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244)

2025-10-17 评论

  也不知道学校咋选,就选了个最靠前的,谁知道还真考上了。

  林祖海还从麻袋里掏出个布袋子,里面全是晒干的海货,“你们拿去吃,是不是也能让食堂给做了吃啊?我不懂,我爹娘说不知道这边给不给吃的,让我自带了这些。”

  几个人半猜半蒙,也能勉强听懂。

  席于飞叹了口气,拍拍林祖海的肩膀,“你得好好学普通发啊,否则以后都没有办法学外语。”

  “我几道我几道,我那边有北方过去的知青,有教我啦,否则我这些都说不好啦。”林祖海涨红了脸,看上去很不好意思。

  他带来的东西鱼腥味比较大,席于飞建议让廖家父母多带一些回去,因为在这边确实用不着,放在宿舍也有点儿影响。

  又拿出一部分让杨勇寄回老家,这些海货家里很少能吃到。就算沧州那边离海也不太远,但想吃个晒干的瑶柱墨鱼之类也很难。

  剩下的他留了一部分给后面的同学,剩下的一部分干脆就带回家,晚上加个菜。

  这一耽误就到了大中午,一群人拿了饭盒饭票,锁好门浩浩荡荡的去食堂了。

  食堂里人也不少,大多数新生都是自己来报名的,个别少数由父母送来。毕竟车票也比较贵,何况出门又要开介绍信又要请假,不少人还是舍不得那些钱的。

  那些兴致勃勃东张西望的,都是新生。

  放眼看去岁数大的也不在少数,男的女的都有,还有带着孩子的。

  食堂的饭菜也十分丰盛,甚至还有少数民族窗口,也排了长长的一队。

  这年头大家出门都会带饭盒,饭盒里放菜,盒盖上放馒头米饭之类。这里也有窝头,看着金黄的,应该没有掺杂别的东西,就是纯棒子面。除了馒头还有花卷,米饭是二米饭,大米混了小米。

  窝头便宜,馒头花卷米饭比较贵。

  不少同学买的都是窝头,省饭票。林祖海打了一两米饭,又要了两个窝头。

  他拿着这个东西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表情有些微妙。

  南方也有人种玉米,但他们很少吃窝头,会用玉米面蒸糕吃,或者做成叫做粑粑的食物。

  菜色就是大白菜土豆萝卜为主,还有鱼。总之放眼望去看不到绿色,这时候大棚都没有推广呢,北方的冬季与初春,饭桌上极少能看见绿色蔬菜。

  身为南方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蔬菜吃,但还真的第一次吃大白菜。

  南方没有大白菜这件事,也是席于飞上辈子去了南方才知道的。毕竟在没有过去的时候,他以为全国各地冬天都吃大白菜跟土豆子呢。

  作者有话说:

  原本想要继续吐槽老板的,但看见有一章被锁了,无语。

  我去研究瞅瞅怎么个事儿,晚上再吐槽老板

 

 

第174章 改革开放

  席于飞没有办法陪着云穆清一起等其他同学回来,因为吃完午饭,他就得上车了。

  云玉玉这个难过啊,感情刚有进展,就要被迫“分离”,他考这个大学有什么用?难道就只是为了每天睁开眼,发现自己对面躺着的那个是个脚丫子很臭的话痨吗???

  席于飞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不,也有,一觉醒来伸胳膊,没人递给他衣服,洗脸水都要自己打了。

  没有玉玉的第一天,想他。

  没有玉玉的第二天,想他想他。

  没有玉玉的第三天……诶,放弃了。

  男人嘛,要学会洒脱。

  他现在忙得很。

  毕竟距离邓爷爷画圈只有一年了,新哥宁哥还专门跑到京城来跟他彻夜畅谈了两天,然后决定不去港城了,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羊城与鹏城。

