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李氏连忙招呼他,“瑛儿快过来,官爷说给咱们家报喜了……”
王瑛走上前按照规矩跪地行礼,“草民王瑛拜见县令大人。”
“王郎君快请起。”县令不方便扶他,虚抬了抬手让人起身,这才说出报得是什么喜。
“去岁王郎君培育出高产的麦种送到了上京,还写了治理春寒的法子很是管用,朝廷特赐白银百两作为赏赐!”
“谢,谢官家赏赐。”
王瑛脸上并未露出太多笑意,从旁边的衙役手中接下一盘银子,十两一个的银锭子一共十枚。
这钱对寻常人家来说是天大的赏赐,但对陈家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他缺的不是银子而是一个给青岩平反的机会……
县令继续道:“你有如此本事也不能埋没了,若是有更好的种子和耕地办法,献上去可得更多奖赏。”
“是。”
王瑛端着银子起身,看着县令欲言又止。按说要只是封赏也不必麻烦县令亲自跑一趟,莫非还有别的事?
正当他心中惊疑不定时,县令又开口了,“这次本官来还有一事要办,听说王郎君的相公前年在县试中被歹人污蔑?”
王瑛一听,立马跪地陈情,“此事千真万确,前年科举青岩被同行的友人在毛笔中藏了抄子,害得他不能再参加科举,草民不敢有半句虚言,还请官爷明察秋毫!”
“藏抄子的人可知晓是哪一位?”
王瑛道:“正是去年将我掳走差点害死我的张秀才,张时邱!”
县令回忆片刻道:“竟然是那个人,我记得他已经死了,死无对证这如何是好?”
“有字迹可以辨认,那抄子应当被存录在县衙,同张时邱和陈青岩的卷对比一下就能分辨出来!”
冯士仁点点头,“如此本官回去派人专门探查此事,不日便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多谢官爷!”王瑛激动的热泪盈眶,李氏和陈容也跟着磕头感谢,直到县令乘车离开大伙才起身。
李氏握着王瑛的手道:“青岩是不是能继续考学了?”
“还不知,不过应该是有希望了!”
“太好了,太好了!快去把这个消息送到庄子上!”
王瑛连忙拦住下人,“先别送,等县里调查完有了结果再去告诉他,不然又空欢喜一场。”
“对对对,还是你想的周全,等确定了再跟青岩说吧!”
其实调查那张抄子是不是陈青岩写的很简单,但后续的流程比较繁琐,所以很难平反成功。
因为查证后还要一层一层的向上递交,从县衙到州府,州府审核通过后再送去上京,上京审批通过才能解封陈青岩的科举档案。
往往到了上京,这件事就杳无音信了。
这也是陈靖为何说要等自己调进上京才能想办法帮陈青岩平反的原因。
科举之所以这么严格,就是防止有人作弊,无才无德的人若是当了官,受苦受难的可是无数的百姓。
如今县令重提这件事,正是因为王瑛的良种和倒春寒的防止法子起了大作用,大司农又看在梁伯卿的面子,在上京找人说了这件事。
京都一句话,到了县衙都是天大的命令,所以县令才亲自跑一趟,为得是在陈家留个好印象,说不定陈青岩哪时就飞黄腾达了,自己也能跟着沾沾光。
县衙的人走后王瑛压下心中的喜悦,依旧同往常一般过着平静生活。
五月末,上京给梁老送来的一封信,王瑛借着送信的机会回了一趟庄子。
天气越来越热,铺子里也该开始做起冰棍生意了。
往年都是在庄子上做,今年也一样,顺便回去看看庄稼长的怎么样了。
今天天气不错,路上王瑛发现沿途的地里种的粟才刚拔节,看样子是三月份补种的,至少得七月底才能成熟。
快到陈家庄的时候,才看到一片片泛黄的麦子,穗子沉甸甸的将麦秆都压弯了。
往年端午前后就可以收麦了,今年因为开春比较晚,麦子成熟的也晚,快六月了百姓们才开始收割。
路上碰见不少在田间干活的熟人,王瑛干脆下了车,边走边打招呼。
“东家郎君来啦!”
