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便是楚九辩与百里鸿还有秦枭三人,准备好的十道题目,需要学子们口头回答。
不过不会每个人都问全部问题,只每人问其中一道或两道即可。
而这些问题,包括对学子们的专业技能考核,都需要从大宁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学子们对大宁上下都有所了解。
学子们大多来自郡城与更小的镇子村子,看过普通百姓,甚至那些贫民的生活,对此深有体会。
而在来京城考试的这一路上,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刺杀,见过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见过一朝登科周围人的恭维或刁难,见过人心冷暖,心境与最初的时候早就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自然也不同。
但这不够。
楚九辩还要让他们住在京城最繁华的闹市区,看灯红酒绿,看权贵奢靡,看这大宁上下的差距。
他不会控制这些学子们在京中这些时日的动向,是参加文会认识京中大儒名仕,还是赴宴达官显贵,感受吹捧与招揽的飘然,都随他们的意。
浮华盛京,一定会叫这些学子们迷了眼。
可若在这般情况下,他们仍然能稳住心境,甚至能从中悟出更多深刻的东西,那便是楚九辩将来一定要重点培养的人。
而他也有自信,这些已经拿到国子监通行证的学子们,都不是普通人。
他们一定会在奉天殿的大殿之上,在百官与藩王们的注视下,交出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向这些权贵,向全天下人,亮出国子监学子的锋芒。
如此,扬名立万。
便能早日登科入仕。
他的用意并不难猜,可这些素来眼高于顶的世家贵族,如何也瞧不上这些地方上来的,原本都寂寂无名的学子。
因而对于楚九辩为何将他们安排到此处,也只略略思索,觉得或许对方只是想给这些学子们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而后便也不再多想。
不过他们还是对其中某些学子有点兴趣。
比如早就声名在外的两位大儒——谈济与严晋升。
登科的学子中只有两位大儒,并不是因为其他大儒都没有文化考不上,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大儒都已经归了世家,又或者不屑于参加什么科考。
且他们早就声名远扬,手下门生也不少,若是参加科考,能登科还好,但若是不能,那才是真的丢人。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
没有人给这些文人士子排过名次,但科举却是一张会被全天下人知晓的巨大排行榜。
那些骄傲自矜的文人,自然不愿自己屈居人下。
为此,他们直接便不参加了。
此前名次出来,谈济与严晋升在经义科目中谁都没能拿下第一,反倒被名不见经传的陆尧,以及身为女子的谈雨竹压着,许多人都明里暗里嘲讽过这二人。
但他们谁都不在意,依旧乐呵呵。
谁让他们一个的女儿拿了经义第二,一个的儿子拿了工科第一呢?
孩子们有出息,比他们自己有出息还要长脸。
话说回来,这二人虽也受了不少嘲讽,但他们身份地位摆在那,自然还是有很多势力想要招揽。
像是四大世家中,萧家与王家都更有些文学底蕴,因而他们的橄榄枝早早就伸了出来。
还有素来以“爱才”为名的湖广王,以及自诩风流的东江王,也都派人递了请帖。
谈济与严晋升二人也成了各方势力最为关注的目标,想看看他们会如何选择。
二月十五,京里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落满了枝头树梢,京中一片银装素裹。
不过或许是因为按照阴历算已至三月,因而天气也有些回暖。
便是下着雪,也并不见年节时那般冷意。
锦绣坊中一如既往的热闹,青云楼前,不时有不同势力的人前来,或是递拜帖,或是有邀请函。
楼中的学子们也常三三俩俩地出来,在京里各处逛一逛。
不过安无疾率领的御林军和城防军都加大了巡防,还特别有人暗中保护这些学子。
若是寻常交往,没人会管。
若是有谁想要强行把学子带走,却也没机会下手。
时近午时。
王家少主王其琛,穿着已经成了他标志性的淡粉色衣袍和纯白的狐裘披风,微卷的长发自在披散,撑着伞,遮着雪,站在了青云楼门口。
从学子们入住青云楼开始,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入楼内。
王其琛也进不去,便就直接立在门口,朝迎出来的宫人微微颔首,笑道:“麻烦公公帮我叫一下谈济与严晋升两位大儒。”
青云楼中有小厮,亦有从宫里派来的公公。
如今出来的这位,便是一位太监,还是司礼监的人。
这太监自是认得王其琛,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道:“请王少主稍候片刻,在下这就去请两位学子。”
此前楚九辩就叮嘱过,这京中无论哪方势力派人来请学子,都要通报到位。
去不去赴约,都由学子自己决定。
想要入仕为官,就要接触这些事,如今不过是提早些罢了。
“有劳了。”王其琛笑吟吟道。
对面阁楼之上,王家家主王涣之的二子王文耀,正与当朝刑部侍郎王汝臻并肩站在一处。
他们手捧暖炉,望着青云楼门前那道身影。
“他竟也要寻那两位大儒。”王汝臻勾唇道。
王文耀眸色深沉,淡声道:“此前那萧家家主亲自过来,都被落了脸面。那两人摆明了是不打算与世家权贵往来,偏我这位长兄看不清。”
王汝臻道:“话是如此。不过他最近行动倒是越来越频繁了,据说那新纸背后的人已经与他有了联络。”
王文耀眼底划过一抹冷笑:“我看这消息就是他自己放出来的吧?”
“哦?”王汝臻侧头看他,“公子可是知道些什么?”
王文耀道:“父亲已经联络上那造纸之人了。”
王汝臻眼睛一亮:“可说了何时见面?”
那新纸问世之时,他就在现场,自是看出了那纸有多好。
若是王家能与对方合作,那王家得利几何先不说,身为当朝二品侍郎的他,就能沾光不少。
要知道此前琅琊金纸一金难求的时候,他却每月都能领到二十张的份例。
之后若是得了瑶台青纸,那他便是一个月只有十张,不,五张,他都心满意足了。
王文耀道:“那人已经约了父亲今夜见面,结果如何......”
他话音忽然一滞,整个人也向前倾身,双手猛地攥住窗沿,双眼一眨不眨死死盯着楼下某处。
神情惊愕。
王汝臻见状心里一咯噔,也忙朝楼下看去。
只见方才还冷清的青云楼门前,已经变得热闹。
三男一女从楼中走出,行至王其琛面前,双方分别见礼。
这四人不是别人,正是各方势力想要结交招揽都无果的谈济与严晋升,还有他们二人的儿女,谈雨竹与严瑞。
这四人一月底就到了京城,入住青云楼后就没答应过任何人的招揽。
谈济与严晋升几乎都没出过楼,两个孩子倒是不时会出来逛街,看些新奇玩意儿。
但那两个孩子也没与谁有过交流,便是有,也都是谈雨竹帮着自己和严瑞拒绝别人的邀请。
严瑞自己则年纪也小些,也很依赖谈雨竹这个如同亲姐一般的姐姐,因而一遇上什么事就躲在谈雨竹身后闷不吭声。
然而就是这样的四个人,今日竟然会下楼与王其琛见面。
明明对方连一句好话都没说,更没有什么拜帖请帖之类,只叫宫人传了个话,这四人就下来了。
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更令人难接受的还在后面。
只见这四人与王其琛互相行过礼后,就打算去其他地方细聊。
就在这时,两道与京中打扮差异很大的身影从不远处走过来,到了几人面前。
那两人身着南疆特有的风格服饰,银饰、耳坠、腰链等叮当作响,还长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只身高差距不小。
这两人的身份,京中已无人不知,便是那南疆王府的郡主与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