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像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居心叵测地嘲讽。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必是好日子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子布。如果算下来,你的好日子多,就如同布面上的红黄色多,亮堂鲜艳。如果你的坏日子多,那就是黑灰色多,阴云密布。
什么是好坏日子的分水岭、试金石呢?钱吗?好像不是。有钱的人不一定承认他过的是好日子。钱少的人或者没钱的人,也不一定感觉他过的是坏日子。健康吗?好像也不是。无痛无灾的人不一定觉得他过的是好日子,罹病残疾的人也不一定承认他过的是坏日子。美丽和能力吗?似乎更不像了。看看周围,有多少漂亮能干的男人女人,锁着眉,苦着脸,抱怨着岁月的难熬啊……说了若干标准,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限呢?
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
有爱的日子,也许我们很穷,但每一分钱都能带给我们双倍的快乐。也许我们的身体坏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相爱的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小的,但我们竭尽全力做着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满温暖安宁。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好日子了。你的那块花格子布上就绽开了鲜花。
人的天性如溪水,学习的本能就是金沙。它们潜伏在水中,浪花翻溅时一眼看不到它的颗粒,但因了它们的存在,水变得更有分量和价值。
我相信那些不含有金沙的小溪已经干涸,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曾经并且还将是刺骨险恶,你一个人的经历是不丰富的,你同时代的借鉴是不全面的,你一个行业的规则是不完整的……如果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坚持学习的话,就会被层出不穷的打击和灾变来征伐与掩埋,这个人的遗传基因就昙花一现地湮灭了。
所以,乐观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些爱学习的人的后代,唯有这项潜藏在血液中的专擅,令我们比所有的动物都更繁荣递进。
学习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比如抬头望天,你可以学到星空的叙事是无与伦比的宏大,滋生出的渺小和畏惧感让你一生警醒、谦逊。比如低头俯地,你可以窥到万物葱茏、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残酷、公平,激发出的紧迫和危机感让你不敢有一刻懈怠与放松。比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你会生出无限的柔情,不但绕指,更是绕心。比如看风光大片、科幻影像,你会惊骇莫名,有一种充满未知的狂喜和震撼……
然而,我以为最好的学习还是阅读。
首先我们要感谢文字,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情感血脉才有了附着的骨骼,我们的理论枝蔓才有了攀缘的篱笆,我们的科技成果才有了传袭的衣钵,我们的历史才有了一面面古镜矗立照耀。
时代进步,从布帛竹简到计算机液晶屏,书写变得越来越快,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记得我小时候,看一本长篇小说要个把星期,那还算快的呢!借书给朋友,不过百八十页,半个月后要她还,她说,这才几天啊你就催,我还没看完呢,小气呀小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