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为后(78)

2025-09-22 评论

  等他进来,谢怀千轻掩上了门,回身轻道:“方才为何不解释?”

  “是他们拿了你的银两,我都瞧见了。”

  “没必要解释。”文莠大抵在来的路上琢磨过来小奶疙瘩为何将他单独留堂,凭谢氏的行事作风,许是觉他不够坏,还有得救。

  又或者动了恻隐之心。小小奶疙瘩居然也有这种坏毛病,对人面兽心的人动恻隐之心。这么说,谢怀千特地来教训他,他才得亲自纠正谢怀千呢。

  “要不是你看见了他们偷我的钱,我解释了你信我吗?”文莠道。“你没来我就把那人打没命了。”

  “你告诉我,我当然信。”谢怀千蹙眉不解。

  “好。”文莠笑了笑,“万一我谎话连篇骗你呢?万一是我们串通,此番便要吃定你呢?”

  谢怀千沉默了一会:“人之初性本善,我一般不将人往坏处想。”

  “我恰好与长公子反着想,那我们便没得说了。”文莠摆摆手,拉门走前不免道,“他们说的话别往心里去。”

  谢怀千捉住他的袖口,尚纤细弱小的手掌殷殷抚在自己的胸口,保证道:“我与母亲禀报此事,商定妥当的法子后定叫他们还你钱财,亲口与你道歉。”

  这回轮到文莠拧眉。他剧烈甩开谢怀千幼小的手,呵斥道:“干你何事?”

  谢怀千似乎认定这事和自己有干系,并不明白为何文莠反应突地变得如此大,放低清润的嗓音:“那你的银钱怎么办?”

  “我再攒。”文莠坚决。

  谢怀千根本不知道挡了人的财路会发生什么事,他绝不让谢怀千蹚上浑水。

  谢怀千对自己十分不满。阿娘说家中琐事一定要与她禀报再处置,不许他插手,所以方才他犹豫后没有立马出面制止,可以说他是害文莠没了家当的罪魁祸首。

  他想也不想拦住文莠去路:“你都攒够了银两赎身,是我害你,我帮你赎身。”

  “不必了。”文莠看他丝毫不懂自己的用心良苦,直接绕开谢怀千,谢怀千见好声好气说话没用,二度拦住他,竟然一把抱住他的右臂,那张尤带了婴儿肥的秀气脸简直我见犹怜,赤忱而明黑,令他愣了一拍。

  “你留下帮我整理书斋,在这攒钱吧。”

  文莠错愕之下都不知晓自己是怎么点了头。

  最终文莠同意了留在谢怀千身边,谢怀千也没有将文莠想掩藏的事禀告给主母,只是问主母要来了文莠。文莠顶着那几个仆从灼灼的目光收拾了几身衣裳便住到谢怀千寝房的配房去了。

  谢怀千白日有事出去,晚间用过膳才回来,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拉他去书斋,亲自点上油烛,认真摹过他近似胡人的眉眼,问他:“哥哥,你识字吗?”

  文莠本想说教他早些睡,小小孩家还在长身子,要是长不高就不好了,结果叫谢怀千一句哥哥堵得浅色的眉眼不自然地发红。小奶疙瘩的嗓音放得很轻很甜。

  也是这么和主母撒娇的么?

  他点头,骄傲道:“我还会写字。”

  之前他给写城门上写告示的先生代笔过一段时日,为了挣钱学了不少字。

  谢怀千高兴地拿了一张宣纸,旁边是磨好的墨汁:“能将你的名讳写给我吗?”

  文莠一顿,也没有拒绝,很快他便在纸上写出了“文莠”两字。

  谢怀千看了之后原本牵在唇边的浅薄笑意消弭于无形,莠可不是什么好字,他不大确定取这个字的人是否有意而为之,若是文莠父母所为,是否饱含恶意,过于残忍?

  这一定是个伤心事,他避重就轻说:“你想改名吗?”