  其实这个时候,南方部分城市已经有了改开的苗头了,首先就是工厂实施了分包制度。老邹专门写信来问席于飞,京城这边有没有什么消息或者动静。

  席于飞告诉他,有钱的话,能包多少就包多少,如果可以,服装配件厂什么的也抓在手里,那就更好了。

  老邹也不是个傻子,现在的羊城到处都开始基建,很多大厂盖职工宿舍楼,以及圈地盖分厂。还要盖什么大商场,大型办公楼之类。

  上面的人信息总归是更加灵通,再加上席于飞这边的肯定,老邹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之前买的那几处破院子如今都被规划进了发展项目里,据说拆迁不但给钱还给楼房给门市,这让老邹觉得沾了大便宜。

  他决定到时候直接把其中一套楼房写席于飞的名字,毕竟是自己大外甥,也不能亏待了他。

  那时候房产证都是手写的,也没有什么签名照相啥的,只要有个名字有个地址,这房子就可以出证。

  马科长那边还比较消停,西北发展速度太慢了,全国改开的形势暂时影响不到西北。不过等新哥他们的工厂弄好,完全可以从西北引进劳动力。

  不过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现在席于飞眼前比较忙的事,就是改开之后,车站将要面临的情况。

  改革开放,会让国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始,知青只能用考大学,或者家里安排工作,安排结婚的办法回城。但这样真的太艰难了,很多知青开始折腾,当地村里人也不太能容得下他们。

  79年开始,知青们就陆陆续续的回城了,几百万年轻人回到城市,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毕竟城市里当初就因为没办法给这些人安排工作,所以让年轻人下乡支援农村建设。支援没支援不清楚,反正对于当地人来说,感觉双方彼此都是个折磨。

  眼瞅着跟自己睡一个屋的知青回了城,其他人能忍得住?

  但回城了又能怎么样呢?

  于是就有了什么一份工作两人干,一份工资养两家的说法。

  就连扫大街这种活儿,那都是好活儿。

  还有买爆米花的,修鞋的,这得去街道申请,让街道登记之后给你个武器,错了,给你个机器,又得找老师傅带你,等你能独立出摊了,才算是个正式工作。

  就这,都能抢破头。

  太多的年轻人没有工作了,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的街溜子,以及很多“手艺人”。

  京城人诙谐,跟拉板车的叫板儿爷,跟扛东西的叫窝脖,跟偷东西的叫佛爷。有这个称呼,估计是因为觉得小偷手多,那些佛像手也多。

  席于飞得未雨绸缪起来。

  因为只要改开了,火车的车厢里,就会成为重灾区。

  车站,医院,公交车。佛爷们最喜欢的地方。

  目前来看,还算是安稳。可现在不预防,那以后就得是个麻烦事儿。

  席于飞自己写了好几篇关于事情管控的方法,但这时候没办法拿出手。可他对自己的车就更上心了。

  不但在车上巡视的时间长了,甚至还记下了被他抓到的每个佛爷长相与名字,并且做成了个一个册子。

  他是十分痛恨小偷的。

  因为上辈子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就是因为被小偷掏了包。导致他身无分文,只能靠捡破烂和打零散工才能坚持下去。

  底层人民是最容易共情底层人民的,那些在车站和医院门口绝望哭泣的脸,是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忘得了的。

  七八年,看似是最为平静的一年。

  知青回城,大学开放,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席家四个嫂子又怀孕了,因为计划生育这个风声越来越大,让大家都开始紧迫起来。

  很多人都在抓紧,希望能在计划彻底实施之前,再多生几个孩子。

  多子多孙,一直都是国人对幸福的最淳朴的定义。

  云影和郑全最终也没办法跟席于飞希望的那样,等大学毕业在结婚。两个人考上大学之后,就由双方家长点头,举行了婚礼。

  拿着红宝书对着伟人像唱东方红,发下彼此是自己的革命伙伴的誓言。

  七八年年底,云霞云影双双怀孕,再加上其他四个嫂子,家里多了六个孕妇。

  曾柳华睁眼看见六个大肚婆,脑瓜子都疼了。

  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在不停地生孩子,养孩子。好不容易孩子们都拉扯大了结婚了,又开始看着儿媳妇生孩子,养孙子。家里孩子比猪崽子还多,一个个闹腾的翻天覆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江湖太妖生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文 种田文 穿越重生言情 年代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