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160)

2025-11-27 评论

 

 

第64章 望君速归

  知道是秦枭的信,百里鸿当即坐不住了。

  他小腿一蹬就从椅子上滑下来,迈着小短腿跑到楚九辩身前。

  “先生,朕也想看。”小朋友踮着脚,双手撑着楚九辩的膝盖就想往他怀里爬。

  楚九辩就顺势将他捞起,叫他坐在腿上。

  百里鸿双眼亮亮地瞧着信封:“先生,舅舅说什么了?”

  “我看看。”楚九辩展开信纸。

  入目便是熟悉的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自成风骨。

  【离京一月,已至西北......】

  公事公办的口吻,将这一路上的事都简单说了一遍。

  还有到了西北那日,墨巴赞普反悔,准备当日屠城,但被定北王拦下。

  说如今陕甘两地百姓之间,都在传扬定北王的英勇事迹,说他此前被俘虏的“无能”名声都已经被压了下去。

  虽好似是公事公办的口吻,可楚九辩还是从那句“定北王身在敌营,名在大宁”中,品出了秦枭的嘲讽之意。

  看来这件事并非传言那般。

  定北王与墨巴赞普合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什么“为百姓挡刀”,什么悍不畏死,恐怕都是这位藩王自导自演。

  是他自己做了个戏台出来,然后将大宁朝廷与西域塞国都囊括进戏台之上,又将其中包括秦枭和墨巴赞普,乃至于陕甘两地百姓都算计在内。

  不仅成功将秦枭引了过去,还给他自己扬了名。

  果真是好手段。

  楚九辩眸色微沉,他此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位定北王百里御。

  这位是成宗时期最小的皇子,年二十五,与秦枭同岁。

  英宗时期夺嫡之争的时候,这位定北王年岁尚小,母族势力又不算太强大,因此只来得及匆匆为他谋了个封地送走,并未参与党政。

  此后英宗在位的八年,他都安安分分,甚至还不如远在南边的南疆王有存在感。

  但现在看来,这位也不是个安分简单的主。

  相反的,这人有谋略,敢拼,还能豁得出去,是个很难对付的人。

  这些藩王可真是一个个隐藏得好,但现在朝局动荡,他们也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楚九辩敛眸,继续向下看信纸上的内容。

  【夜里已经派使臣前去和谈,大军修整三日便开战,祝本王好运。】

  秦枭本就没打算和谈,因此也就派使臣走个流程,打起来是迟早的事。

  但秦枭这般写出来,楚九辩还是不由弯唇。

  不过随即他唇角的笑意就又散了,眉心微微蹙起。

  信送到他手里就花了四日时间,也就是说,没出意外的话,昨日秦枭就已经与塞国军队开战了。

  也不知情况如何,秦枭是否已经受伤。

  应该不会。

  秦枭若是第一日就受了伤,就很难如原著中那般“大败塞国”,所以他眼下定还是安全的。

  楚九辩定了定神,继续朝下看去。

  信已经写到了最后两句。

  【请公子转告陛下,本王一切安好,争取年前归京。】

  不等楚九辩转告,小朋友就已经看到了这句话,当即开心地抱住楚九辩的手臂道:“先生,舅舅说他年前就回来呢!”

  “嗯。”楚九辩笑着应了声。

  百里鸿便一扭一扭从楚九辩怀里扭下去,笑眯眯道:“先生,朕要继续算数啦。”

  他要好好努力,等舅舅回来就能看到比之前更厉害的他!

