千人,到了乡试更是竞争激烈,考试的人数几乎是冀州府的五倍。”

  王瑛端起酒壶要给老爷子斟酒,粱伯卿赶紧捂住杯口,“不能喝了,再喝就多了。”

  “没事,今个高兴多喝点也无妨。”

  粱伯卿挪开手道:“那就最后最后一杯。”

  陈青岩笑道:“弟子陪你一起。”

  半杯酒还没喝完,粱老就醉了,靠在椅子上打起鼾来,陈青岩和陈青淮轻手轻脚把人扶进屋里。

  下人们将桌子收拾干净,王瑛在浴房放好了热水。

  陈青岩喝的也不少,进了浴房被热气一蒸酒意便上来,走路都有些不稳了。

  王瑛连忙扶住他,帮忙解开衣服送进浴桶。

  “头晕吗?”

  “还行。”陈青岩靠在浴桶上,头发散开垂在身后。

  王瑛拿木梳将发丝梳顺,然后涂上柏叶做的洗发膏搓洗。

  “阿瑛,我今日好高兴。”

  “我也高兴。”

  “不,我不光是因为考中秀才高兴,是发现自己能坦然面对那段过往而高兴。”

  陈青岩扭过头目光熠熠道:“今天那些人围在身边说我的时候,心里一点生气的感觉都没有,搁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

  王瑛道:“合该如此,那件事本就不怨你,也过去那么久了,要还是沉浸其中以后怕是也难有大作为。”

  陈青岩啧了一声,“你这话像长辈说的。”

  “我本就比你大,之前还叫我哥哥,现在连哥哥都不叫了。”

  陈青岩耳根泛红,伸手拉住王瑛的手,一用力便将他也拉进了浴桶。

  “哎,我衣服还没脱呢……”

  “哥哥,我们一起洗吧。”

  长着薄茧的手指三两下便将王瑛的衣服挑开。

  酒后的陈青岩好似变了个人,一改往日的温柔,动作算得上有些粗暴,弄得王瑛又痛又爽。

  剧烈的拍打声在浴房响起,夹杂着两人的闷哼。到了后面王瑛实在忍不住了,咬着陈青岩的肩膀道:“去试验田里。”

  进入实验田,王瑛终于畅快的叫出声,吟哦声刺激得陈青岩血脉偾张,恨不得把人揉碎了……

  *

  府试过后刘昌邑和陈青芸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按照冀州府城的惯例,男方须得先聘请媒人登门商议婚事,取得女方同意后拿着二人的生辰八字去寺庙合婚。

  只要不是特别相克的基本上合出来都是天作之合,当然也有单方面不同意的或者想要悔婚的,也可以借着由头说二人五行不合,从而取消婚事给两方一个台阶下。

  秦芙蓉请的媒人是她的干姐妹,冀州通判夫人,姓高。

  高夫人跟秦芙蓉性格差不多,都是豪爽开朗的性子,接到姊妹托付后便挑了个良辰吉日登门说亲。

  因为两家提前商量好了,不过是走个过场。

  高夫人来到陈家时,见他们住的位置偏僻,房子也不算宽敞,有些不明白干姊妹为何选了这么个小门小户的姑娘做儿媳。

  不过既然托付给她,自然得把事情办得圆满漂亮才行,进门见到李氏和方氏,便挂上笑脸主动与二人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得知陈家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外地来的,虽然看着落魄但内有乾坤,他们家几个儿子与刘昌邑是同窗,其中一个更是刚拿了府试案首。

  如此看来俩家倒也算门当户对。

  娶妻娶贤,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想来家风肯定不错,自己这姐妹倒是会物色人选。

  高夫人也看见了陈青芸,这姑娘性格温良,长相没得挑,说话也是知书达理,最后两家交换了庚帖,分别拿去合婚问卜。

  送走高夫人,李氏这才算是放下心,转头跟方菱对视一眼,二人都露出笑容。

  方菱道:“刘夫人办事还是章法的,托付的人也靠谱。”

  “是啊,我还怕来的人不好说话。”她这个人最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社恐。

  如今青芸的婚事算是有了着落,她也不用再担心了,“过几日咱们一起去道观去卜一挂,看看这俩孩子婚事怎么样。”

  方菱点头,“听说冀州城外的清风观就不错,倒时带着青芸和林穗一起去转转。”

  *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到了四月中旬,菜铺的蔬菜开始卖不动了。

  因为庄子上的蔬菜都陆续下来了,价格实惠又新鲜,大多数人都不在铺子里买了。

  不过王瑛也不急,他开了这么多年菜铺子早就掌握了规律,刚好试验田里的蔬菜也不多了,卖完最后一茬清理出来重新种上了麦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