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于昨天(163)

2025-10-09 评论

    “没关系。”我回答得很冠冕堂皇。
    我心里升腾起死亡的寒气。10分钟前我还活着,为维佳和奥克桑娜的死而痛苦难过,感到疲倦,急于回家去见维卡;而现在我却死了……
    “您怎么能相信这些胡说八道?”
    娜斯佳认真听乌兰诺夫说完。她对人们的轻信感到难以置信。在跟踪杀手时,在被击毙的杀手身上搜到雇佣名单。真是一部侦探片儿!没有一个狡猾的杀手会把名单带在身上的。也根本不会保存它。牺牲品的住所,他会记在脑子里。假如这是一个很蠢的杀手,就像一个口袋里揣着枪的年轻无经验的“水手”,那么他首先嗅不到危险,其次,也不会关心是否有新的接替者,他也不会有接头者,也不属于某个有组织的团伙。因为他像一个“水手”,他也就是一个傻瓜。第三点,假如他嗅到了焦味,把牺牲品告诉了另一个杀手,那他还要这张纸做什么?并且,他随时有被捕的可能,根本不能把它带在身上。纯粹是胡说八道。一些不具备起码专业知识的谎话。只有略识门径的家伙才能杜撰出来。
    但是这些论据是为说服乌兰诺夫的,对娜斯佳来说还有另一个理由:今年四月份东北区没有采取任何追捕杀手的行动。所以这一切是一派谎言。
    但又是谁出于什么目的编造的呢?
    塔姬雅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侦查员。这不仅仅在于她对工作无比忠诚,还因为她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我相信——我不相信”这样的概念,特别是厌恶人们常挂在嘴边儿的诸如,“有人说过”这类的消息来源。她只认可“证实——没证实”这样的话,无法容忍模棱两可。当然,她也是一个有创造个性、有情感的女人。同别人一样她也会委屈、气恼、忧伤、苦闷,也会失意彷惶。但是,在陷入忧伤之前,她认为得先弄清真相。
    早晨,待深夜归来的丈夫睡足后,她问他:“你昨天去过金龙饭店吗?”她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紧张感,也没有像侦查员审讯犯人般地瞧着丈夫。就像五分钟前问丈夫早饭想吃土豆馅儿包子,还是煮好灌肠做蔬菜沙拉更好一些那样自然。
    斯塔索夫回答得也跟她一样平静。
    “没去过。怎么了?”
    “有人说在那儿见过你。”
    “认错人了吧。”
    他耸了耸肌肉发达的肩,一扭身走进盥洗室,洗脸刮胡须去了。15分钟后,他从那里走出来,在摆好的桌旁坐下,开口问:“金龙饭店有什么新鲜事吗?谁好像看到了我?”
    塔姬雅娜心里清楚这是个好兆头。丈夫不想逃避危险的话题,不喜欢偷偷地把鱼雷型汽车开走;恰恰相反他自己会掉过头来说清一切。
    “不只是见到你,你的衬衣、外衣和你的女伴儿。她长得像极了玛格丽塔。斯塔索夫,我不想让你解释证实什么,只是想知道这是否是真的。”
    他慢慢地放下叉子,把碟子推到一旁,站起身。塔姬雅娜立在桌子的另一旁,非常镇静地探询地望着他。
    “这都是谁跟你说的?”
    “这很重要吗?”她反问道。
    “很重要。我想知道是谁为了什么要骗你。不知你清不清楚,我不知怎么不太相信这是出于幻觉。这个人不是简单地见到相似的面孔而认锗了人。他还认出了我的穿戴,我的女伴儿,甚至打火机。这是一个恶意愚蠢的玩笑,因为有人故意把你引入迷雾。是什么目的?这个好心人又是谁呢?”
    “伊拉的未婚夫。他曾在地铁见过你——你还记得他吗?——就能出你来。”
    “我再说一遍,”斯塔索夫愠怒地说,“他可能认出我。因为我根本没去过这个饭店。无论是几天前,还是一个月前,我任何时候也没去过。我从来没在那儿待过。我只知道它在‘三车站’区的卡兰切夫卡大街。”
    塔姬雅娜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机械地用手抚着腹部。
    “你想说这个银行家有点不对劲儿?坐下。你站着我不方便同你说话。”
    斯塔索夫顺从地坐下来,又把碟子移到跟前。不管谁、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休想把他从酣睡中惊醒,休想破坏他的好胃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