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隆:“???”
方戍问道:“书包有何问题吗?”
秦玉霜叫人赶紧把银票留下,打包福善饼,一边去跟方戍和于庆隆说道:“我想要那个书包,你们第一批做出来的那样的。”
于庆隆笑说:“以小公子的身份,找人照着做一个一样的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秦玉霜却道:“那可不一样。我自己找人做,那便是学着人家的模样去做,而不是自己喜欢上才与商家手里买来的,这般便不美了。”
他一开始没留意这东西,想着粗布做的也不会有啥稀罕。谁知后来他见好几个窗友去书堂时都会背着,还真是好用。可一问,却再没有一样的了。他又不想叫人扒着样子做,好像他巴巴地上赶着学人家似的。那些人都说了,那一批就那些个。再出就是不一样的,都是别家冒充的了。
于庆隆懂了。这位是喜欢“特别”,不喜欢“跟风”。
可这倒是很好地给他提了个醒。
“多谢小秦公子善举。但近日我们要忙着办这救济灾民的事,所以暂时弄不了书包。而且第一批就是那些个,不可能再出了,再出也不是第一批。但我可以抽时间单独给小公子专门弄一个新样式的。我保证在你之前绝无人有一模一样的款式。任何人有,那便是学着你做的。”
秦玉霜听了喜得脸都红扑扑的,雪狐毛领的披风衬得这小哥儿跟玉雕娃娃差不多。他笑问:“这是真的吗?”
于庆隆说:“自然是真的。这么多人都听见了,我自不会失信。”
秦玉霜说:“那可说定了啊,我回去真等着了。”
在场也有书生,问道:“这位公子,那笔筒可还有新样式?”
有的同学买了笔筒,可后来便又出了带镇纸用的,还有装了小瓶水的,可以说有这么个笔筒,到哪随便写点什么都便利得很。
于庆隆说:“有,不过要下月了。下月有新款。”
那几名书生听着也高兴,扬言有了一定叫留两个。
于庆隆说行,同时琢磨着买得多的,像秦玉霜这样的客人应该给点什么福利,独一无二的。
这些人不差钱,喜欢的无非是某种与他人不一样的特殊待遇。特别是这个年纪的富家孩子,往往都喜欢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一比。
说白了这就是奢侈品专业户啊。
于庆隆正寻思着呢,又来了一位富家小姐。
这位富家小姐倒没有一次花那么多。但她也出了一百两银,也很多了。而且这一百两银子她也是只要了三十个福善饼。
于庆隆想着,一百两也可以单做个包,但这做了包又不见得是人家想要的。女孩子都爱漂亮,便不如送她个别的。
于庆隆对这位富家小姐道:“多谢姑娘善举。不知姑娘是哪家的小姐,我们的人在红榜上写上。”
女孩身边的侍女道:“我们小姐是城东洛家的。”
于庆隆道:“原来是洛姑娘。若是姑娘不嫌弃,待下月初八在下送姑娘一张成衣图。姑娘若是喜欢,可自行配料子拿到裁缝铺子里做。”
女孩有些意外:“成衣图?”
于庆隆说:“正是。也是与方才那位小秦公子一样,这图我保管做出来与其他人穿的都不同。当然,做不做还是由姑娘您自己决定。”
女孩说:“可以,那便谢过这位公子。却不知公子是这福悦酒楼的什么人?以往可没有见过。”
于庆隆说:“在下姓于,不过是过来帮些寻常的小忙罢了,姑娘不必在意。”
女孩点点头:“那待时日一到我自会叫人来这酒楼里取图。”
于庆隆作揖,女孩便与侍女一同离开。
方戍在一旁默不作声,却在记录卖的饼数之余也把这些事记下来,笔下飞快。有人注意到,在一旁说:“兄台好字啊!”
方戍笑说:“兄台谬赞。”
有几人跑过来看方戍写的字。人就是这样,喜欢凑热闹。想着能有多好,一看真的是落笔风流!自带一股潇洒不羁的派头!
之后又来了几人,有的是看字,有的是买饼。有的甚至问方戍,能不能往自己的扇面上题字,可付酬金。
方戍答应了,并承诺这酬金也作救济金来用。然后还真有人过来高价定,还问他能不能帮忙抄经文。
方戍说行,不过时间推的有点久。
后来也有不少出的钱多,饼要的不多的人。但再不多,也都是十个起,不一会儿福善饼居然就卖没了。
可还有人排队等着买呢。于庆隆说:“里头还做着呢,大伙儿再稍待会儿。若是冷,可以尝尝我们这新出的奶茶!今日首日对外售卖,一碗只要十五文钱!又能驱寒,又能解馋,还能顶饿!”
之前一直没在外面卖是因为人手都不够做福善饼的,已经忙不过来了。所以只对内部的大客户做一些赠送来着。今天有新的伙计来帮忙才开始大量做。
有人问道:“这茶水怎么解馋顶饿啊?”
于庆隆说:“喝过就知道了!这茶可不止是茶!”
十五文钱,好像也还行。与普通茶水比肯定是贵,但人家不都说了又能解馋还能顶饿?!
有人说:“给我来一碗!”
有人听闻便跟着说:“那我也来买一碗尝尝!”
那碗看着口大,但很浅。一碗撑死了装二百五十毫升。于庆隆让人多放了点圆子,这样就可以少放点奶茶,成本就能下来。不然奶价倒是还好,糖价是太贵了。
买奶茶的人发现买奶茶居然还给勺?可一舀才知道里面还有跟黑玛瑙似的小圆子。
一咬,又滑弹又有嚼劲,吃几粒,再来一口奶茶,可真是把人香死了。
有观望的人一看买的人都说好喝,也有些买的。但不如买福善饼的多。在大伙看来还是饼那个东西更实在点。
不过卖一百多碗也不少了。于庆隆感觉还行。
这样一天下来,居然就弄到了六百多两银子。那可是六百多两!去掉成本,也能剩下五百多两呢。
要知道曹阔把栖霞镇的官库刮干净能拿出来“投资”的钱都不足二百两。
而这已经是第六日了,加上前几日的,居然已经有一千二百两银子。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便是按上涨后的米价来算,都能买三千石粮食。这能救多少灾民?那可太多了啊!
这数额实在是把曹阔都给惊住了。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也不是没想过能赚这么多的钱。他是没想到能赚这么多还赚这么快!
夜里,马知县跟曹镇守商量过后,决定一起见方戍跟于庆隆。
-----------------------
作者有话说:庆隆:夫君,我好累[爆哭]
方戍:那快快休息[抱抱]
庆隆:我累了不困。我饿[捂脸笑哭]
方戍:那我给你买吃的!买三份[让我康康]
庆隆:那我要烤鸭和乳酪,还要梅花糕[哈哈大笑]
方戍:好好好,我去跟姨姨们讨。求姨姨们[求你了][空碗][空碗][空碗]
第86章
马知县名叫马千秋, 在淮通县已经当了快五年的知县了。
这人四十多岁,个头非常小,大约只有一米六。他留着一把山羊胡子, 喜欢板着脸背着手, 走路走四方步, 说话必撸胡子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