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这件事情向太武帝诉说。太武帝听后暴跳如雷,在拓跋部中,他是最汉化的人。
崔浩遭逮捕后被处死刑。除此以外,他的族人、姻戚,包括宗钦在内的执事部属,甚至府邸佣仆,五族全都被杀。用囚车被拖往城南刑场时,数十名卫士轮流爬到囚车上,向崔浩撒尿。
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下。
这是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的事,太武帝于两年后被一个名叫宗爱的太监杀害。
太武帝长子拓跋晃以皇太子的立场,将父亲发布的废佛令一事透露给佛教信徒,因而救了他们的性命。太监宗爱由于素为这位皇太子所僧恨,于是使诡计让皇太子的一名近臣背上冤罪,并且奏请太武帝将之处刑,皇太子因这起事件忧愤而死。皇太子近臣无辜冤死之事,后来被查了出来,行谗言的宗爱因害怕会被诛杀,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死皇帝,拥立太武帝末子拓跋余就皇位,自己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兼宰相。
新帝拓跋余实在看不过宗爱的专横,有意将之除去,却反被其所杀。所幸有刘尼、源贺、陆丽等人奋起逮捕宗爱,连同其三族一并诛杀。
拓跋余在位仅二百余日,因而不被列为北魏皇统,廷臣旋即拥立已故皇太子的儿子拓跋濬。这时候还幼小的拓跋濬,就是后来的文成帝。
废佛令到太武帝晚年已缓和许多,文成帝即位之时,这项禁令完全形同具文,遭破坏的寺院也开始修复。
南朝宋发生巫蛊事件,文帝被杀,一阵纷乱之后,孝武帝即位。北魏则正当太武帝被杀而文成帝即位的翌年。南北同时都发生皇帝被杀、并由下一代皇帝即位之事。
北魏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都是幼年即位,而将国都从平城移至洛阳是公元493年的孝文帝时代。北魏至此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原国家,拓跋部所使用的鲜卑语也遭禁用,改以汉语为国语。
拓跋部丧失民族语言了。九泉之下的崔浩,大概会因此而道一句“我事成矣”并且莞尔一笑吧?
孝文帝于五岁即位,在位二十八年。其间,南方的宋灭亡,由齐取而代之。孝文帝于公元499年去世,二子拓跋恪继位,是为宣武帝。
南方齐的灭亡,是北魏孝文帝去世后仅仅两年的事。
南北朝时,以“齐”为国号的两个王朝,恰恰相隔半个世纪,且分别建立于南北两方。南方的齐以原名被称呼,北方的齐则被称做北齐:不过也有人将两者公平地分别称为南齐和北齐。萧道成建立的南齐,承继了前代宋皇族的骨肉相残、好色、游荡、大兴土木之风,结果,仅仅二十年就为雍州刺史萧衍所篡。
南齐在二十年间有过七个国主,第三代郁林王是第二代武帝之孙。据说,在被立为皇太子的父亲去世时,郁林王几乎痛不欲生,在场的人莫不感动落泪,连祖父武帝见了都不忍心,叫人硬把他拉了下去。未料,甫进自己的房间,他就一把抱住妻子何氏,一边剥下她身上的衣服,一边大喊: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事实上,他的父亲萧文惠是被咒死的,而委托杨姓女巫师施展咒术的不是别人,正是郁林王。狂喜不已的他,因此大喊“我成功了”,同时剥光妻子的衣服,将之推倒在床……
郁林王是个美男子,举止甚为文雅,然而这是装出来的。未能看出这一点的武帝,居然立他为皇太孙,指名为继位者。
南齐创建者高帝萧道成,即位三年便死,其子武帝则于在位十一年后死去,南齐王朝于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积蓄了不少财富,却被第三代的郁林王挥霍大半。双重人格的他,一即位就疯狂似的过着放荡生活。
“我要让自己的过去有所补偿。”他说。
为了要争取被指名为继位人而假装老实——他认为这是非获得补偿不可的一大损失。
武帝于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去世,同年九月,灵柩被送往景安陵安葬。出殡时,郁林王以重病为借口,没有随柩赴陵,不仅如此,他进到宫中就叫人演奏西域音乐,并且举行宴会,找来许多人既歌且舞地彻夜狂欢。喧腾的乐声和欢笑声,自然传到宫殿外面人们的耳朵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