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巴掌大的一盏卖三十文钱,还有大份的卖五十文,是专门卖给富贵人家准备的。
五月初五,王瑛带着一众人将铺子上的招晃摘下来,换上新的天青色的新招晃。
上面用黑字写的蜜雪冰沙,旁边还用油彩绘制了一个简易版的冰饮子图,让人看的眼前一亮。
招晃刚挂上去,旁边几家铺子的老板都过来看热闹。
“王掌柜,你们家不卖菜了?”
王瑛道:“不卖了,夏天蔬菜不好卖也放不住,几日卖不出去就都烂。”
“也是,葱蒜都几文钱一把了,确实赚不了多少钱。”
说起卖菜,他们眼红王瑛许久了,一冬天光看这他们家门口排长队了,卖的死贵还都抢着买,不知赚了多少银子。
如今天气暖和了蔬菜卖不出去,大伙心里才平衡一些。
“我看你家这换了招晃,可是打算做别的生意?”
王瑛笑着点点头,“天气热了,打算卖点冰饮子。”
“哟,你们家还有冰窖呢?”
他家里哪来的冰窖啊?
不过也不能告诉别人这东西是自己在试验田里冻的,只笑着点头糊弄过去。
其他人从马车上把成筐的竹筒冰棍搬下来,放进提前装满稻草的“保温”箱里,外面再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放上一天都不会化。
大伙在门口看热闹,实在不晓得这王家小郎又在搞什么名堂。
安顿好冰棍,王瑛才把切好的水果拿下车,大伙看见这一盆的新鲜水果瞬间都瞪大了眼睛。
“这会有葡萄了?!”
“那是桃子吗?春天哪来的桃子?”
“橙色的那个是什么果子?怎么都没见过?”
王瑛笑着解释道:“我们庄子守着暖泉,附近的果树结果早,就是这果子结的太少了,一棵树才结了几十个桃子,拿出来卖实在太寒碜,索性切碎了放进冰饮子里,给客人尝个鲜。”
大伙恍然,怪不得他们家冬天都有鲜菜卖,原来是有个带暖泉的庄子。幸好这果子结的不多,若跟蔬菜似的,又得让他大赚一笔钱!
说话间王瑛让田驹捣了些冰沙出来,撒上蜜乳和水果碎,一人给盛巴掌大的小碗。
“几位掌柜的进来坐下吃一点尝尝味道如何,我们也是刚卖,还不知道生意怎么样呢。”
有脸皮儿薄的,摆摆手说自己肠胃不好吃不了凉就走的,也有脸皮厚端起来就尝的。
隔壁香油铺子的老板就是那脸皮厚的,他既讨厌王家菜铺又愿意占小便宜。之前王瑛没少送他菜,但背地里依旧骂菜铺子心黑,价格卖的那么高。
他接过王瑛递过来的冰饮子,撇着嘴瞧一瞧,不过是点冰能搞出什么名堂,舀了一勺子刚入口,瞬间坐直了身体。
捣碎的冰沙倒入调制好的蜜乳,香甜美味,再加上新鲜爽口的水果丁,让沉寂了一冬天的味蕾打开,仿佛置身于清凉的果树下。
他迫不及待的吃上第二口,蜜豆子和葡萄干又添了新的口感,嚼在嘴里酸酸甜甜回味无穷。
这么一小碗冰饮子几口就吃完了,他将碗底最后一点化开的汤喝掉,捧着碗有些怅然若失的坐在凳子上。
他想起许多年前爹娘还健在时,有一次带着他来街上买东西,天气炎热娘看见有卖冰饮子的,悄悄拿出私房钱给他买了一碗。
那滋味好像跟这个差不多,又好像完全不一样,但却让他想起娘从腰间拿布包掏银子的画面。小小的他举着陶碗要娘也尝尝,娘摸着他的头道:“娘不热,儿快吃吧。”
“宋掌柜,宋掌柜?”
“哎?”宋掌柜回过神,连忙拿袖子擦了擦眼角,把手里的碗递还给王瑛。
“味道行吗?”
“还……还可以,应当能卖得出去。”
王瑛笑道:“那便好,我还担心卖不出去呢。”
“这么一碗卖多少钱?”
