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214)

2025-10-09 评论

    长江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慢慢堆积成陆地。据历史学家推断,上海形成陆地是西周时代,距今已三千多年。
    春秋时代这里属吴国。但吴被越灭而亡。战国时代越又被楚所灭,上海变为楚的贵族春申君黄歇的封地。黄浦的名字就是来源于这个人物的姓。黄浦江别名春申江或申江,也是取名自这个人物的号。上海的另外一个别名叫“申”,过去上海最大的报纸叫《申报》。
    在十三世纪的宋代,这里设市舶司的分所,可见它早就是贸易港。设置上海县是在十三世纪的元代。
    鸦片战争(214)时,上海市街的四周还围着城墙。那是明代建造的,因为当时经常遭到日本海盗“倭寇”的袭击。城墙高约八米,长达三点九公里,城外掘有又宽又深的壕沟。传说是利用倭寇袭击的间隙,仅用三个月建成的。到了二十世纪才把城墙拆除。
    金顺记的上海分店是在城外,靠近帆船猬集的码头。李默琴带着龚定庵和吴钟世所写的介绍信来到金顺记的上海分店。温翰最初让她住在店内。
    “我想工作。”默琴说:“扫地做饭都可以。”
    温翰捋着白胡子,瞅着这位新女性。扫地做饭本来是女子的传统职业。但他不想把这样平凡的工作让这个争取新生的女子去做。要把妇女的新职业给新女性去做。——温翰是这么想的,决定让默琴协助金顺记的工作。
    默琴本来就受过教育,加上受了定庵先生的指点,所以很有文才,在记账的方法和来往信函的写法上略为教导,很快就能领会,在金顺记起了不小的作用。
    可是,麻烦的事情发生了。苏州的哲文来信说,让清琴暂时到上海来,要求给予照顾。
    “目前我不想见妹妹。”默琴说。
    “可是,她就要到这里来了。”温翰两手撑在腰上,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该怎么办呢?
    “我离开这里。感谢您给了我很多照顾。”
    “出去打算怎么办?一个妇道人家……”
    “我本来就打算一个人去寻求新生。在温先生这里受到这样的照顾,但我并不想娇惯自己。”
    “不过,人是要在社会中生活的,真正到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有困难的。”
    “可是,我想尽可能靠自己。幸好我还准备了租房子的钱。”
    “你说过要工作。”
    “是的,我想找另外的工作。”
    “你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又无保证人,恐怕不容易找到工作。还是由我来介绍吧。”温翰这么说,仍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谢谢您啦!”默琴低头行了个礼。
    她必须离开这里。如果会见妹妹,除了意味着不能一个人独立之外,还有可能让穆彰阿知道。妹妹清琴干的是女人很少干的密探工作。希望工作的愿望,姐妹俩是共同的,但默琴一直怀疑妹妹对工作是否有“自觉性”。
    妹妹生性不爱动脑筋,恐怕只是无意识地在拼命工作。不管怎么劝告,也很难保证她不会把姐姐的情况向北京报告。——她可能还认为这是让姐姐再次获得幸福哩。
    因为要进行联系,妹妹的身边还可能有其他的密探,说不定其中就有认识默琴的人。一定要离开金顺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温翰停下脚步,拍了一下大腿说:“对,可以上斯文堂去。”
    “斯文堂?是书店吗?”
    “是的。在小东门内。老板魏启刚老头是我的朋友,前些时要找一个帮忙校订书籍的人。老魏夫妇都是好人,我可以推荐你去。”
    “是校订的工作吗?”
    “对,你有这个能力。而且不必到店铺露面。”
    温翰知道默琴不愿意惹人注目。默琴就这样离开了金顺记,住进了城里的斯文堂。
    跟温翰告别的时候,默琴把妹妹的情况告诉了温翰。
    “妹妹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密探。我虽然不知道她来上海的目的,但恐怕还是干这类工作。……温先生和这些事情并无关系,但我还是希望您了解为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