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96)

2025-10-09 评论

    “没错。”作说道。“因为从心底我喜欢着你,想要得到你。”
    “我也是很喜欢你的,每一次见你就一点点被你所吸引。”沙罗说道。接着如同文章里的留白一般,略一停顿。“但现在是凌晨四点前,鸟儿都还没醒呢。我的脑子也没再好好运转。所以,能再等我三天吗?”
    “好啊,但是只能等着三天。”作说道。“这大概就是我的极限了,所以才在这种时间给你打了电话的。”
    “三天就足够了,作君。我会遵守工程日期的。我们周三的晚上见吧。”
    “吵醒你真过意不去。”
    “没关系,让我知道凌晨四点时也是有时间流逝的,也挺好的。外面天已经亮了么?”
    “还没有呢,但再有一会儿就亮了,鸟儿们也会开始叫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我可能看不到了呢。”
    “晚安。”他说道。
    “作君,”沙罗说道。
    “恩。”
    “晚安。”沙罗说道。“安下心来好好睡吧。”
    然后电话挂断了。

    新宿站是个巨大的车站。一天总计有近350万的人流通过这个车站。吉尼斯纪录官方认定JR新宿站是“世界上乘客最多的车站”。有几条线在这一站内交汇,仅主要的就有中央线、总武线,山手线,琦京线,湘南新宿线,成田快线。这些轨道极其复杂地交叉、组合在一起,站台一共达十六个之多。再加上小田急线、京王线两条私铁的线路和三根地铁线互相支线交错着。实在是迷宫。上下班高峰,这个迷宫便人山人海。波涛汹涌、狂风怒号的人海朝着入口、出口蜂拥涌去。换乘的人群移动错综复杂,还会出现危险的漩涡。不论是怎样伟大的预言家,都不可能把这片翻腾汹涌的人海分成两半。
    一周五次,早晚两回,这般压倒性的巨大的人流,在人手不足的车站工作人员巧妙的引导下,居然能勉强顺畅通行,这真让人难以轻易相信。特别是早高峰,是一大问题。人们都匆忙赶赴各自的目的地,必须在打卡器(timerecorder)规定的时间赶到公司。心情也绝不愉快,困意还没完全除去,而毫无空隙的车厢又摧残着他们的肉体和神经。能坐上位子的只有非常幸运的少数。作一直心生佩服,居然能够不发生暴动,没有事故造成流血的惨事。如果这样极端拥挤混杂的车站和车厢,遭到狂热的恐怖分子袭击的话,毫无疑问会造成致命的局面。造成的损失想必惨烈严重吧。对在铁道公司工作的人也好,警察也好,当然对乘客来说也好,那都是超乎想象的噩梦。但尽管如此,到现在,预防这种惨剧的措施几乎还没有实施。而这样的噩梦在1995年春天实际也在东京上演了。
    站员不断用扩音器广播请求,发车的铃声毫不停歇地响起,检票的机器默默地读取着车卡的庞大信息。以秒为单位出发或到达的长长列车像是训练有素的家畜一般,规律的突出人群,再吸入一批,就连关门都嫌慢似的向下一站驶去。上下楼梯时,在拥挤的人群中被人踩了脚,甚至一只鞋子脱落了也罢,想要回去拿根本是不可能的。鞋子就被高峰这迅速陷落的流沙所吞没了,消失了。他或是她只得穿着单只的鞋子来度过这漫长的一天。
    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还没破灭的时候,美国某份著名的报纸上,登载了冬日早晨高峰时,在新宿站人们上下楼梯的照片。(也许是东京站也有可能,但两者并无二致)。照出来的上班乘客们,都像预先说好了似的一齐向下低着头,脸色灰暗的像是在罐子里被挤扁的鱼。报道这么写道:“也许日本是变得富裕了,但大多数日本人看上去却是这么耷拉着头,一脸不幸。”而这张照片也变得著名了。
    日本人实际到底幸不幸福呢,这作并不知晓。但人们之所以在早晨拥挤的新宿站下楼梯时,一齐低着头的真正原因,与其说他们是不幸的,其实是在注意脚下,为了不踏空一阶楼梯,为了不弄丢自己的鞋子——高峰时期,在这样巨大的车站,这可是格外重要的课题。那张照片却没言及这一实际背景。而且穿着暗色外套,低头走路的人们,大多数情况下看上去都不会怎么幸福。当然,把一个每天上班路上都需要鞋子会不会弄丢的社会,成为不幸的社会,这在逻辑上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