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适安见他如此,冷哼道:“又在嘴硬。”
*
翌日。
今天依然开小会。
出身世家的官员被召来东殿。
崔衍昭环顾一番。
“太仆何在?”
众臣面面相觑,一人从坐垫起身,回答道:“陛下,萧太仆昨夜因为御前失仪,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大家都很纳闷,萧策被关押的时候陛下也在现场,不应该不知道情况。
崔衍昭本来就只是引入一下话题,顺理成章道:“既然如此,诸卿稍后回去时,通知他的家人带十万钱入宫,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他觉得萧策不至于直接进大牢,但此人已经被冠上御前失仪的罪名,直接放了说不过去。正好这个时代有赎刑制度,九品以上官员都能用钱赎罪。
这是他昨天被王适安罚写的时候想到的。
王适安因为他没想起来在朝会上表白的两句话,让他重复写了二十遍。
比语文老师还严格。
听到萧策可以赎刑,大臣们松一口气,就说陛下不可能真对世家无情。
但是他们觉得陛下要的实在是太少了,显得萧策不值钱。
兰陵萧氏位列一流世家,一流世家的人才十万,那其他世家不更不值钱?
萧策的身价就是他们的身价,他们不假思索就决定抬价。
“陛下,还是向太仆家人要百万钱吧。不然索虏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堂堂江南世家出不起一百万呢。”
“以萧太仆之家世名望,需五百万。”
“陛下,臣觉得千万之资才配得上萧太仆之身份。”
“不行,必须一个亿!”
顿时,满堂都看向出声的王清。
虽然如今铜钱贬值,但一亿钱依然不是能轻易拿得出的。
也不知多少铜矿才能铸出一亿钱。
众人都十分佩服,不愧是琅琊王氏,一开口就是非同凡响。
王清:“……”
怎么都停了?他就是看所有人讨论得火热,忍不住参与了一下。
崔衍昭把眼看着歪到天边的话题拉回来,“今岁秋遇天灾,多地受害,各地税收想也难以征集,朕决定凡受灾之地免税一年,并分发补贴,助民过冬。”
这番话已经是老生常谈,崔衍昭心想,这次要是还不能谈成,就把王适安抬出来试试。
-----------------------
作者有话说:萧策:我谢谢你们。
第95章 武帝陈后
提到免税的事情, 大臣们纷纷面露难色。
崔衍昭:“众卿为何一言不发?”
他视线挨个扫过,心中默默盘算着,王适安的虎皮被他当作最后方案。
可能世家会觉得他在与虎谋皮, 但他本来就要让位给王适安, 倒用不着在意世家的想法。
扯王适安虎皮时, 顺便讲下北朝一次性死了千名高官的故事。
“陛下,”谢珉起身上前,“我大越立国不过数载,府库空虚, 百废待兴。若免除民间赋税,朝廷用度又从何而来?”
崔衍昭笑了,“缺钱便征税,征税便民间贫困,民间贫困, 朝廷依旧缺钱。依卿所言, 倒是跳不出这一轮回了。”
谢珉没想到崔衍昭反应这么快,而且还如此不留情面地追问。
饶是自诩冷静理智,他也忍不住埋怨起王适安。
陛下初登基时,尚且十分关心他们这些老臣的感情,自从有了王适安,一切都不一样了。
谢珉颇感悲从心来:“昔前汉武帝与新欢相亲, 至于忘与陈后朝来暮往之誓1, 今者陛下属意皇后,臣等自然招厌, 说什么都是错!”
崔衍昭:“?”什么?他居然能碰瓷汉武帝?
虽然清楚谢珉这番话的中心思想是指责他无情,但由于汉武帝在他那个时候太出名了,和汉武帝这样一个皇帝里的佼佼者比较, 他还是生出茫然之感。
只是就算谢珉这么会说话,该推的进程还是得推。
崔衍昭神态一沉,大臣们本来就关注着他的反应,此时更是鸦雀无声。
沉默一阵,王清觉得展示自己高情商的时候来了,立刻起身上前,“前汉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2。而陛下刚登基就亲临钟离击退索虏,威仪震天,臣与贞质一样,认为陛下英明神武,足与之一论高低。”
这话说得……
饶是崔衍昭已经开始进入推进度状态,还是忍不住麻了一下。
可能是风俗不同吧,21世纪夸人不兴睁眼说瞎话。
崔衍昭没管王清,视线远眺至靠近殿门侧漆金的梁柱,深沉叹气。
这么一来,就连王清都愣住了。
所有人都觉得崔衍昭一反常态地表现得如此沉重,一定是有很重要的话要对他们说。
崔衍昭神色沉重:“诸卿所居之职,无不清华贵重,少有事任,恐也正因此,才不解民间疾苦。若论根源,是朕做了错误的安排。”
看所有人都听进去了,崔衍昭接着道:“现朕欲效后汉灵帝故事,卖官筹钱,现卿等便在此共议各职级价位,朕好出一份价目表。”
“陛下,这!”
满座皆惊。
有钱就能够买官,世家高官辈出的清贵自然会受到玷污。
他们甚至能想象,日后会有人这样对他们说话——“你能做公卿,一定花了不少钱吧。”
怎么可以用钱来玷污他们先祖的奋斗成果!
想到这样的未来,大家心里都十分抗拒。
崔衍昭:“朕知道,这样行事玷污了各位。朕还有另一个办法,只是恐怕诸卿仍不能接受。”
即使崔衍昭这么说,大臣们仍是忍不住心生期待。
卖官鬻爵已是打破道德底线,他们不觉得会有比这一措施更糟糕的了。
在众人的期待中,崔衍昭缓缓道:“朕决定重编氏族志,各郡家族有替灾民捐税者,所捐越多,排名越前。”
经典的排位赛机制,可以不打,只要不在乎声望降低,名次滑落。对普通玩家来说无所谓,但对时刻担心着家族衰落的世家这种强度党来说还算致命。
大臣们:“……”??还有高手?
崔衍昭神色不变,视线挨个扫过大臣。
他心里其实没底,措施没有问题,但是他对自己个人威望不自信。如果大臣们联合起来不做退让,就把王适安搬出来压人。
搬出王适安并给大臣们讲一遍北朝一次性被屠杀上千名高官的故事,双管齐下,他们总会懂事的。
大臣们可能是受到的刺激太大,一个个低下头不和他对视。
过了一阵,终于有人说话了:“陛下,臣颇有家资……哎呀!”
这种选择自然是不利于世家团结的,所以说话的大臣被旁边人踹了一脚。
动作不大,而且有官服遮挡,但崔衍昭坐得高,大臣们每个小动作他都看得很清楚。
崔衍昭觉得果然还是得早点让位王适安,和大臣打交道,费脑就算了,每天还都很难绷。
他手指敲了下桌案,唤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问:“诸卿考虑得如何?”
虽然是问,但他觉得经过刚才的小插曲,大臣们已经反应过来了,会联合对抗。
既然这样,他要放大招了。
崔衍昭把“既然如此,朕只能求助皇后”之类的话在脑海里过了一圈,底气一下就有了。
三,二,一,开……
“陛下,臣有话说!”在崔衍昭准备放大招的前一刻,王清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