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248)

2025-10-17 评论

  这才短短几年,家里处处都感觉不一样了。

  一顿饭吃饭,曾柳华对未来的四儿媳妇表示十分满意。

  苏妍也没闲着,跟着未来的姑嫂们去收拾碗筷,顺便打听点儿公婆脾性的消息。

  得出的总结就是,只要不招惹大宝子,曾柳华基本一视同仁。

  这个婆婆一碗水端平,但她有两只碗,另一只碗的水就全给叫席于飞的小叔子了。但这个小叔子很好相处,平日里乐呵呵的,经常出差,也不怎么在家里。

  这次过来,还是席云驻算好了日子,特地等小六下了段休息的时候来的呢。

  “大宝,你觉得你四嫂怎么样?”曾柳华在炕桌上摆了水果糖果之类的,拉着席于飞让他一起上炕。

  席于飞蹬了鞋子上炕,家里现在能随便脱鞋上炕的,除了几位长辈,就是一群屁孩子。至于那几个臭老爷们不行。鞋一脱,屋里都进不去人。

  “我觉得还行,看着眼神清明坦坦荡荡的,不像是个有藏心眼的人。”席于飞捏着炒花生慢慢剥。

  云穆清就坐在炕下的条凳上,假装看报纸,其实竖着耳朵听席于飞说话。

  曾柳华叹气,“其实我是担心,苏家算是武将出身,但武将最容易被人猜疑……”

  “娘,都什么年代了,还武将呢。再说他们是武警,是护卫国内安全保障的,又不用出去打仗。”席于飞哭笑不得。

  曾柳华想了想,也是,“人家还会功夫呢,这以后跟你四哥吵架动手,那就是全武行啊,咱们怕是都没办法去劝。”

  席于飞细白的指尖搓着花生外面红色的皮,漫不经心道:“劝什么啊,我四哥还真的敢还手?他老丈人不一脚踹死他。但娶了领导家的闺女,只要我四哥不作妖,以后日子就能顺畅许多。他还年轻,老丈人给铺条路,以后能轻松不少。”

  曾柳华仍旧长吁短叹,“这个儿子,算是给别人生的咯。”

  席于飞大笑,“没事儿的娘,咱家人多,老四不要也罢!”

  “咋就不要我了?”席云驻撩门帘子进来,“大宝你又挑唆坏呢?好好的四哥说不要就不要?”

  席于飞嚼着花生米,笑道:“有你没你都一样,想你了看看五哥就可以了,反正都是共用一张脸。也不能这么说,我五哥现在比你看着顺眼多了。”

  席老五现在是建国门派出所副所长,但身上积累了不少抓小偷破案的功劳。只要等过两年刘长胜调走,那他就是所长。

  别看建国门派出所就是个派出所,但人家属于铁路车站派出所,规格大,权利高。是别的小派出所比不上的。

  现在派出所跟公安局又要组办什么经侦技侦刑侦,席老五很有机会往上爬一下,进入公安局担任个重要职务什么的。

  毕竟现在的公安局局长,还找他让他偷摸顺点儿老丈人跑的虎骨酒,给钱的。

  梁老爷子的药酒可不会随便给人,这可都是好东西,给出去,那得让别人知情,能给家里人换东西才可以。

  老爷子,计算的精明着呢。

  席老五所谓偷摸顺出去的药酒,都是老丈人点了头的。

  再加上席老五就住在院子里,自然要看着比席老四顺眼许多。

  席云驻气笑了,抬手点了点席于飞,“你可真一点儿都不心疼你四哥。”

  席于飞耸了耸肩,“当初让你进铁路,你不乐意。让你去做机械厂保卫科科长你也不愿意。去了武警那边几个月都不回来一次,还想让我心疼你?家里这么多人不够我心疼的啊?”

