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看见昨天(56)

2025-09-16 评论

  风从指缝间流淌过,吹起花瓣,贴在他的掌心里,轻轻抚摸。

  “其实他要是没来见我这一面,我可能不会应激反应这么大。他来这一趟,实在给我感觉不吉利,总觉得越是刻意想弥补遗憾,越容易出意外。但他要是不来……”

  他抿唇把后面的话吞回去,站起身,头发都湿哒哒地贴在脸颊上,另起一个话头:“……我那天去见了老堆哥,他老得真快,想一想,确实岁数也到了,爸应该也大差不差,只是我好久没去见过他。”

  “最后他让我别怪爸。我没怪过爸,他要赚钱养家,没时间照看我,也不是他的错,我那时候也有十多岁,明事理了,也能一个人生活。”

  方与宣说到这里,沉默了下来,在找合适的措辞,可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另加修饰,只把想说的话直白说出来。

  “直到前两天大忙人跑到博物馆里来找我。当时我看见他火急火燎地来,想的是现在这年代网络发达,微信上的消息又不会长了腿跑掉,我短时间没看见,后面总会看见,还劳他特地来一趟——当初只靠纸笔留言的时候,爸出门一走就是大半年,从来都半句话也没给我留过呢。”

  “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堆哥让我别怪爸,我自己看不清楚,旁人看得清楚。我始终以为,我现在和爸生分,只是相处的时间太少,长大就不熟了。直到那天看见敲玻璃的大忙人,才意识到我确实一直在怪爸,怪他总是甩下我一个人。我是不是有点不讲道理。”

  是太不讲道理了,方与宣自己在心里答了话。

  也怪丛风,要不是有丛风纵着,他也不会不讲道理。他又想。

  邢越已至身边,停在几步远处,等着方与宣与崔茵道别,才上前把伞递给他:“走吧,下山。”

  他们并肩向墓园外去,在入口处与一人擦肩而过,伞沿碰撞。

  方与宣想事情想得出神,只道了声抱歉,没抬头看便离开。

  那人穿一身黑衣黑裤,被撞一下后,听见道歉,抬起伞沿回首望去,愣了片刻,可看着这二人的背影都魂不守舍,也没有出声叫住。

  郑宇转回头,继续埋头向山上去,他今天来给父母扫墓。往年都是丛风陪他一起来,今年只他一个,显得有些孤单。

  沿途墓碑前都摆了花,雨点滴滴答答,把花上落的灰土都洗净,草木香气被雨水唤醒,闻着爽利,也叫他原本低沉的心情扬起来些。

  他停在一处合葬墓前,从背包里掏了酒摆好,想了想,又给丛风发了消息,叫他别惦记着这边的情况,手底下打字,嘴里也不停絮叨着:“爸妈,我哥今年没陪我来,他出差了,这酒就先咱仨喝吧……他没来挺可惜,真该叫你们见见他的变化,不知道哪个神仙给他开窍了,就跟僵尸突然开化了一样,人也不凶了,做事儿也像活人了,还认识了新朋友……”

  说起朋友,他想起刚刚擦肩而过时方与宣的落寞神情。方与宣其实算是他的贵人,从前他以为只有切实的利益输入才算是贵人,如今想来,盘活一个人、一个店的精气神,又何尝不是贵人。要是没有方与宣,他大概还守着那家小店得过且过,倒了也就倒了,连老堆哥都倒下来了,店又苦苦撑着做什么。

  郑宇一边说,一边打字,一边喝酒,没多久两头就串行了,聊一半,便把在墓园门口遇见方与宣的事捅出来了,等他回神时,早都过了撤回消息的时间。

  他本没当回事,中元节祭祖是老传统,只是丛风的反应比他想象中更奇怪,丛风问:“他一个人?”

  郑宇不明所以,酒意上头,又给冷风一吹,他只当是关心,回复说:“和朋友一起来的。”

  几乎是下一秒,丛风的电话响起,他刚接起来,对面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朋友?哪个朋友?”

