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传说中,人们经过激烈搏斗似的苦战治理了河流,结果得到丰硕的收获,讲的不就是征服龙这种狂暴对象的故事吗?
不,龙的命运要比这残酷得多。
如果将蛇和龙看成发狂的河流本身,这种泛泛的解释也许能成立。但是,为了祈祷河流温顺而用龙作图腾的部族,如将他们看成传说中的龙,那么这些传说应另有含义,或许有充满血腥的内容。
因为所要征服的不是“似龙形状的汹涌洪水”,而是要征服以龙为象征的和平部族联盟。
如前所述,如果出现一个以农耕部族为中心的生活圈,那他们的性格应该比较温和,而在当时他们一定是具有高度文明的集团。
在离这种文明圈相当遥远的地方,还存在着没受到农耕部族恩惠和影响的游牧及狩猎部族。他们尚未开化,呈野蛮状态,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他们有时打不到猎物,有时即使打到猎物,肉类也会很快腐烂,所以经常陷入动荡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已极具战斗的状态,在茫茫荒野和茂密森林中,他们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与上述处境相比,在耕地播种的农耕作业中,从根本上缺少战斗训练的因素。农业并不要求集团行动,而且由安定生活所构成的文明,程度越发达人们就变得越发软弱。
以龙为图腾文化圈的富裕程度,对集体奔波在山野上不断忍受饥饿恐怖的未开化部族来说,肯定会成为被垂涎的对象。
虽生活富足,但习于安逸而缺乏战争经验的龙族,在河畔建起了乐园。他们苦斗的对象不是战争,而是治理河川。
面容漆黑、身体裹着兽皮的蛮族们,每当接近龙族生活圈时,他们用手挠着长满虱子的污垢长发,手搭凉棚到处张望,不禁咂着舌头。
他们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不分昼夜征战的军事行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因而部族成员都得以成为强悍的士兵。
当看到河畔的乐园时,他们强悍的面孔上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神色。
乐园上方炊烟袅袅,好像随时都有可吃的东西,而且还能听到愉快的歌声。
野蛮的人们一定在策划着。——赶快招兵买马,磨快石斧和石箭,整理弓箭。大概他们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夺取乐园吧!
危哉,吾龙!
当既文明又温和的龙族在河畔建立原始国家时,在遥远的山野中,另一个集团也在不断地扩大。
他们的象征就是“凤”。
显而易见,以鸟为象征的部落是狩猎部族的联合体。
生在山野的凤和河畔的龙一样,都是空想中的动物,不过凤却不像龙那样含有复杂的因素。据说凤有头似蛇、背如龟、尾像鱼的说法,至少我们从青铜器的纹饰来看,凤不是那么奇怪的东西,它只是鸟类经过人为地精心装饰虚构而成,既没有角也没有鳞。
凤与龙相比显得单纯。这也许说明凤族的成员不像龙族那么复杂。
以雉、鹰、燕子、鸡类为象征的各部族,为什么会联合在一起构成叫“凤”的集团呢?
一定为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其目的为何?
为了袭击龙族国家。
河畔的乐园越繁荣,以狩猎为生计的蛮族们就越眼馋,他们羡慕不已。只要夺取龙国,他们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古今亦然。
蛮族们一定多次袭击过龙族的乐园,而龙族的人们拥有文明和智慧,如遇其小集团的攻击,立刻会被击退。因为龙族是联合国家,附近的狩猎部族也是龙族的成员。他们当中一部分可能过着半农的生活,大部分依然从事狩猎,一旦有事,他们将成为战斗成员,防止鹰族和燕族的入侵并将其驱散。
对龙族的攻击常以失败告终,即使有时得逞,充其量也就是偷到一些漂亮的彩陶或者黑色陶罐、碗之类的东西逃回家。
“为什么进展不顺利?”
“因为人数太少。”
攻击失败后,蛮族们进行了各种反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