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虎一下子就觉察出岳父的意向。他完全明白岳父的想法。襄阳再三央求援军时,贾似道迟迟没有答应派兵,最后却决定派出禁军。而受命以殿前指挥身份奉领禁军的,正是范文虎。
范文虎当时就知道岳父贾似道为什么派他担任这个任务。实际上,襄阳已被弃之不顾。贾似道压根儿没有派救兵驰援的意思。但是,他不能不顾及舆论。世论着重的是原则。总之,倘若不派出援军,舆论似乎有日益沸腾的迹象。
最好不要赶上时间,不,绝对不能赶上时间。如果赶上了,会损失原本可以不用损失的军队。
“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贾似道在送范文虎起程时特别叮咛道。
“愚婿明白。”范文虎看清楚周遭没有人时才压低声音答道:“愚婿一定设法不使禁军折损一兵半卒。”禁军前进得非常缓慢。
“我们的进军速度为什么这么缓慢呢?”
“我们不放快脚程,襄阳不是会被攻陷吗?”
“什么?明天放假不行军?放假当然很好,可是,赶不上时间,后果不是很严重吗?”连军中将兵都对进军之缓慢觉得讶异。而范文虎对将兵说明的理由是:后续的军粮、辎重尚未抵达。
“那就无话可说了。”没有粮食和武器的话,当然无法打仗。
“无所事事地等待,实在无聊。我们召歌妓取乐一番吧!”范文虎果真召歌妓到军中供士兵们取乐。
襄阳之所以迟迟未被攻陷,是因为与樊城紧密的联系,以顽强态度抵抗元军的缘故。
但愿襄阳早日被攻陷……这是范文虎心中日夜盼望的。
襄阳终于沦陷,禁军于是折返国都。但军中召歌妓宴游之事已成为问题,学者出身的陈宜中等人甚至要求对范文虎处刑。贾似道自然为这件事出面辩护。他早就准备好证明军粮及武器的输送迟延事情的文件。
范文虎虽然得以免受处刑,却被降格为安庆府知事。范文虎降元是预定中的行动。
杭州学者和学生们随之骚动起来。
贾似道应该出阵!这个呼声成了一致的舆论。贾似道的头衔之一是“都督诸路军马”,这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地位。
元军已渡过长江,正日益东进。在这个紧要关头,国军最高统率所为何事?他人还在首都,这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吗?
国民会有这样的想法的确难怪。贾似道遂提出了“出师表”。这是呈请皇帝核准出师的文书:内容当然不能和三国诸葛孔明的《出师表》相比。他动员各路精锐十三万,进军到芜湖。他是准备在这个地方向元提出和议的。“舆论”当然没有允许他这样做的气氛。
“这一次要使什么样的计策好呢?”贾似道在芜湖阵中陷入沉思。他当然已经和范文虎取得联络了。
陈宜中因巴结贾似道而平步青云,文天祥则处处与贾似道作对。只要是认为正确的事,无论对任何人他都敢直言。忠肝如铁石的他,对权倾一时的宰相也丝毫不客气。
虽然是心思议和,但也不能根本毫无交战就进行交涉。贾似道的如意算盘是,只与元军略作接触战,并且获得战胜实绩。但这可是真刀实枪的战争,能否获胜要打了才知道,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
禁军司令官是孙虎臣。贾似道授七万余精锐给孙虎臣,要他布阵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
长江水面上有夏贵率领的两千五百兵船。然而夏贵是鄂州(武昌)败将,而且和新进的孙虎臣不和。
让那样的家伙立功,我才不干这种事……连大将都抱持这样的心态,部下当然更不可能有战意。
元国将军兀术派遣部下搭乘抢来的宋船,要他们大喊:“输了!输了!我们败得一塌糊涂!”原本就毫无战意的南宋水师,还没有开战就心存走为上策的意念,听到这些叫声后,便擅自将之解释为撤退命令。
陆路方面的孙虎臣前锋军姜才甚为善战,但水陆两路根本没有联系。更糟糕的是,禁军司令孙虎臣搭乘姨太太所坐船只的情形,被水师将兵看得一清二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