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55)

2025-10-10 评论

我没有见过格雷萨·马谢尔本人,便查找了她的相关图片。然而,即使从再宽容的角度来看,格雷萨·马谢尔也算不上绝世美女。她的容貌,在黑人女性中,算是中等偏上吧。(请原谅我对这样一位伟大女性的相貌秉笔直书。)不过她的修养甚好,有法学学位,举止优雅自信,并精通多门语言——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

可见,这个女子是以容貌以外的强大因素吸引了杰出的男子。

且来看看格雷萨·马谢尔的成长历程。

格雷萨·马谢尔于1945年10月17日出生在莫桑比克沿海的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的莫桑比克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她的父亲是个半文盲,靠着在南非当矿工和种地养家糊口,后来当上了卫理公会教会的牧师。格雷萨·马谢尔的不幸从出生前几周就开始了,他的父亲没有见过这个将来誉满全球的女儿,就去世了。有家族的传言说,父亲临终时,要求即将临盆的妻子一定答应——未出生的孩子要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格雷萨的母亲含泪点头承诺。这位黑人母亲信守自己的诺言,送格雷萨读书,以至于长大成人后的格雷萨曾说:“我们是穷人家,但我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幼小的格雷萨在乡下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得到一份奖学金,前往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上高中。她成了全年级唯一的黑人,而且还是女孩,其余的40个学生全都是白人。她心生疑窦,对自己发问:“为什么我在自己的国家里反而感觉是陌生人?他们才是外国人,而我不是。这里出了些问题。”

年轻的格雷萨成为争取非洲自由的斗士,开始致力于对现状提出不留情面的质疑,并以实际行动贯彻自己的纲领。格雷萨加入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当了信使。她接受了游击队的训练,成为一名为自由而战的女战士。这种训练的成果之一,就是她至今仍能熟练地拆卸步锋枪。工作中,她遇到了解放阵线的领袖萨莫拉·马谢尔,两人在战火中成为恋人。

现在,允许我再来说说马谢尔。

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是莫桑比克开国总统。

他出生于莫桑比克南部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家庭经常陷入饥荒。20世纪50年代,他家的土地被葡萄牙殖民当局没收,亲人们被迫流落南非,以当矿工为生。不久,他的一名兄弟在矿难中身亡,殖民政府却拒绝赔偿。

马谢尔在天主教教会学校接受了六年基础教育,并在夜校获得护理知识,当上了首都医院的护士。但他发觉,自己的工资比那些白人同事低很多。马谢尔组织了几次黑人护士的罢工,以抗议这种歧视。后来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62年,马谢尔在坦桑尼亚加入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组织。在阿尔及利亚接受了军事训练后,他于1964年9月返回国内,开展游击战反对葡萄牙军队。1970年,马谢尔成为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1974年,“莫解阵”终于带领莫桑比克人民获得了独立。1975年6月25日,马谢尔当选为莫桑比克总统。

马谢尔执政期间,将原葡萄牙殖民者的财产国有化,并在不发达地区普及基础教育和医疗体系。1986年10月19日晚,他乘坐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返回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时,因雷雨无法降落,在南非境内200米处坠毁。飞机上共有乘客38人,34人罹难。有人怀疑是南非种族隔离主义者策划了这起空难,但时至今日,仍无定论。

格雷萨·马谢尔虽然贵为开国总统的夫人,但她绝不是依附男人的小女人。她曾对别人大声呵斥:“我不是萨莫拉的妻子,我就是我。”

曼德拉喜欢在公众面前牵着格雷萨的手,还时不时亲亲她的面颊,大秀恩爱。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喜欢慢慢地散步,都喜欢一起静静地阅读,乡村生活对他们有一种无法抵抗的吸引力,还有失去了至亲爱人的痛,让他们更加珍惜对方。曼德拉开玩笑说:“从今往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第一个是格雷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

嗨,说是两个,其实都是绕着格雷萨·马谢尔转哪!

从此,曼德拉有了四个家。一个在约堡,一个在开普敦,一个在他的老家东开普省,还有一个在莫桑比克。

这个并不算绝世美貌的女子,吸引两位卓越黑人领袖的是其特殊魅力,更重要的是格雷萨·马谢尔为祖国的献身精神和她的坚忍善良。她曾说过,自己的一生中有三个最爱——自己的国家、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马谢尔和曼德拉。

注意啊,即使是在她贵为两国第一夫人之后,她所挚爱的第一位仍然是自己的国家。格雷萨·马谢尔对此也非常明确。她说:政治和爱是纠缠紧密的结,与曼德拉在一起,绝对不能整天谈情说爱,你不能要求他的生命中只有你,你不能要求他放弃工作只面对你一个。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对吧。他是个很棒的人,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