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228)

2025-10-09 评论

    接着一瞬间,猛烈的爆炸声震动了周围。
    “啊!”连维材条件反射似的趴在地上。
    这不是一般的开炮,而是震耳欲聋的、带着金属声音的巨响。
    他抬起头一看,眼前的那门烟卷型的一千斤大炮突然不见了踪影。打落的灯笼在地上燃烧着。破裂的大炮残骸,躺在地上冒着白烟。
    “叶君!”连维材拼命地跑过去。可是,叶元火刚才所在的地方,只有一片散乱的铁片。到处都发出呻吟声。
    指挥的小军官拖着一只脚,发狂似的在周围跑来跑去。他指着左边喊道:“连先生,那个士兵被打到那边去了!”
    在离燃烧着的灯笼三米来远的地方,一个士兵倒在那里。
    连维材跑过去把他抱起来。他脸的下半部已被削去,连维材不禁把他的身子紧紧地搂住。
    “啊,叶君!”连维材用自己的面颊贴着叶元火伤残的脸。年轻人面颊上粘乎乎的血还是热的,身子还留有余温。可是,年轻人豪放的灵魂已经脱离了躯体。
    在松林中睡觉的另一个年轻人,被这一声巨响吓得跳了起来。他操起竹扎枪,一个劲地敲打着松树。嘴里嘟囔着:“太不像话了!”
    英国船进攻官涌前后共六次。清军方面的记录说六次全部获胜。
    其实六次炮战,清军战死二人。——由于发生了大炮爆炸事故,用引火棒点火的炮手和在炮边观看的叶元火二人当场死亡。
    林则徐在奏折中写道:“……(十月)初八日(阳历十一月十三日)晚间,有大鹏营一千斤大炮,放至第四出,铁热火猛,偶一炸裂,致毙……兵丁二名。……”
    十一月十三日的炮击,是英国船向官涌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后,英国船开始分散停泊于龙波、赤沥角、长沙湾等地。
    数天之后,渔船从海中打捞起一具夷人尸体,交给了官吏。当地官吏向上司报告说,这是英国方面遭到官涌炮台的反击被打死的夷人。其实这具尸体并无外伤。这是水葬的约翰?克罗斯的尸体。
    《飞鲸书院志》上搜载了连维材的题为《哭叶元火君》的两首诗。一首为五言绝句,一首为七言绝句:
    铜鼓麟儿在,桓桓粉骨功。
    魂留襟带固,南粤恨无穷。
    五海狂潮满虎河,三营凛冽健儿多。
    斜晖忽覆雄图碎,万籁齐鸣是挽歌。

    投票表决的结果是,赞成的二百七十一票,反对的二百六十二票,以九票之差通过了军费支出案。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像塞维尔教授这些代表英国良心的人们,仰天长叹:“英国的国旗终于遭到玷污。今后我们看到它也不再热血沸腾了。”
    查顿和马地臣之流举杯庆贺:“为英国的新领土香港和舟山干杯!”
    1
    以一八三九年十一月三日的川鼻海战为鸦片战争(228)的开始,这几乎已成定论。
    英国政府决定出兵是第二年——一八四年二月。同年四月,国会通过了军费支出案。不过,战争并不是从通过军费支出案或决定出兵时开始的。
    在川鼻海战的前两个月,虽发生过九龙炮战。但以后义律曾赴澳门,同清国官员接触,进行辩解;清国方面的予厚庵也费尽心机,研究了解决的办法。所以九龙炮战并未导致两国关系完全破裂,看来还是以川鼻海战作为鸦片战争(228)的开端较为妥当。在川鼻发生冲突之后,又在官涌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清英之间已经没有商谈的余地了。
    英国派驻清国的只有两艘军舰,他们等待着大规模远征军的到来;清国方面则在为炮台的建设和战斗人员的训练而争取时间。两个国家在等待时机和进行准备的这段期间,好像是暴风雨前夕的寂静。
    《中国丛报》杂志所说的清英两国关系笼罩乌云而无特别事件的时期,就是这一时期。
    我们说两国由于川鼻海战而断绝了外交。不过,正如前面多次所说的那样,清国的天朝意识使之并不承认所谓的“外交”。断交的形式就是“永远不准交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