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乘胜追击,烧毁蜀军舟船,无数死尸弃于长江,水流为之阻绝。
刘备因个人情感的冲动,发起这场为关羽复仇的战争,结果落到惨败收场。可见打仗若不能持着冷静态度的话,是绝不可能获胜的。
襄阳马氏五兄弟中,都认为最杰出的马良也以蜀军部将身份,壮烈牺牲。马氏兄弟都很优秀,而人们的评语是:“其中白眉最为杰出。”马良的眉毛,一部分是白色的。中国人到现在还称呼在一群优异者当中最优者为“白眉”。其典故即来自马良。
蜀军夷陵大败是在公元222年六月。刘备将避居的白帝城改名为永安,并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此举与其说是为了等待时机,毋宁说是为了疗养创伤。
避居白帝城的伤心皇帝刘备,得了重病。由于高烧而满身大汗的他,日夜不停地呻吟着。
“关羽……张飞……”
他常在呓语中不断呼叫已去世的结拜兄弟。
刘备近臣压低声音,相互嗫嚅道:
“做鬼作祟也应该找敌人,怎么出现到皇上面前呢?这两个人虽然会打仗,却实在没有头脑……”
又是新年。这是魏黄初四年,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卧病在床的刘备道:
“请孔明来。”
丞相诸葛孔明这时正在成都辅佐皇太子刘禅。皇帝刘备请孔明前来,一定是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有意以后事相托。群臣拭着眼泪,悄悄相觑。
孔明于二月间来到白帝城。
刘备是在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崩逝的。于此之前,孔明在白帝城滞留了两个月,刘备利用这段时间,将后事托交予他。
“卿之才华十倍于曹丕,相信定能完成汉之复兴大业。倘若吾子值得辅佐,希望卿能妥善照顾,若认为没有这个价值,盼望由卿取代他君临蜀国。”
刘备如此说道。
倘若认为我儿不成材,希望由你取而代之——这样的遗言可谓空前绝后。刘备对孔明信赖之深,由此可见。
对此,孔明潸然流泪,道:
“臣唯有鞠躬尽瘁,粉身碎骨,尽忠为国,死而后已。”
刘备于临终前唤来儿子刘禅和刘永到病榻前,嘱咐道:
“为父死后,你们要把丞相当做父亲,任何事情都要和丞相商量,得到指示后,才可以做。”
刘禅五月即位,年仅十七岁。但年轻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少年的天赋实在令人不敢领教。刘备之所以对孔明说“若认为没有这个价值,盼望由卿取而代之”,可说是早已看出这个儿子不成材的缘故。
丞相诸葛孔明留下中都护李严于改名为永安的白帝城,自己则奉刘备灵柩返回蜀之成都。元号再改为建兴。
回到成都后的孔明,首要之务是与吴恢复友好。赤壁战后,虽然有过一些争执,蜀与吴总算一直保持着同盟关系。这个关系后来破裂,对此双方各有说辞,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顽固性格。后来刘备发动有勇无谋的为关羽复仇之战,更使双方关系恶化。
这么大的罅隙,非设法弥补不可。
刘备死后,蜀之外交方针一下子转变为“亲吴、反魏”。实际上等于是回归原点。
然而,两者之间曾动过干戈,彼此战到尸横遍野的程度,因此,恢复友好关系谈何容易。在这一点上,需要付出较大努力的,自然是先破坏友好关系的蜀。
诸葛孔明起用一个叫邓芝的人,让他专责担任与吴之间的外交问题。邓芝经过多次往返两国之后,终于成功地说服吴之孙权。
由于北方有魏这么一个超级大国,为了要能够与之抗衡,蜀吴结盟,毋宁是自然趋势。而这件事情,现在却费了很大的努力才做到,蜀派邓芝访吴,吴则遣张温至蜀。
与北方巨人魏对峙时,蜀吴双方利害问题一致,然而,针对南方问题时,两者的见解却又迥异。蜀之南方一旦得到安定,原来就不甚安定的吴对交州(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之支配,就有可能产生动摇。
吴遂一只手与蜀握手言欢,另一只手则煽动蜀的南部少数民族起而造反生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