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的女人(30)

2025-10-09 评论

    是的,利加子毫无疑问是死了。然而我的复生不正是对利加子的死的证明吗?
    如果我没有复生,那会怎样呢?对于我来说这世界不是曾经是“活着的利加子”的广袤的大海吗?
    还有,利加子在沉重的呼吸中用清晰的声音说出来的那句“不,不,不能死”也是不可思议的。她是在对一起情死的人说“不能死”吗?还是在对自己说?还是既非我亦非利加子而是对利加子心中浮现出来的什么东西说的呢?
    另一方面,在用短刀刺自己的胸部之前,我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的考虑,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在对待死这一点上太懦弱了吗?所以才像机器似的不想怀疑自己的动作的吧?然而对于死,我真的是很害怕的吗?如果害怕的话那又有什么必要去死呢?
    利加子不是也说过吗,“不,不,不能死。”
    我的死不正是“利加子活着”这样一个象征的世界吗?
    而我的生不就是“利加子死了”这样一个明白的意思吗?是说生并不只是这些?还是说“正因为如此,你复生了”呢?——
    到了明天我要试着考虑许多的问题。
    窗外的松林笔直地站立着,如果这松林能够看起来像是一边发着水车那样的声音一边旋转着的大丽花,我能够活在“利加子生存的象征世界”中吗?是为了将那征服了时间与空间、丰富而自由的大好世界拥有片刻,人才生下来,然后又死去的吧?
    啊,真是不明白。
    我不是眼前这蔚蓝的大海,这是一种不幸吗?不,那时我和利加子不都是眼前那黑色的大海吗?
    著者的话
    著者在这两篇文章上附上了“第一遗言”“第二遗言”这样的题目,因为作者是在情死之前写了第一篇文章,在第二次自杀前写了第二篇文章,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所以我们不能再听他讲有关“生与死”的话了。可是他一定会再次活在“利加子生存的象征世界”里。不用说,他爱利加子,然而著者以为,即使他爱的是“一枝野菊”,死在野菊的幻想之波上,这篇遗言也不必改写。
    (张慧霞译隋玉林校)

    欲见幽灵,则前往热海——
    也许,要不了多久,旅游指南中将写进这样的话,热海温泉将成为一个充满鬼怪传说的城镇。在这个只有一万二三千人口的小城镇里,仅今年正月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七起殉情事件。这样的事,谁会相信呢?!据说镇公所为了收拾自杀者的尸体,每年都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请到锦浦海岸内侧深处的日莲宗寺去看看吧,那里立着一排排吊唁这些孤魂冤鬼亡灵的塔形木牌,就像无名战士的墓地一样。
    当然,并不是这个温泉镇的人特别喜欢自杀,而是有些人特意到这里来寻死。他们从远处的城市或乡村,好像是到自杀宗的总寺院来巡礼似的,成群地拥向热海。如此南国式的天空和海洋,如此明媚的海岸,为什么会把自杀者吸引到这里,几乎使这个海岸成为死的圣地呢?一般说来,在海面波涛汹涌的日子,人不会投海,而在皎洁的月夜,自杀者居多。同理,也许到这个海岸来的自杀者也是被这样一种心理诱惑而来,他们是想以热海的温泉和风景作为死的盛装吧。有时候是丑恶的死,所以需要死的场所来装饰一下;有的时候是壮丽的死,所以就更需要装饰吧——然而,像她们俩的死那样,用如此离奇的装饰做假面具来掩盖真相,却实为罕见。
    她们俩死在锦浦。在热海出版的周刊新闻的最新版里,照例报道了三起自杀事件。其中一起是一对年轻女子由于情爱而死。她们当中的一人用插花的剪子刺了咽喉,死在路旁。另外一人倒在她的身边,不省人事。谁见了都认为是同性恋的自杀。第二个女子苏醒过来时,也说自己是因情爱而自杀。
    一
    3月的一天下午,镇上议论纷纷,说是今年的樱花泛白。海对面的真鹤岬,宛如烈火上空的玉蜀黍,闪耀着光芒;海鸟好似乌黑的批把叶,飞落到洒满了阳光的海面上。
    然而,海岸上,陶瓷店的陈列富已经昏暗,摆在陈列窗搁板上的素陶表面呈现出一片苍白,犹如火葬场里的尸骨。这时,一群女学生跨出店门,在防波堤上跑着、唱着,就像一群野马。海风从玻璃门口吹进屋里,君子的头发被吹散在额头上,显得有些蓬乱了。白色的薄丝绸围巾也被刮掉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