  谢怀千看起来想揉他脑袋,不过文莠更想揉他脑袋。

  “贱名好养活。”文莠心平气和道,“这个名讳能让我记住很多不该忘的东西。”

  某些他永远不希望谢怀千知道的东西。

  文莠与谢怀千处熟悉了,相处分外和睦,平日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总是陪同谢怀千出门,近的,远的,以至于当初和自己说好的赎身诺言再也没兑现过,好在他并不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谢怀千自己学识渊深便也总想给他蒙学,文莠对谢氏崇尚的孔孟道统生不起丝毫趣味,也不打算以修齐治平这样的理念约束自己,然而在谢怀千漂亮眼睛的注目下,文莠还是随手在书斋里另辟蹊径找了本道经来看。

  随手翻开,看见的第一行字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文莠笑骂一声他妈的,直接将书合上了。

  “我就不能看你们读书人好看的书,怎么都不是你们读的那个味儿。”为了不使得谢怀千心中受伤,他首先给谢怀千提了一个问题:“你开篇读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将书小心地归还原处,“还记得吗?”

  谢怀千立马告诉了他,文莠记得当时自己立马去看他的脸了。

  谢怀千坐在烛火前,眼中的澄明笃信让他印象深刻,一张一合鲜红的唇仿佛能沥着血呕出胸膛中的赤子之心,文莠仿佛一眼便看穿这样一个人长大之后会跋涉千里走上一条怎样艰难的窄路。

  文莠的心绞了一下,笑出一声很快停了,他不知是否该笑。

  “原来你们真的相信啊。”

  谢怀千再度点头,这回他的动作很缓慢,目光坚定。

  文莠不相信古今圣贤的理想,但从那天开始他相信谢怀千的理想。

  于是他说:“谢怀千,你当我老师吧。”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就没有婴儿肥了嘿嘿

  ◇

 

 

第41章 一枝桂林

  咸泰元年至十四年,史称咸泰之治。

  咸泰十五年,李弓长已是知命之年。他听闻苏州府谢氏长公子少年天才,九岁院试案首,十二岁乡试解元,圭璋特达,颇有名节风骨,关心民瘼,陈述政见可见尧舜遗风,并且生得极美,君子九容所求足、手、目、口、声、头、气、立、色皆标致,名士无不叹服,皆认同其为世家公子典范。

  这样一个人,当是一柄利器,谢氏为何不叫他出头?

  李弓长起了兴趣,特召人口述谢怀千的文章,后赐予谢怀千表字渊然,百官本以为这是与谢氏关系缓和的预兆,谁知帝王之后却在廷前言谢氏娇纵,暗喻谢氏实为难养女子,近则不逊,远则怨。

  随后,谢氏五人相继遭到罢谴,谢氏族长谢阁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亦在降职之列。

  谢氏布局在京师的根系数十年来叫李弓长拔得所剩无几,离皇帝最近的谢氏族人只剩谢阁的父亲——三朝元老兼托孤大臣的谢坚操。

  李弓长耐心等待谢氏激烈的报复,然而只等来了谢坚操的死讯。

  据说谢坚操死前还在伏案办公,眼里看花了也只是叫侍从帮忙添些油,叫灯烧得亮一些,他好将字看得更清楚。

  谢坚操死后第二日,李弓长下令厚葬谢坚操,停止了对谢氏的围剿。

  志学之年的谢渊然无愧桂林一枝的美称。

  雪清玉瘦,云亭肌肤下的骨节都生得标致非常。

  一身骨架将华袍撑出了绝色。

  和古今读书人同样,谢怀千虽然沉静,拥有惊世才华,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满怀抱负,渴望大展身手,相信登科、济世、成圣的年轻人。修齐治平重要的永远是后面的治国平天下,若是不能建功立业,士人永远不能跻身士大夫行列。

  然而族内长辈默许他在苏州府纵议朝政,却始终不允许在地方随便做个小官,更不允许他赴京参与会试。族人在朝中受冷遇,似乎也不关他的事,单靠文章,很多事情没法办到。

  他从未责问母亲为什么,因为答案写在谢氏族人每个人身上。

  等待。

  对于璞玉一般的天才来说,等待与埋没无异,这样的待遇未免太过残忍。

  更残忍的是,这片广博的土地上从不缺天才,几千年的历史,再美的璞玉并不比一抔黄土高贵。

  他必须在文火煎心中学会忍耐,在忍耐中学会等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笔纳 一见钟情 酸甜 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