  说白了,家里一身反骨的其实就是他四哥。也就是去了部队被修理顺溜了,否则指不定要闹什么幺蛾子呢。

  以前他们都还小的时候,三哥四哥凑起来可不止八百个心眼子,满肚子坏水,在胡同里没少作威作福。

  席云驻表面看着憨,眼神透着耿直,都是装的。

  比大麻袋都能装。

  送走了苏妍,席于飞又跟家里人聊东北老家那边的情况。

  他爹这一支没有老人了,但老家还有别的支呢。他爷爷有三个兄弟都在老家,如今就剩下小爷爷小奶奶,和三奶奶了。

  席文明这一支算不上长的那一支,那一支人口凋零,也没剩下几个。但就他这一支兴旺,家里几个兄弟都能生,整个席家捏起来都不如这一支人口多。

  感觉一个京城一个东北,席文明他们排行老二的这一支,比赛着生孩子呢。

  孩子多,也是个负担。

  虽然现在都开始张罗着分产到户了,但东北那边的地就只能种一季,靠种地真的赚不到什么钱。

  席大娘之前来了一趟,跟席于飞说用他那个炒货方子赚钱可以不可以,以后家里的炒货他们包了,想吃多少吃多少。也给分成,席于飞什么都不用干,每年拿两成。

  这也是因为看到南方那边,已经都有人做生意了,全国人心思浮动的结果。

  席于飞没要那个钱,也没有必要。他现在就盘算着,看看能不能把家里小一辈弄来京城。

  改革一开放,曾经作为老大哥的东北就逐渐走下坡路了。等到了九十年代就更加没落,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很少。

  京城的户口可比东北的值钱多了,到这边买个房子落个户,哪怕以后不想跟京城混了,卖了这边的房子回去买别墅都有富余!

  当然,这话不能说,所以席于飞主要提的就是想让兄弟们过来帮自己做生意。

  他打算从羊城弄一批服装,各种各样的包,鞋子,以及扣子拉链等服装配饰,开个门市让嫂子们管理,但卖货的希望让老家兄弟帮衬。等他们赚了钱就分出去,这么大一块蛋糕,大家都吃上才是好事。

  再加上老家的教育确实差点儿意思,东北好学校其实很多,但老家那边竟然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别说大学了,大专中专都没有!

  最高学历只是初中!

  席大娘来的时候听说这一院子出了七个大学生,眼里羡慕的劲儿都溢出来了。

  “就让学习好,能说会道的过来。傻乎乎的那种在家发展吧,赚到钱就去市里买房子,也不会太亏。学习好的拼几年考个好学校,出来给分配工作,直接都是干部。能说会道的就做生意,学着赚钱。咱们家现在有点儿能力了,那就帮衬帮衬。总不能咱们以后再也不回老家了吧?”

  现在管的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虽然出行还是得开介绍信,但自己家能开介绍信的多了,想什么时候走都可以。

  再加上车站也有人,买票方便,不买票蹭个车也不是不行。

  管得不严了,那太多年没回去的老家,不得回去看看?

  既然都是一个爷爷下面的孩子,相差太大,老家会怎么看?

  虽然北方人对家族不怎么上心,但席于飞上辈子在南方混过,见过南方家族式的托举,内心着实羡慕。

  那种车头拽着车厢走的模式,带着全村全家族都富裕起来的模式,感觉在北方,太难看到了。

  作者有话说:

  我真的羡慕人家南方那种家族式生活方式啊。

  北方很多家庭,就是老人走了,家就散了,什么亲戚不亲戚的,过年都不见一面。

  而且南方保留了很多年节庆典,给我这个北方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我可太喜欢那些东西了,但现在北方连过年都没有什么味道。

  继续红眼珠子!!!

 

 

第177章 改革春风

  聊完老家的事,席于飞话题一转,又转到自己家。

  “养条狗吧。”

  家里已经有猫咪了,之前被鱼吸引来的好几只小野猫都在席家落了户。

  孩子们喜欢这些毛绒绒的小玩意儿,席于飞干脆让在杂物间用几个木板箱子弄出个猫窝来,顺便还在杂物间的门上破了个小洞,方便小猫咪晚上进出。

  还有两只小母猫生了崽子,白天带出来晒太阳,满院子毛绒绒,看着就令人开心。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绝育不绝育,别说宠物医院了,就连正经的畜牧医院都少。倒是有几只大公猫被抓了,让梁绪练了手把蛋蛋割了。但没两天就听隔壁胡同老太太骂街,说不知道哪个神经病,把它家大白蛋切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江湖太妖生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文 种田文 穿越重生言情 年代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