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风景打动你(12)

2025-10-10 评论

那么,这些海盗究竟写下了怎样的诗歌?想象中,是横刀跃马、劈风斩浪的虎啸龙吟。

北欧的古代文学经典,据说是汗牛充栋。为什么用了“据说”这个词,好像很不肯定似的?不是怀疑北欧有没有那么多的经典,而是我们看到的实在太少,译成中文的更是寥若晨星。

为什么北欧古代的文学经典译成汉语的那样少呢?大概因为那些文章都是用非常艰涩难懂的古冰岛文字写成的。

现代冰岛文字实系北欧挪威、瑞典、丹麦的古文,也近似于许多西欧国家的古代文字,比如古德文、古英文、古荷兰文等。一千多年以来,北欧和西欧许多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冰岛文就像苍老的恐龙,仍在火山岩堆积的大地上穿行。

我手中这部著名的诗集,冰岛文的译名是《高者之言》。高者是谁呢?是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或是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也约略相当于咱们神话中的玉皇大帝。诗集的中译名叫作《海寇诗经》。

海寇就是海盗。

什么是海盗呢?一提到“盗”,我们就会非常鄙夷,但在古希腊那个遥远的年代,欧洲人通常把下海寻求生计的男子称为“海盗”,并把当海盗同从事游牧、农作、捕鱼、狩猎并列为五种基本谋生手段。“海盗”一词在当时并无什么贬义,海盗活动也不被认为可耻,《荷马史诗》中对此有十分明确的记载。

《海寇诗经》形成于公元700-900年,相当于我们的唐朝,是当年北欧海盗在漫长而艰险的大海航行中奉为座右铭的精神食粮。在漫漫无际的大海上,正是这些箴言教导给海盗们带来了勇气和智慧,鼓舞着他们冲破重重险阻、层层骇浪,去寻求一个又一个新大陆。

这些诗于是被称为“冰诗”,反映了海盗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好了,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还是直接录下难得的“冰诗”吧:

浅薄受人讥,

智慧得人敬。

居家万事易,

出门知重轻。

相处世人中,

多智多光明。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见世面》。看来,当年的海盗们是把见世面当成人生的必修课了。

嘉宾若进门,

排座不可轻。

位置偏而远,

不乐怀闷情。

上座促膝谈,

主雅客来勤。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如何待客》。本以为海盗们是不懂礼貌的窃匪,不想还是如此注重礼节的雅盗。或者说也许海盗们在实践中执行起来会走样,但起码在教育中还是一丝不苟的。

再如:

求知诗

知识是海洋,

宴席亦课堂。

用耳细听取,

用眼学榜样。

君子慎言语,

聆教乃有方。

智者天下行,

钱财存脑中。

愚者行囊重,

困时无所用。

穷汉有头脑,

力量胜富翁。

看来,海盗们还是非常尊重知识并且热爱学习的。想来也是,做一个优异的海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许多国家,把“维京人”当作“海盗”的代名词。一千多年前,维京人驾驶着他们的龙头船,手持矛、剑、战斧等各种武器,以山呼海啸般的猛烈攻势,攻掠从英格兰到苏格兰、爱尔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俄罗斯,直至君士坦丁堡的广大地域。维京人体格高大,相貌英俊,通常满面虬髯,胆识过人。他们常年漂流在海上,波涛汹涌,气候恶劣,险象环生,如果他们没有广博的关于天文、地理、气候、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大海就成了他们最天然的坟场。所以,在贪财、勇猛、喜欢冒险的天性之外,在他们的血液里非常强烈的征服嗜好之中,也一定注入了对科学和知识滚烫的渴求。

很喜欢这样一首诗:

独立

人生幸福事,

受人宠与赞。

人生不幸事,

处处得依赖。

为人不独立,

沦为小奴才。

有一首诗名叫《不良之举》:

赴宴总唠叨,

话多头脑贫。

瞪眼呈傻态,

说话语不清。

酒盈蠢相露,

枉做文明人。

窃以为以不良之举作为原材料入诗比较少见,北欧海盗大大方方地咏叹起来,透露出他们原本就是不拘常态自成体系的人。特别是被翻译成了咱们的五言绝句式样,看着有趣。

有一首诗,名为《永恒的友谊》,录在这里,和大家共享:

宝剑酬壮士,

霓裳赠佳人。

华服显友谊,

乡里美言频。

礼尚来而往,

至情万年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