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最柔情的人是阿朱。
《天龙八部》中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
《天龙八部》中最无情的人是玄慈。
《天龙八部》中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
《天龙八部》中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
《天龙八部》中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
《天龙八部》中最虚伪的人是耶律洪基。
《天龙八部》中最快乐的人是李傀儡。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坐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在冰窖之中,经不起天地间第一诱惑,而与梦姑共赴欢乐之际,宜遥思情人而饮蜜酒。
看《天龙八部》到小康将段正淳肩头上的肉咬下一块来之际,宜会心微笑而饮醇酒。
看《天龙八部》到梅、兰、竹、菊四少女大闹少林寺之际,宜开怀而呷香酒。
看《天龙八部》到段誉终于蒙王语嫣青睐之际,宜手舞足蹈而饮甜酒。看《天龙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说佛,众皆拜服,慕容博和萧远山双手相握,互望而笑之际,宜心平气和而饮淡酒。
看《天龙八部》到一阵风风波恶种种行径之际,宜饮劣酒。
看《天龙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斗,宜饮酸酒。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大闹聚贤庄,为阿朱与群雄舍命相拼之际,可饮辣酒。
看《天龙八部》至虚竹误打误撞,解了珍珑棋局之际,可饮喜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段誉、乔峰三人结义兄弟,联手抗敌之际,可饮陈酒。
看《天龙八部》到王夫人设计擒情郎之际,宜饮新酒。
看《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甚至床头人相对如同陌路,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
这部书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接着又解释了“八部”每一个的含义。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庸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道神怪物。
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
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又是什么呢?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
听起来好像很玄,但事实上,每一个从事过小说创作的人几乎都有过同一经验:计划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实践,会中途突然改变,会有新的意念突然产生,会无法控制自己。
金庸写《天龙八部》之际,一定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所以结果才有了这样一部浩淼如海的小说,已不能在小说中找到某一个人去代表一种什么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杂在一起,代表了一个总的意念。
这样的情形,比原来创作计划来得好,也使《天龙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气磅礴,至于极点。
金庸在创作《碧血剑》时,已在寻求一个新的突破,他这部小说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是一个早已死了的人,一切活动,只在倒叙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一本正经是主角的人物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所以,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
那一段败笔,在金庸重新修订他的作品时,几乎整个改写,改写之后,自然比前次发表时变好得多,但在金庸作品中的“劣品”地位却不变。
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
《碧血剑》的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这都是虚构和真实的揉合,真真假假,成为金庸小说的一大特点,而到了《鹿鼎记》时,更是发挥到了淋漓殆尽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碧血剑》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篇,其地位、排名在第十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碧血剑》的单行本中,有一篇附篇:《袁崇焕评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