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309)

2025-10-17 评论

  工艺品……

  席于飞差点儿笑出声,“你叔找谁做的工艺品?”

  张大巧嘿嘿一笑,“他那几个老朋友,有几个在窑厂上班的,专门烧制陶瓷的东西。而且我叔自己也有本事,画画啊做个扇面啊都没问题。再说卖的时候也都说清楚了,不是古董。”

  “但价格不低,对吧?”席于飞可太懂张大嘴那些小聪明了。

  张大巧也笑,“毕竟是专门做出来的,比那些批量做的贵也正常。”

  在店里喝了一肚子茶水,看时间快中午了,席于飞连忙往家里赶,他都饿了呢。

  可谁知道家里压根没人,大门还锁着呢。

  他打开门,摸着肚子往厨房溜达,倒是翻出一些凉饭菜,但不太想吃。

  还不如去外面街上买点儿吃的呢,他记得有一家拉面做的相当不错。

  正寻思着,云穆清回来了。

  “你可回来了,家里都没人。”席于飞开始抱怨,“冷锅冷灶的,我娘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在街边门市收拾呢,”云穆清笑道:“我回来的时候看见了,婶儿说他们忙过点儿了,那群小的都被她赶去服装的那边吃东西去了,说这几天家里不做午饭了,让咱俩在外面随便买点儿东西吃。”

  “这老太太,连她最心爱的儿子都顾不上了。”席于飞想笑,“走走走,我一直想吃面来着。”

  “对了,我问了孙处长安电话的事儿,孙处长让咱们交申请就可以。说现在安电话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给钱就能安,到时候咱们交了钱拿了条,他安排提前给咱们这边扯线过来。”

  云穆清调转自行车,拍了拍后车座,“上来,我带你去吃东西。”

  席家大院早就安了电话,但走的是机械厂那边的路子。毕竟这里厂长副厂长老厂长都在,有个什么急事儿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

  吃完面条,俩人又去了邮电局。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信之类的,安电话也得找邮电局。一问价格八千块,也怪不得普通老百姓安不起。

  一手交钱一手交票,还能挑个电话的颜色呢。

  邮电局专门弄了个玻璃柜台,里面放着电话机。别看只有黑红两色,但这时候谁家安了电话,那就是全村最亮的崽儿。

  席于飞挑了个红色的,转身把票给了云穆清,让他下午带去给孙处长。

  下午的时候他又跑了趟菜市场,买了七八条十多斤的水库大鱼。小一百斤的鱼还得让人帮忙送回家,再厨房忙乎半天,他才把鱼收拾好。

  太久不做这些活儿了,手都生了呢。

  水库大鱼都是淡水鱼,个头大,鱼鳞也大。那些鱼鳞他都收集起来洗干净,回头让他娘做鱼鳞冻吃。

  鱼头也都切下来了,可以炖了做鱼头泡饼吃。

  鱼肉片下来二十多斤,细细的切了,又用刀背敲成绒,晚上做鱼丸汤。

  那些大骨头也不会浪费,用油煎一下,再放水炖,就是鱼丸汤的汤底了。留两条切块油炸了,可以让于大爷做沪市的熏鱼吃。之前做了一次,家里都没吃过瘾呢。

  收拾完鱼,又和了一大盆子面放一边,等曾柳华他们回来烙饼吃。

  曾柳华回来之后看到厨房里的东西,这叫一个开心。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夸她的大宝,多懂事儿啊,都会做饭了。

  给席于飞夸的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

  家里七八岁的小侄子小侄女都会做饭,他其实自从重新来过之后,基本没有怎么下过厨!

  等到电话线拉到那个新开的中介门市的时候,席于飞就得上班了。

  这次的车是新路线,从京城去鹏城,也就是画圈之后的深市。深市的铁路也是刚铺设好没多久,直达车的长途车并不多,中间还要换两次车头。

  等他到了深市才发现,曾经那个破烂的小渔村已经大变样了。

  这是他上辈子发家的地方,这辈子旧地重游,心里感触颇多,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特娘的,老子又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好冷啊!!!呜呜呜呜。

  我看新闻还说北方有秋老虎,屁啊,冻死了都!!!