“这是小份的卖三十文。”
“三十文?!”宋掌柜声音都变调了,怎么不去抢啊!
“你也知道冰价本来就高,这里还放了蜂蜜、牛乳、葡萄干和蜜豆子,再加上水果丁我真赚不了多少钱。”
算下来这些东西确实都是不便宜,不过三十文还是太贵了,偶尔吃一次还行,日日吃怕得把家吃垮了。他从袖袋里摸了摸,摸出三十文递给王瑛。
“这碗不要钱,是让你们尝鲜的。”
宋掌柜有些不好意道:“再给我来一份……”
“好,小田再给宋掌柜做一份!”
不多时对门的杨掌柜也来了,他财大气粗看见冰沙便觉得自家夫郎肯定喜欢,当即点了三份大的,让伙计直接送回家去。
生意很快做了起来,不过来铺子光顾的大多都是之前的老客户,普通百姓尽管买得起也不敢进来询问。
这时候“马钱子”的能耐就展现出来了,之前他在村子里卖过冰棍,既会做生意又有一把好嗓门,赶着骡车拉上一箱子竹筒冰棍开始走街串巷的卖了起来。
“冰棍,甜冰棍!冰冰凉凉,清清爽爽,十文钱一大根嘞~”
叫卖声很快就吸引出不少人上前询问。
“小兄弟,你卖的是啥?”
“吁~”马占东停下车从箱子里拿出一根递给客人道:“竹筒子冰棍,吃一根清凉消暑,客官买根尝尝吗?”
十文钱不算贵,这人从怀里数出钱放在车板上,拿着竹筒道:“这东西怎么吃啊?”
“您看着这里边有根棍子,把竹筒放在手心化一小会,再这么一转,得——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吃不了还能放进去。”
男子握着冰棍舔了一口,确实有香甜的味道。“还怪有意思的,你天天都来卖吗?”
马占东道:“不一定,不过我们有铺子,您看竹筒上的蜜雪二字就是我们铺子的名字,就在正阳大街上,进去买也是十文钱一根。”
“好,那下次我过去瞧瞧!”
收了钱马占东继续吆喝,一上午的功夫,一百根冰棍全都卖完了,也顺道给自家铺子做了宣传。
如今好多人都知道正阳街上有家新开的冰饮铺子,里面卖的竹筒子冰棍才十文钱一根,还是甜的呢!
要知道这会儿冰的价格十分贵,买一尺冰差不多就要三吊钱,折算下来这么一块冰也得几十文,他们才卖十文钱,确实够实惠。
第二天王瑛依旧准备了三百根冰棍,结果还没到晌午就卖空了。
就连冰沙饮子也都被抢购一空,一时间蜜雪冰沙再次成为冀州府流行风向。
-----------------------
作者有话说:王瑛: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生意。
第137章
铺子里的生意火爆供不应求,特别是竹筒冰棍简直是夏日消暑神器。
夏天不常见冰,老百姓都稀罕着呢。若是几十文一份的冰饮子,可能都舍不得吃,但是十文钱的冰棍,偶尔吃一根解解馋,还是舍得花这钱的。
不过销量大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竹筒不够用。
白日陈伯和陈方在家锯竹筒烫字,一整天才能锯几百个,还要修理竹筒上的毛刺,委实太麻烦。加上陈伯上了年纪,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干这一日累的腰酸背痛。
王瑛干脆叫马钱子去城中的木匠铺子询问,定制这样的竹筒多少钱。
询问过后对方给报价一文五厘一个,竹子对方出,这个价格倒还算实惠,王瑛跟他定下每日一千个竹筒子,一直订到七月份。
木匠到底是专业做这个的,做出的竹杯大小相当,打磨的圈口光滑,就连烙上的字迹也比他们自己弄得清晰许多,这钱花的值!
早上,天还没亮王瑛就开始从实验田里往外搬冰棍和冰沙。
元宝听见声音揉揉眼睛坐起来,“阿父……”
“乖,你再睡一会,外面还黑着呢。”
“嗯。”小家伙嘴上答应着,却是睡不着了,摆弄着手边的木头小马,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王瑛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