“哎哟,有半年时间没见过东家郎君了!您身体可还好?”
王瑛笑着点点头,“挺好的,年初刚生完孩子。”
“怎么没把小东家抱过来?”
“天太热了,等凉快了再抱来给大伙瞧瞧。”
本来王瑛是打算带着元宝来的,但李氏说什么都不许,这么热的天大人在外头待着都难受,孩子出去肯定会伤热,还是留在家里让婆子看着吧。
越往村里走,身边随行的人就越多,大家伙早就想念东家郎君了。
刘婶子道:“郎君可知,除了咱们庄子,其他几个庄子今年冬麦都绝收了!”
王瑛道:“听说了一些。”
“幸好您提前给我们想了法子,不然今年只能收一茬粮了。”
张大嫂道:“也并非是只有咱们村压了麦苗,孟村和隔壁郑庄都有人家学着咱们压麦了。”
“还说呢,郑庄有几户人家压了麦子浇了水,长势也不错,结果前两天夜里麦地突然被人点了火,烧得一个粒粮都不剩!”
王瑛一听惊愕道:“竟有这样的事?这也太缺德了!”
“可不是嘛,那烟飘得老高,半夜都能看见通红的火光!可怜那家人忙活了一个冬天,结果马上该收麦子了,被人烧得精光。”
刘婶子啐了一口,“这些人也忒歹毒了,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因为这件事陈家庄的人夜里都不敢睡觉,家家户户都派出男丁,守着麦田生怕被歹人害了。
走到别院门口人们才散去,二顺停下车敲了敲大门,不多时里面传来梁老的声音。
“谁啊?”
“是我,王瑛。”
梁伯卿脚步匆匆的过来打开大门,“王小郎来啦!元宝呢?”
“天太热了,没带过来。”
老爷子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半句话都懒得说,扭头往回走。
王瑛哭笑不得,老人家变脸这么快的吗?
第72章
“你来做什么,也不把小元宝带过来。”粱伯卿背着手边走边道。
“过来给您送封信,顺便看看庄稼怎么样了,下次一定把元宝带来给您看。”
粱伯卿哼了一声,从他手里接过信,一看上面的字迹眉头瞬间挑了起来,连忙拿去书房看了起来。
王瑛趴着窗户朝屋里看了眼,见青岩和两个弟弟正在奋笔疾书便没进去打扰,自己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其实屋里的人早就听见王瑛的声音,但一直没敢出声,而是专心答卷。
自打年后回来,粱老给三人订了规定,每个月进行一次小考,按照县试的时间和方式考三场,每场是半日,今天刚好就是月考日。
院子里小黄狗已经长成了大黄,乍一见王瑛吠了几声,被陈伯呵斥完立马安静下来,歪着头打量他。
王瑛道:“不认得我了?”
狗子伸着鼻子嗅了嗅,突然想起来一般,快速摆动着尾巴,围着王瑛的小腿来回转。
“想起来了?不枉我喂了你那么多骨头。”
“喵呜~”房上传来一声猫叫,王瑛抬起头,见之前聘来的小橘猫趴在仓房的房檐上晒太阳。
果然是大橘为重,半年没见胖了一大圈。
“小橘,过来。”
狸奴慵懒的站起来打了个哈欠,支着腿弓起身子伸了个懒腰,看了看院里的王瑛,甩了甩尾巴换个姿势又躺下了。
“啧,这小懒猫。”
王瑛又去灶房转了转,里面收拾的很干净,上次在试验田里听青岩说墩子的娘子帮忙给他们做饭,也不要工钱。
没办法只能每次都让她多做一些,吃不了让墩子拿回家去,算是给家里的孩子改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