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45)

2025-10-10 评论

翌年,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少俊寻至当年那座名园,才知此园是洛阳李总管家。他欲与李千金复合,千金凭着志气,不肯相认。裴尚书得知千金乃名门之女,后悔不已,亲自登门赔礼,亦遭千金拒绝。几番周折,后来李千金割舍不下一双小儿女,方肯同意认亲。

破镜重圆,令《墙头马上》这部戏,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昆曲共四折。白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加之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让这出戏,在舞台上,千回百转,错落有韵。台上的戏子,明知是别人的故事,却让自己做了真正的主角。而台下的看客,却期待自己能走进戏中,在洛阳花城,演绎一段千古佳话。

戏的结局,李千金曾这么说道:“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她输了吗?如果说爱情是一场赌注,那她压上青春的筹码,亦是值得。其实,姻缘簿上,早已写好了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谁是谁的归依,谁又将谁背离,皆是命定,都别问缘由。

当年白朴放弃官场名利的争逐,寄情于山水,以词赋为知音,用戏剧诉情怀。他知道,锦绣江山也不过是繁华一时,唯有自然之景,人间情爱,可以长存。

就让世间这样一个你,这样一个我,花前月下,交换杯盏,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段《牡丹亭》里的锦句词章,就这样一唱数百年,穿越明清烟雨,随时空迤逦而来。

那位叫汤显祖的临川才子,春宵一梦到如今。已记不得,如此妙绝的词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秋去春来,年华流转,有些人被光阴抛散,无端老去。有些人被封印在岁月长廊里,依旧葱茏。

时光如水,物转星移,许多人事都分道扬镳,不明下落。然而缘分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我们划着桨橹漂浮在其中,朝着各自的方向驶去。在没有约定的未来,却终有一天会不期而遇。就像一段前朝往事,一出经年的戏曲,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被五味杂陈的烟火浸染,被悲欢冷暖的世情冲洗,于今日繁芜的都市里,却依然有种地老天荒的安宁。

是因为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总是太过匆忙,常常会转身走散,各奔天涯。见惯了离合的你我,所以开始不相信永远。直到有一天,偶然的重逢,才发觉,过往的明媚是一场遥远的梦境。而骄傲的我们,都是在梦里导演了真实的自己。

几场梅雨,已是荷风细细,深宅小院,满溢着浪漫与感伤的气息。倚着小窗,闭门而居,看落花飞雨,恍然明白,花事已过,而我竟无由地错过了花期。有人说只有痴者才会看花落泪,听雨伤怀,认为错过今年的花事,还会有来年。却不知,流光易老,曾经青翠的记忆,已爬满了旧事的苍绿。

习惯了一杯浅茶,在细雨的日子里,一意孤行地听竹风为我说书,弹曲。只有这样,才能抵抗人世无味的繁喧,独享片刻的寂寞与清凉。一到梅雨之季,阁楼的古书都会泛潮,而掩映在书卷里的词句与故事,也被浸润得湿淋淋的。连同那场牡丹亭梦,以及登上昆曲舞台的戏,亦被几场雨给打湿,清绝到令人神伤。其实,不需要油纸伞,红尘中的你我,也可以相伴走过雨季。

不由得想起,几百年前,那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必定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只是岁岁花枝春满,而那些前朝人事,竟不知遗失在何处,仓促间落得杳无音讯。只有一场真假难辨的旧梦,徜徉在时光阑珊的幽径,久久不肯醒转。

当年绝意仕途的汤显祖,回归故里,此后一直沉迷在梦中。疏篱庭院,寒窗孤影,就这样静静地写完了临川四梦。而四梦中,以《牡丹亭》最为出众。它上承西厢,下启红楼,像一株倚云而栽的红杏,冲破世俗藩篱,迷人眼目。汤显祖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而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人生有情,所以总愿意为一些渺小的感动,无私地交付自己。人生又无情,想要在简约的时光里,拥有一段纯净的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你以为青春无限,可以随意蹉跎,其实华年已经时日无多。你以为可以将过往抛散,却会被一段莫名的记忆,伤得泪流满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白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