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56)

2025-10-09 评论

    “你们看!陆路大将要逃跑了!”全体水师大声嘲笑起来。在这个情形之下,哪还能打仗!欠缺人和的南宋军陷于大混乱之中。
    “该如何是好呢?”贾似道召来夏贵问道。
    “各军既已丧胆,这还能打仗吗?”夏贵回答。
    十六年前,因兄长宪宗蒙哥之死而由鄂州撤退的忽必烈遭到宋军的追击,在这一场双方套好的假战中,宋方的主角正是夏贵。由于是鄂州以来的好搭档,所以夏贵对贾似道的意图知道得很清楚。
    如今,在国军首脑全数列席的场面,水师最高负责人下了“战争无望”这个判断。
    “今后的方针应该如何?”
    “敬请宰相退至扬州,收容残兵败卒。杭州情况危急,因此,应奉请圣上暂时避难至海上方为上策。这期间本人负责死守淮西,尽可能地赚取时间。”
    “各位有没有另外的计策?”贾似道逐一望着部下的脸孔问道。结果,没有一个人发言。
    “好,那我就前往扬州吧!”贾似道立刻起程前往扬州。尽可能地收容未蒙受损失的军队返回杭州,并且以迁都方式保持王朝的命脉——这是他的意图。知道这一点的夏贵,应该也不会做勉强的抵抗,而会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贾似道和夏贵在会议席上四目交接。只一刹那间,两人已有了默契。
    但元军这次可不会再演假戏,而是以真刀实枪攻打过来。伯颜和兀术由两岸发动猛烈攻击,顿时展开一场乱战。杭州根本无法得到有关战况的正确报告,他们只知道“情况似乎很糟”。
    贾似道出征期间,杭州朝廷中执主导权的是右丞相陈宜中等人。陈宜中正是弹劾丁大全的六名太学生中的带头人。
    弹劾丁大全确实是需要勇气的行为。但陈宜中早已算计好丁大全不再胆敢引起众怒而杀死身为太学生的自己,他也已经看出,由于蒙哥发动总攻击,丁大全迟早要负政治责任,被迫下台。
    陈宜中算是个聪明人。陈宜中由流放地回京后,之所以晋升甚快,是因为对贾似道十分巴结的缘故。他判断坚守鄂州,迫使蒙古军撤退的凯旋将军贾似道,一定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最高权力者。同时,他也认定失去了蒙哥的蒙古,由于内部的继位斗争,暂时不可能有攻打南宋的余裕,因此,贾似道时代将会维续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陈宜中的判断相当正确。贾似道体制维续十六年之久,陈宜中也晋升到右丞相地位。然而时代正在转变。
    我和贾似道接触未免过深。——陈宜中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和贾似道疏远一些。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翁应龙的人从战场归来,向他报告乱战的情形。
    “宰相呢?”陈宜中问道。
    “行踪不明。因为是一场乱战嘛!”翁应龙并没有出席决定由贾似道前往扬州收容将兵的那场会议。
    地位最高的总司令行踪不明,一定是业已阵亡才对。——陈宜中心中如是想。既然已死,那就一点没有怕他的必要。在贾似道阵亡的消息传开之前,陈宜中觉得自己有一件事情非做不可。
    那就是严厉地弹劾贾似道,而且弹劾得越严厉越好。
    贾似道误国之罪大,乞予诛杀……
    太学生陈宜中因弹劾丁大全而被流放是宝佑四年(1256年)的事,而这一年的进士榜首是江西吉水出身的文天祥。
    被赦免流放之罪的陈宜中以第二名及第进士,是六年后的景定三年(1262年)之事。
    文天祥是端平三年(1236年)出生的人,因此,考上状元时,他才年满二十岁。陈宜中的生年不详,但依据推测,应该与文天祥同龄或稍微年长才对。
    法天不息。这是文天祥考上状元时的论文题目,是一篇万余字的著名论文。看完这篇论文的考官之一王应麟,曾经对理宗奏道:“写这篇论文的人,一定忠肝如铁石。臣以为能得此人,在此谨表恭贺之意。”这篇论文的内容何等精彩,由此可以想见。
    虽然如此,文天祥在政界却不甚得意。实际上这是文天祥的个性使然。陈宜中因巴结贾似道而平步青云,文天祥则处处与贾似道作对。只要是认为正确的事,无论对任何人他都敢直言。忠肝如铁石的他,对权倾一时的宰相也丝毫不客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