  郑宇扣扣耳朵,说:“没看清。”

  “穿什么衣服,年龄,身高,身材。”

  郑宇可算清醒过来,被他吓得以为事情有诈,被自己爹妈的照片盯着,他不敢磕巴,一口气答道:“一身黑,没看出来多大,不老不小,不胖不瘦。身高没注意,伞挡住了。”

  他说得过于抽象,但丛风居然说:“我知道了。这两天盯紧他。”

  “啊?你有病吧!谁啊,卧底?举报给钱吗?”

  丛风没理,啪一声挂断了电话,郑宇仍然举着手机,不知怎的品味出了一丝愤怒和怨怼。

  【作者有话说】

  快了快了马上掉马

  ◇

 

 

第44章 摊牌

  方与宣一如既往按时打卡,给丛风发了句“顺利吗”,没等到答案。

  分开的第七天,丛风回复得越来越慢,且在回答中带着奇怪的转移话题。

  丛风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和“你顺利吗”,方与宣并不知道他想要听怎样的答案,便答一句“顺利”。

  他在家里呆得好好的,能有什么顺不顺利。唯一能称得上不顺的事情,只有自己前几天去扫墓时淋了雨,被风吹感冒了。

  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免疫力一直在下降,从前一年到头都病不了,现在隔几天就不舒服。生病不是个好兆头,越是如此,他越怀疑是梦境在作祟,又不免担心起远在外地的丛风,于是在“顺利”二字后又补上一句“你怎么样”。

  可惜对面显示了好久的正在输入中,却没有发来回答。

  生病着实影响做事,他本打算今天跑一趟福利院,可感着冒不方便去,担心聊太久把病传染给抵抗力低的小孩子,只能把庄康泽约出来。

  约定的地点在福利院附近一家咖啡店,方与宣戴着口罩进去时,庄康泽已经等在里面,正百无聊赖地翻着菜单。

  方与宣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怎么不坐外面,进来还要搬轮椅。”

  “外面没有空调,很热的。”庄康泽对他笑笑。

  方与宣也没再客气,入座后拿出电脑打开,翻出一个文档,直入主题。

  前天他在邑门加的博物馆小哥忽然联系了他。

  最近在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他们基层本身就没几个专业出身的,上面派了第三方外包来做数据采集,简直做得一塌糊涂,数据送上去没两天被打回来。

  县上压根没钱调人重新做,只能他们亲自上阵,加班加点赶工,好在地方小,工作量也小,最后居然是全县第一批过审核的。

  被表扬了,这名不见经传的小馆终于引起点重视,得到一句批语:大力发展!

  原先也没少“大力发展”,上面其实没人当回事,下面也做得敷衍,可这回不一样,丛风他们来办文物走私案时抓了几个黑市的小老板,于是“邑门本地出了一桩大案”的消息不胫而走,添油加醋好多内情,有的说村头土包地下其实是一座汉墓,有的说我刚从家里后院挖出来古砖,估计是啥墓门。

  一位本地做网络账号的古玩商发视频,讲了自己怎样亲眼目睹隔壁摊老板被扭送押走的,重点描述来办案的同志英姿飒爽,颇具侠气,放水半招,仅使一只手便将人制服,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行,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方与宣看得又好气又好笑,心道那是丛风左胳膊打石膏了不能动。都打石膏了还冲一线呢。

  这账号意外走红,引得各家各户的老人也旧事重提,开始讲述陈旧的老故事,从城市扩建讲起,说那时候家家户户腌咸菜的罐子都是文物,有的捐博物馆了,有的还藏在家里。

  这小博物馆从未受到如此热议,而方与宣那天来馆里,提了那老掉牙的线上账号可以跟风单辟一个栏目,就讲邑门的风、土、人、情。

  想法有了,也批准了,但人手实在不够,这岗位说好听叫新媒体运营,说不好听就是找廉价劳动力,最好一分钱不要、为爱发电。

  方与宣想了半天,发现还真有这么一位能支援的。

  他正跟庄康泽讲着,角落里的微信通知闪动几下。他拿出手机看了眼,发现是郑宇发了没头没脑三个字:不在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不执灯 年下攻 都市 前世今生 强强耽美文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