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教授再次用手指向大坑说,许多年以来,从这个巨坑里,一共挖出2250万吨矿石,从中筛选出1450万克拉、相当于2722千克的钻石。钻石的发现带动了南非经济和市政的建设。1885年,开普敦的铁路通到了金伯利。所以,我们现在行走的“非洲之傲”火车线路,还要拜托金伯利的钻石啊。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叫什么名字吗?钻石教授时不时地提问。
我说,叫库利南。
教授说,对。每一颗著名的钻石都像皇室的名马,有它的谱系,要从何人何地何时发现它讲起。1905年1月25日,“库利南”被发现,由于它品质极高,个头又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来由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被当作礼物,于1907年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作为生日礼物。英国王室得到这颗大钻石,欣喜异常,把它送到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付了8万英镑加工费委托加工。“库利南”的个头实在太大了,工匠认为需要劈切分割。到底怎么切割好呢?荷兰工匠不敢轻易下手,反复琢磨。到了1908年2月10日,方案终于成熟,开始动手了。敲击钢楔之后,“库利南”按照预定计划裂为两半。大家松了一口气,一回头,操刀的工匠却找不到了。因为紧张过度,此人昏倒在地。
“库利南”被劈开后,三个熟练工匠又进行了八个月的琢磨,把“库利南”磨成了九粒大钻石。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1”,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2”,现镶在英王王冠下方的正中。它们俩至今稳居世界上最大钻石的冠亚军。
钻石教授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还时不时地提问,你知道在南非盛产钻石之前,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是谁?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想,在中国文化里,并不特别推崇钻石。它的那种晶莹剔透和格外坚硬的特性,与中国人温润柔和、折中圆融的追求相符之处较少。当我们开始瞩目华丽钻石的时候,南非已是拍马便走一骑绝尘。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很少还有人记得之前的钻石产地冠亚军。
在南非之前,印度是钻石的最大生产国。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和“大莫卧儿”,都产自印度。
我长了知识。
教授又问,在印度文化中,你知道谁是钻石的守护神吗?
这个……不知道。我本来想说大象的,后来吞了回去。思谋以大象的块头,对微如尘埃的钻石估计看不上眼,守也守不住。
钻石教授说,公元前35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在一个深坑中发现有钻石,但钻石周围毒蛇环绕,毒涎喷射,可在数十米之远就让人毙命。亚历山大何等精明,心生一计,选明媚晴天,命众军士一齐手执镜子,照射毒蛇。反光将热能聚焦于蛇身,毒蛇先是挣扎,之后就被烧死了。可毒蛇虽死,钻石并不能自动爬出深坑。亚历山大又命士兵将羊肉剁得细碎粘腻,扔进坑内。这样钻石就沾在羊肉上面。羊肉的味道引来了秃鹫,秃鹫连羊肉带钻石一齐吞入腹内。最后的步骤是士兵们跟踪追杀秃鹫,捕获后破开鹫腹,就这样得到了钻石。所以在印度文化中,毒蛇是金刚石的守护神。
哦,原来是这样。古时那些来自印度的钻石,有如此恐怖而曲折的身世,令人寒栗。
钻石教授接着说,印度的金刚石都是被河流、冰川搬运过去的,所以多产于河谷。你知道毒蛇为什么会和金刚石在一起吗?
我说,实在想不出来。这金刚石也不好吃,毒蛇为什么要环伺其周呢?
钻石教授说,这源自金刚石的特性。金刚石受紫外线照射后,会在暗夜发出蓝、青、绿、黄等颜色的荧光。荧光会吸引昆虫飞来,昆虫又引来青蛙。蛇类喜食青蛙,所以就被吸引来了。这就是凡出产金刚石的深谷中多毒蛇的原因。
我说,既然钻石产量稀少又很名贵,南非为什么不扩大生产呢?据我所知,南非现在已经失去了世界钻石第一生产大国的桂冠,被澳大利亚夺去了。
钻石教授没想到我还知晓这个信息,稍显意外。不过他很快回答道,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钻石这个东西,贵在品质高,并不在产量大。比如产自中国的钻石,品质就不是很好。中国现在供应市场的钻石,大多来自俄罗斯和印度,品质要比南非钻石差一些。
我相信他说的很可能是实情,但谈话沿着这个方向下去,多少有点儿话不投机。我调整话题,说,教授,您对钻石这样有研究,自己一定也拥有很多名贵的钻石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