  “去吧。”楚九辩道。

  小朋友便回到位置上坐下来,继续板板正正坐着算楚九辩给他出的数学题,一点没有不耐烦,反而是满满的斗志。

  楚九辩收回视线,看向信纸上的最后一行字。

  【本王有些想念院中茉莉,不知可还安好?】

  他定定看了半晌,才把信纸收起来,转头对秦朝阳道:“西北那边应该已经打起来了,多留意些消息。”

  秦朝阳恭敬应是。

  “藩王府邸也可以开始收拾了,宴席与年节的事,也劳你与洪公公多盯着些。”楚九辩道。

  秦朝阳躬身道:“属下领命。”

  年节将至。

  新帝登基的第一年,七位藩王要全部入京请安,且估计都要拖家带口,再带些侍从部曲。

  他们这么些人,自然不可能安排在皇宫里。

  好在这些藩王在封王的时候,宫里就给他们在京中赐了院子,这会儿只要派人去收拾就行,不用临时再建。

  而且这些府邸中都留着些下人“看家”,都不是荒芜的院子,因而要收拾起来也能省不少事。

  但年节宫宴就有很多细节要盯着,亏得有礼部的官员们统筹,不然楚九辩手下的人会更不够用。

  还有吏部,最近的折子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的官员考核,以及想要再调动一下的官员,都在这个时候走动起来,折子垒了一堆又一堆,楚九辩每日都要批到大半夜。

  每每到晚上直不起腰的时候,他就不由想起秦枭。

  若是对方在就能给他分担一半的工作量,简直不要太轻松。

  只是短时间内,秦枭是回不来的。

  楚九辩铺开新的纸页,提笔蘸墨,给秦枭写回信。

  他的信就更简单一些。

  他先说了近日朝中都有什么新鲜事。

  一是河西郡那边的百姓户籍已经都整理清楚,郡守韩远道强权压了地方势力,没叫那些当地世家和各方势力再次偷走百姓田地。

  不过朝中这四大世家,似乎是猜到他们有意动田地赋税,私下里都有了小动作。

  二是萧家家主萧曜,近日重新开始出现在了人前。

  虽然较此前略有消瘦,但精神状态良好,楚九辩瞧着对方应当是已经能压制住对曼陀罗的瘾了。

  不过吏部尚书萧怀冠虽瞧着精神头更好了些,但人也开始消瘦,本就苍老的面容,双颊都已经凹陷了下去。

  楚九辩委婉告知秦枭说这个老东西应当命不久矣了。

  萧家此前就有大量曼陀罗,朝廷禁了之后,萧曜也命家中众人都远离这东西。

  可萧怀冠那个状态,楚九辩只瞧一眼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定是萧家剩下的那些曼陀罗,都被萧怀冠这个老东西吃了。

  甚至楚九辩都知道他为何会吃,定是想着自己本就垂垂老矣,活也活不了几日,不若活得更自在些,便是毒_品他也认了。

  三是王家。

  楚九辩觉得自从他派了户部侍郎王朋义去送军饷之后,礼部尚书王致远就有些变了。

  他不再参与朝中诸事,只偶尔开口,竟也偏着楚九辩与百里鸿这边。

  楚九辩就在信中告知秦枭说:【王氏或有意急流勇退,端看此次西北战事成败。】

  若说这朝中谁最看得清局势,便该是这位王尚书。

  王家人前朝时就为官为相,可大宁推翻前朝统治之后,当时朝中的高官权贵就都被削弱,唯独王家,因提前就与大宁太祖暗中达成交易,从而保住了富贵权势。

  这般审时度势的基因和能力,显然是传到了王致远身上。

  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楚九辩不能告知秦枭。

  那就是他从王其琛那里得到了一些内部情报,王家如今内斗很严重,王其琛已经在为“瑶台青纸”的问世做铺垫,想来不日就会发售。

  届时王家原本对造纸术的垄断便会被打破,家主一脉若是想不出挽救颓势的好办法,很快就会被王其琛这边的风头盖过去。

  而在这般情况下,王致远这个在家族中,比家主王涣之还要高地位的族老,却始终未发一言,甚至还不限制自己亲孙子王朋义与王其琛的往来,这其实已经是有了偏向。

  若是此后真叫王其琛得了家主之位,那王家,便是楚九辩手中的势力。

  四大世家坚固的同盟与敌视关系,也就从内部被瓦解了。

  最后便是科举之事,第一轮院试已经结束。

  楚九辩将科举设置成了与后世差不多的流程,从院试开始,经历乡试、会试,最后再殿试,一共四轮考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程惊堂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爽文 基建 马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