  秋老虎都不知道躲哪里去了!!

 

 

第223章 家教

  深市旧貌换新颜,但到处都在施工,暴土扬尘。

  宁新服装厂在这边也买了地,规划厂房区和职工宿舍区,席于飞去看了眼,厂房区盖了一半,宿舍区还没动手。

  去的时候没想到田新也在,不过在开会,说是要跟人交涉什么问题。

  席于飞耐心的在他办公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看见人急匆匆的跑进来,“哎哟,你还知道来啊?”

  “这话说的?”席于飞笑出声,递给他一条毛巾,“怎么这是?一脑袋汗。”

  田新现在也是三十来岁年纪了,头发都往后梳,带着金丝边眼镜儿,看着比之前沉稳了不少。

  他擦了汗,又给自己倒了杯水,“听说你来了,赶紧过来看看你。对了,咱们这块地现在怕是没办法施工了,政府在这边规划了一片商业区,不能盖厂房。”

  “不能盖厂房那就盖楼呗。”席于飞也给自己续了水,“一半职工楼一半商业楼。”

  田新哈哈笑道:“他们要了一半的地皮,给的价格相当不错。我还想跟你商量呢,剩下的这一半我就盖商业楼,然后在去拍一块周边的地皮。这次真的是赚大了,如果你的钱暂时不要的话,我就多投入一些,多买几块地。”

  “给我一半吧,”席于飞想了想,“玉玉那边不是也拍了地?趁着这个机会,在京城多拿几块地也不错。”

  田新擦了擦嘴,道:“都行,反正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就买郊区的地,便宜还大。按照国家这个规划来看,郊区早晚也都得住满人。”

  席于飞可是知道深市京城后面发展的,他摊开深市地图,跟田新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拿什么地方的地。

  剩下的他就不管了,这里的地不管什么地方的最终都不会赔。

  再过两年,沪市的股票交易证券所也建立了,到时候他过去买几份股票,也算是没白重生。

  因为宁新是标杆企业,所以国家资源会有所倾斜。

  等席于飞回到京城的时候,田新来了电话,说新的地已经拿下来了,因为很郊区的位置,还多拿了几块。

  如今其中一块材料进了场,厂房很快就会盖起来投入使用。

  估计等明年,这边也会发展起来,可以接收更多的外地年轻职工了。

  云穆清除了去外贸局上班,也在忙地的事儿。不光在市里拿了一块地,还听了席于飞的建议,在高碑店和通县盘了大块的地。

  市里的地就拿来盖商品房,通县那边的盖厂房,主要是先把地占上,避免以后出麻烦。

  全家人现在就席于飞最闲,不过还没等他感慨够呢,孙处长让人把从西班牙带来的东西分好拉过来了。

  他带来的那些东西,金砖金矿不算分成,这属于国家储备物资,十分重要,可以换奖励的。

  其他珠宝类器具类的可真的是给那些老师们愁坏了。

  什么算是有历史价值的?这么多东西,看哪个都像是有历史价值。就算现在没有,那以后会不会发掘出历史价值?

  最终还是把这些东西按照不同价值分成了十份,孙处长直接拿了最后的三份装箱,还有席于飞他自己在西班牙买回来的那些旧物,被那些老师挑走一些,又被补上一些,全部打包运了过来。

  大卡车上搬下来将近三十个箱子,每个大箱子里都用小箱子分门别类,直接把席于飞屋里填满了不说,放不下的还都摆到院子里了。

  “很多金银器皿都给融了,就留下来很少的一部分作为展览和研究用了。还有你之前自己拍的那些东西,混在一起了,被挑走了一些物品。我让那边按照价值给你填补上了。”

  孙处长端起云穆清拿来的茶杯,抿了口茶,“历史价值太高的,也都被收走了。剩下的这些都是能在市面上流通的,我看你们最近又是买地又是盘算着盖房的,这些玩意还能多换点儿钱。过些日子港城那边会有人过来,我让人带去你的店里溜达一圈。港城人有钱,别省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江湖太妖生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文 种田文 穿越重生言情 年代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