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273)

2025-10-14 评论

  方菱跟着附和,“是呢!让亲家母照看还方便一些,省的惹麻烦。”

  “这话怎么说?”李氏疑惑道。

  方菱叹气,“青淮的那个岳母不是好相与的,他们家就这么一个闺女,疼得跟眼珠子似的,虽嫁到我们家却是一点话都说不得。白氏做月子的时候,因为我多说了几句孩子穿的太多别伤了热,这亲家母半个多月没理我。”

  李氏和陈容咋舌,原以为白家书香世家应当知书达理,没想到竟然这般性子。

  陈容道:“算了,你也别因为这点小事跟她们置气,毕竟是嫁到咱们家来了,生儿育女的不容易。”

  “我省得,所以这几年鲜少去京都,让亲家母在身边照看还方便一些。”

  方菱又提起青松的夫郎,“那孩子倒是个活泼开朗的,个头瞧着比青松还高一点。”

  李氏抚掌道:“那是个二楞神,前阵子坐着胎还偷着跟他爹出去骑马打猎,回来说漏了嘴把我吓得够呛。当即就去了他家跟他娘说了一通。老秦将军也是个不着调的,还帮他瞒着呢,就不想万一从马上摔下来,大人和孩子哪还有命在啊?”

  陈容和方菱闻言笑的直打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好在日子蒸蒸日日上,过得也有盼头。

  最后说回王瑛和陈青岩,方菱道:“这俩孩子是这家里本事最大的,我听靖哥说青岩得了皇上的青眼,等回去后怕是要青云直上了。”

  李氏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忧,“不图他有多大出息,只要都平平安安我就知足了。”

 

 

第218章 

  这次回来除了祭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元宝参加县试。

  这是小辈里第一个参加科举的孩子,几个长辈都十分上心,一路上陈靖、陈青岩、陈青淮、陈青松四个人轮番给元宝做考前辅导。

  能得四举人教书,这种美事旁人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个状元爹爹。

  不过元宝这孩子也争气,遗传了父亲会读书的脑子,这几年在鄯州都没怎么管,自己就把四书五经全都背得滚瓜烂熟。

  不光如此,像《儒门正经》、《翰林侍读》、《史记》、《汉书》等等科举所学的书全都读完了。

  临走时夫子还说,以他现在的学识考个童生绝对没问题,努努力说不定能考个秀才。

  至于举人就不够看了,不过他年纪还小,再学个十年八年考也没事。

  不过话说回来,县试虽然简单但和平时学堂里的考试可不一样,心态就是一大关,安知有多少读书人都是败在心态上。

  陈靖讲起他当年参加科举时发生的事,“当年咱们镇上同我一起去参加县试一共有六个考生,其中一个学识跟我差不多,平日里夫子考校他偶尔还会胜我一筹。

  原以为那次县试我们俩都能中,结果考完只有我中了,他连名字都没看见。当时我挺奇怪的就去找他询问原因,他说自己太紧张,卷首上忘记写名字了。”

  陈青岩他们三人皆感叹,“真是可惜了,后来怎么样?有没有继续考。”

  陈靖颔首,“自然是要继续考的,结果等了一年又参加了县试,依旧没考中。”

  元宝疑惑道:“这次是为何?”

  “第二次县试的时候还是太紧张了,手不听使唤连字都写不好,脏污了卷子直接就取消了成绩。”

  陈青松道:“这个我知道,我那一届有个考生也是誊写的时候把墨滴在了卷面上,愁的他都没能答完就匆匆离场了。”

  几个人目光转向元宝,“泽儿不会这么紧张吧?”

