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秋夜,倘若宝钗再去潇湘馆,她们之间,可以再亲近一些。然而一场秋风秋雨,散去了她们的约定。或许人生就是如此,需要留白。况她们都是冰雪聪明之女子,一次交心的对话,可抵往日一切恩怨。
宝钗在蘅芜院里,看着窗外秋雨,亦心念着黛玉。当晚使唤了婆子去潇湘馆送燕窝,令配了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对宝钗心存感念,又给了几百钱与蘅芜院的婆子打酒。黛玉和宝钗的情意,从此和别人不同。黛玉喊宝钗的妹妹宝琴直唤妹妹,认宝钗的母亲为母亲。亦有了宝玉之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黛玉对宝钗说:“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黛玉是真的从心底感激宝钗,认她作大观园里的知音。只是,再温暖的记忆,亦会随了时光慢慢冷却。有一天,风刀霜剑真的来了,过往的温情不在。宝钗是第一个辞别大观园的人,留下黛玉,连说句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那个清冷的中秋,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已经寻不到宝钗的身影。当年一起结诗社,行酒令,于春光下采花,放风筝,妙不可言。到后来,剩下她们,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宝钗是个清醒之人,深晓盛极而衰,祸福相随的道理。黛玉亦懂,只是她寄人篱下,孤身一人,又能去往哪里?只好随着贾府,一起沉浮,死生相共。

见是冤家词谤绯,分时不舍泪两行。
世间种种,皆有前因,她们的误会,亦从此消减。黛玉不怪宝钗,她深知她们的命运,皆不由主。她亦无法埋怨宝玉,她所欠的,不过是一生的眼泪。泪尽了,便绝尘而去,于人间,到底爱过一场,亦有过许多温暖感动的记忆。
来来去去,此一生,不过风烟里。她们都有自己的宿命,别无选择。一个是玉带林中挂,一个是金簪雪里埋。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多年前,读过席慕蓉这首《渡口》,便心生喜爱,只觉人世间的相逢与离别,是那般的温柔美丽。时间的渡口,有相遇,亦有分别。这一生,仿佛都在等待中度过,等候一朵寂寞的花开,等候一场无声的烟雨,等候一个永不归来的人。
李义山有诗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人生故事,仿佛都是在聚时开始,散时结束。有些人,转身就是一生,你知道等待未必会有结果。但依旧守着离别的渡口,秋水望穿,依依难舍。直到时光倦了,岁月老去,过往的故事,在漫漫风尘中,已经模糊不清,渡口的船只,始终送往迎来,不肯停歇。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女儿国国王送别了唐僧,那顾盼含情,眷恋不舍的眼神,令万物亦为之动容。她用倾城之色,托国之富,亦挽不回唐僧西去灵山的决心。唐僧自从拜别大唐,一路上被无数女子青睐,唯独女儿国国王,让他动了凡心,生了怜爱。若非蝎子精的出现,以唐僧的道行,未必可以抵得住女儿国国王的温情软语,绝代风姿。
只是命运早在开始便已写好,女王的深情厚爱亦更改不了结局。才女杨洁有词吟:“人间事常难遂人,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唐僧策马而去时,那眼神分明是心痛难舍,但为了承诺,为了信仰,他唯有割情断爱。
他说,假如有来生,来生再续前缘,可他已成佛,免去世道轮回之苦。这世上唯留女儿国国王,为了一句虚无的诺言,耗费一生的时光,等待一个决绝的背影。她的爱,深情亦无私,不问对错,不问苦乐,江山万里恍若尘埃,不及她眼中一见倾心的男子。
林黛玉为了此生命定的男子,来到大观园,孤守潇湘馆。她认宝玉作红尘知己,交付真心,为他情根深种,不能自持。宝玉亦视她为知音,多少情肠只为她一人倾诉。谁知出现一个才貌双全的薛宝钗,有一段金玉良缘之说,惊扰了她的痴梦。
对自己不能做主的爱情,黛玉唯有等待。多少个秋风秋雨的夜晚,只有潇湘馆的几竿修竹,还有情同姐妹的紫鹃知她心意,伴她花季年华。她以为,一段真心相恋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竟不知,所有的等待皆付之流水,木石姻缘,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