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iambic或trochaic:抑扬格或扬抑格。
[35] A . Symons的Symbolism:西蒙斯的象征主义。A . Symons,全名Arthur William Symons,亚瑟·威廉·西蒙斯(1865—1945),英国颓废运动和“为艺术而艺术”派的中心人物。他于1899年出版的《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将法国象征主义介绍到了英国。此处的“象征主义”大概即指此书而言。
[36] Kant的Critic of Judgement: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
[37] 贾波林:即美国著名喜剧电影演员卓别林。
[38]Big Adventure:《大冒险》。此处似有误记,查卓别林无此影片。1917年卓别林演过一部《Adventurer》。
[39] Mags Bros:书商名。疑即“璧恒”。
[40] 林玉堂:1895—1976,后改名语堂,福建龙溪人。作家。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41] Prejudicially:偏激地。
[42] 王Quincy:指王文显。
[43] H?lderlin's Leben:荷尔德林的生平。
[44] 曹葆华:曹宝华(1906—1978),原名宝华,四川乐山人。翻译家、诗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1年毕业,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9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4年起,长期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6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45] 原文如此。
[46] 同上。
[47] Dictate:听写。
[48]Spanish Tragedy:《西班牙悲剧》。英国戏剧家T . 基德(1558—1594)的悲剧剧本。
[49] 盛成:1899—1996,江苏仪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1928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我的母亲》。30年代初回国,先后到北京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执教。1948年到台湾大学任教。1965年到美国。1978年回国,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
[50] Turgenev: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
[51] Hamlet: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物。
[52] Don Quixote:堂吉诃德。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笔下的人物。
[53] Everyman's Library的Conversation with Eckermann of Goethe:“人人文库”的《歌德与艾克曼谈话录》。
[54] Marlowe:全名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英国戏剧家、诗人。此处指的是他的戏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55] Kleist,Lenau,Novalis:克莱斯特、莱瑙、诺瓦利斯。克莱斯特(1777—1811),德国戏剧家、小说家。莱瑙(1802—1850),奥地利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德国诗人。
[56] Hellingrath和Seebass:《荷尔德林全集》的编者。
[57] Second hand:二手。
[58] Max H?ssler:书商名。
[59]Comedy of Errors:《错误的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之一。
[60]The Star of Seville:《塞维利亚的明星》。
[61] Euripides:欧里庇得斯(约前485—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现存17部悲剧和一部“羊人剧”。《美狄亚》(作于前431年)是其最感人的悲剧之一。
[62] Aeschylus: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流传下三部完整的悲剧。最著名的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阿伽门农》。
[63] Scott:斯各特。英国文学史上有多个斯各特,此处大概指瓦尔特·斯各特(1771—1832),小说家、诗人,其最大的贡献是历史小说。
[64] Reuter:指弗立茨·罗伯特·罗伊特(1810—1874),德国小说家。
[65] De la Mare: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英国诗人、小说家。他善于用诗的语言创造奇特的气氛和富有魅力的故事。
[66] Busk Keaton:似应为Buster Keaton(1895—1966),美国电影演员,其主演的《航海者》、《将军号》是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67] France:法郎士,指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小说家,192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8]Life & Letters:《生平及书信集》。
[69] Montaigne: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以及17、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影响极大。
[70] Thomas Mann的Der Tod in Venedig: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发表于1911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