  元宝摇头,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他现在连紧张是什么感觉都不知道。

  陈青岩道:“要是粱老在就好了,我们和青淮参加县试前,老爷子连着给我们考了好几次,还压中了考题,把我俩锻炼的县试时都没太大感觉。”

  青淮附和道:“对对对,不如等到了龙泉县咱们也先给元宝做个考前测试。”

  几个人开始商量着出什么题目。

  *

  后面一辆车上坐着的是王瑛、林秋、林穗和白氏,孩子们都乳名和婆子们照顾,单独安排了马车。

  照比前面车上的热闹,这辆车气氛就显得略有些尴尬。

  林秋和林穗跟白氏只见过一面并不熟悉,白氏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对不熟的人态度十分冷淡,半点装不出热情。

  倒是王瑛跟她比较熟,两人之前在京都相处了很长时间,所以白氏只拉着他说话,旁边两个表哥理都不理。

  王瑛知道她的脾气,其实白氏这人品性不坏,就是被宠得有些不懂人情世故,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情商低。不过都是一家人,慢慢熟悉了就好了。

  这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二月初六抵达了龙泉县。

  陈靖带着侄儿们和侄孙一起去了县衙,他们突然来访可把县令惊得不轻,要知道这些人哪个拎出来都比他官大,更别说陈靖这个正四品的官员。

  “下官赵长明拜见诸位大人,不知大人到访,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赵大人请起,这次我们回来是回老家祭祖,二来我这侄孙到了试第的年纪,回来参加县试。”

  “原来如此,陈大人家里人才辈出,想来又要添一位进士了!”

  陈靖笑着摆摆手,“哪有那么容易,孩子还小先把县试考下来再说。”

  “几位大人先里面请喝杯热茶歇歇脚,下官这就把名字给您报上!”

  一行人来到旁边的厅堂坐下,有下人端来沏好的茶水,陈青岩环视一圈,这么多年没回来县衙里倒是没怎么变化。

  当年他拿了县案首,龙泉县县令还特地把他叫来吃了顿饭,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听说老县令已经辞世,如今这位赵县令是前几年新调来的。

  很快县令就将元宝的考试名额安排妥当,因为二月十二就开考了,临时找五名同乡作保有些困难,不过有县令出马自然是难不倒的,立即派人去联系了五位秀才。

  前后花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办完了,若是换成旁人,没有个三五天估计难办,弄不好还得耽搁了考试的时间。

  从县衙出来,县令一直给他们送上马车,直到人看不见了才转身回去。

  跟在后面的县丞小声询问道:“这些人什么来头啊?”他也是这两年刚上任的,所以对陈家不是很清楚。

  赵县令背着手摇头感叹,“一门四举人,清水镇姓陈,你还不知道这是谁吗?”

  县丞瞪大眼睛,“这,这这这是前些年出的那个状元家?”

  “没错,就是状元的儿子要参加县试了。”

  “唉哟,可了不得啊!”

  赵长明感叹,“人家这脑袋怎么长的呢,小小年纪就要参加县试了。”

  他家里四个儿子,老大都十七了前年刚考完童生,今年还得去冀州参加府试多半也够呛。其他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老二开蒙四年了四书五经还没读完,老三才刚开始认字。

  老话讲,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的扔。

  *

  陈家一大家子在客栈安置下来,等元宝考完县试再一起回清水县。

  原本曹坤打算回去收拾屋子让大伙回自家住,结果回去转了一圈,因为长期没人住,子里积了厚厚一层雪,屋顶还被压塌了一块。

  等修缮好差不多也该启程了,这破房破院委实没什么修缮的必要,干脆托付给之前牙行的一个伙计,也不收租子,就是有个人住着别塌了就成。

  一直等到二月十二,到了县试。

  巧的是今天正好也是元宝的生辰,过了生辰正好满十二周岁。

  大清早,家里的长辈都早早起来,王瑛特地给元宝煮了几个鸡蛋,将元宝叫醒在身上滚了滚。这叫滚灾,以前小的时候他外婆也是这么给他滚的。

  滚完不能浪费了,敲开直接吃了。

  元宝一边吃鸡蛋一边穿衣裳,王瑛则帮他把头发束好,收拾妥当从卧房出来,门外祖母、姑奶、舅奶们早都等候多时了。

  几个人围着元宝上下打量,一会摸摸头,一会整理一下衣领腰带,生怕孩子那不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