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想住多久都可以!”
“青岩的病需要静养,这几日便别让人过来打扰,有事跟陈伯说就可以。”
陈喜连忙点头应下,“家里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是现在送来还是晚一点再送来?”
“实在给你们添麻烦了,待会儿我自己过去拿就好。”
“那我让小孙子把饭菜送来吧。”
王瑛还记得那俩孩子,笑着点点头。
等人走后赶紧跟陈伯搬下行李布置房间,马车上的行李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东西都被王瑛塞进了试验田里,等晚上再安置。
坐在昏暗的小卧房里,王瑛抱住呆坐在一旁的陈青岩,“你小子赶紧给我好起来啊!”
-----------------------
作者有话说:每一个剧情都是为了推动后面的剧情发展,沉到谷底才能踏足山巅,马上会迎来新的转机。
第45章
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山上的积雪终于化尽,王瑛打算开工建房了。
建房得先准备材料,虽然是建在庄子上,他也不想马虎,以后说不定会在这里常住。
砖瓦村子里买不到,得去镇上提前订,刚好回去看看家里人。
“明日我回镇上,你同我一起回去吗?”
陈青岩放下手里的书摇摇头,“我不想回去……”
王瑛知道他心里对镇上还有抵触,自然不愿逼他。好不容易把人养好一点,可不敢瞎折腾。
“那明日我自己回去,这阵铺子上不忙,回来时把几个孩子带来玩几日。”
“好,都听哥哥的。”
王瑛心软成一团,拉着他进了试验田。
每当进入试验田里,陈青岩总会比平常放松许多,大概这里与世隔绝,心里没那么大的压力。
二人来到庄子上已经两个月了,陈青岩从一开始连话都说不出来,到现在日常表达基本恢复。只是见到陌生人还是会紧张,不愿意主动交流。
王瑛不着急,他有都是时间陪着他慢慢恢复。
试验田里的桃树成熟了,结的桃子又圆又大,就是数量有点少,王瑛不打算卖,待会儿摘一筐,明天拿去镇上给家里人吃。
摘完桃子,两人便坐在树下乘凉。
王瑛枕着他的腿啃着桃子道:“我打算在庄上盖房,你喜欢什么样的屋子?”
“什么样都行。”
“就没有特别喜欢的?”
陈青岩想了想道:“能帮我建一个六角凉亭吗,天气暖和的时候咱俩可以在里面乘凉下棋,冬天冷的时候围炉煮茶看雪景。”
“可以啊!到时候在亭子旁边种上几株梅花,咱们还能赏梅!”
“可惜这太冷了,没办法种竹子,若是能种上几颗青竹景色更好。”
自古文人雅士对梅兰竹菊都格外喜爱,王瑛记得有种毛竹能生长在华北地区,倒时托人打听一下,能买到就买上几棵移植过来。
陈青岩开始对即将开始建设的新房有了向往,甚至拿出画笔规划起自己的书房摆设。
王瑛见他兴致勃勃的模样放下心来,人总得有个奔头,有了目标就不会迷茫,不然看他之前那个状况,自己真不敢贸然离开。
*
翌日清晨,墩子赶着骡车,载着王瑛和两筐桃子朝镇上走去。
路上的雪化干净了,路也好走了不少,寅时出发赶在巳时到了家门口。
门房林仔一见自家的骡车,激动的跑了出来,“少爷,少郎君回来了啦!”
王瑛下车道:“我自己一个人回来的。”
林仔高高兴兴的打开大门,让墩子将骡车赶进院子里。
李氏和陈容听见声音也迎了出来,“瑛儿回来了!”
“娘,三姑。”
“怎么不见岩儿啊?”
“青岩他不愿回来,我自己一个人回来的。”
李氏脸色有些失望,不过马上调整好心情,拉着王瑛进了屋。
“这两个月在庄子上住的如何?可还适应?”
王瑛道:“刚开始去不太适应,庄子上买什么都不方便,庄头家又太客气,顿顿给做吃食,家里的鸡都快宰没了。”
“哎呦,可不敢这么麻烦人家。”
“我和青岩劝了他几次也不听,后来偷偷给他家塞钱,他才不再这般。”
李氏试探的问起儿子的病情,“青岩他……好些了吗?”
“好多了,已经跟过去没什么区别了,不过还是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看见不认识的人不愿开口说话。”
陈容拍着他的手道:“那就好,这段时间我跟大嫂担心坏了,生怕他再像之前那样想不开。”
王瑛安抚道:“娘别担心,庄子虽然不比镇上,但人们淳朴老实,也不会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且让他修养一段时间,好利索了再回来。”
“不着急,你这次回来能多住几日吗?”
“待两日就得回去,我打算买些材料在庄子上盖个房子,趁着春天农闲,找人盖上,你们想去庄子上小住也有地方不是。”
李氏一听这话,眼前一亮,“那感情好!手里的银钱够用吗?不够娘给你拿!”
“够用,花不了太多钱。”人工和物料都便宜,地皮还是自家的不用花钱,王瑛算了算有七八十两足够了了。
“我叫二顺出去打听打听,哪有卖砖窑和木头的,最好直接送到庄子上。”
“好。”
快到晌午的时候,青芸和林秋、林穗三人从铺子里回来。
自打王瑛离开后,这菜铺子就交给三人打理。
起初李氏和陈容还不放心,陪着去了几次,见三人买卖做的像模像样,便放手让他们干了。
一看见王瑛回来,陈青芸激动扑过来,“嫂子!”
林秋和林穗也高兴的凑过来,“表嫂,你回来了!”
王瑛笑着揉了揉青芸的头发,“回来待两天。”
“大哥呢?他没一起回来吗?”
“没有,不过过几天可以带你们去庄子上小住几日。”
“真的啊!那太好了!”
林秋道:“穗儿跟你们一起去吧,我就不去了……”
“为何?”
李氏笑道:“他的婚事订下来了,今年的十月份。”
“这么快,是哪家啊?”
“就是那个姓曹的小子。”
王瑛惊讶不已,没想到两人竟然还真成了!
陈容说起林秋的婚事来。“上个月初三,曹坤带着老娘和媒人登门来说亲,可巧那媒人我还认得,正是之前我们卖布的布庄掌柜。”
在镇上的时候,陈容带着两个孩子织布补贴家用,每个月都把布送到布庄售卖。
布庄掌柜是个和善人,收布的时候从不挑三拣四胡乱克扣钱,一来二去两人熟识了。
陈容经常过去串门,偶尔家里遇上难事,她还帮忙周转过几次,是顶好的人。
“冯掌柜一来,我心里便有谱了,那娘子是个聪明又本分的人,轻易不给人保媒,她既担保说曹坤是个好的,我便做主将这桩婚事订了下来。”
王瑛笑道:“那感情好,看样子要喝表弟的喜酒了!”
林秋羞的脸颊通红。
这段时间曹坤借着进菜的借口总往镇上跑,一个月来六七次,每次来都带不少东西。有县里的吃食,好看的簪花配饰,还有贵重的布料,到底是年纪大知道心疼人。
两人相处的时间多了,林秋也逐渐对他有了好感,曹坤性格豪爽,有担当,有责任,跟他父亲比简直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让他十分仰慕。
说起他父亲,曹坤还带来了林长宾的消息。
自从和离后林长宾便娶了那寡妇过门,结果没出半个月,那寡妇就在家里接起了皮肉生意,给他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两人打了一架,于寡妇骂他不是男人,一分钱赚不来,家里都揭不开锅了,还不许自己卖身子赚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