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一点打发过去之后,我们禁不住接下去问,去年这2400万游客来到这个“时报广场”究竟来干什么?我无需2400万个答案也知道,他们绝不是来看《纽约时报》。
远在它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名之前半个多世纪,它一直叫做“长亩广场”(Long Acre Square,倒是真实地反映了它的形状,长长的一亩)。“长亩”源自伦敦一个地名,一个马匹交易站。所以,不难想象,纽约这个当时位于市中心之外的同名广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也是一个马匹和马车的集中地。此一与运输有关的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变成了纽约的汽车中心,直到二次大战之后,才被挤到广场以西的地段。
真正改变广场特色的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最后十年。因为纽约市的发展和扩张,本来集中在下城中心的戏院剧院,一个个都北移到了这个广场的百老汇两侧,随之而来的是旅店和餐厅。然后在1904年,本来也在下城的《纽约时报》,也将其总部搬到刚在百老汇和七马路之间42街以北空地上落成的二十三层大楼。同一年,纽约通车不久的第一条地下铁,更将这座大楼之下的地铁站正式命名为“时报站”。从此,“长亩广场”变成了“时报广场”。
但是,《纽约时报》的贡献还不光是这个。1904年除夕,《时报》老板决定以烟火(不久之后即改为灯球下降)来庆祝新建总部和新年,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今天,几乎全世界电视都转播的纽约守岁传统。
才更名之后四年,1908年,因一次美法合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从纽约“时报广场”到巴黎凯旋门,使“时报广场”的大名传遍了半个世界。
差不多就在这段期间,“时报广场”得了好几个外号。这个时候电灯已经问世,百老汇上各色灯光,从街灯到戏院灯到广告灯,使整个大道和广场的夜晚如白昼,因而被冠以“大白路”(the Great White Way)。同时,这里的主要吸引力“百老汇戏剧”,或干脆“百老汇”,也变成了“时报广场”代名词,以至于当一名演员说“上过百老汇”的时候,听的人立刻明白所指的不是上城百老汇,也不是下城的百老汇,而是“时报广场”一带的百老汇舞台。不错,舞台戏剧是当时的主要娱乐,但是仍然不可思议的是,在“时报广场”的巅峰时代,大约20年代末,“百老汇”上竟然有七十多家戏院,而且一年之中竟然可以推出两百六十多种新剧目。
时报广场,曼哈顿
而又因为有如此之多的居民和游客来这里看戏、听歌、用餐、喝酒、跳舞,加上20年代之后来这里看首映电影,以至于不论你来自何处,只要你在“时报广场”站立半小时,你肯定会碰到一个你认识的人。换句话说,你的确站立在“世界交叉口”。
到了30年代,由于早先实施了十几年的“禁酒”,接着是“经济大萧条”,再加上新近兴起的好莱坞,使一个原先还算规矩的“时报广场”,转变成为一个廉价低俗的娱乐场所。大部分的百老汇戏院现已改放好莱坞电影,小戏院则开始放小电影。合法酒吧转入地下,再合法之后已经被黑社会打进。“一毛钱一支舞”的舞厅、大小流氓、脱衣舞、妓女、妓男……整个“时报广场”几乎成了一片黄色地带。可是本地外地游客还是来。招牌上的电灯霓虹灯,不管多美,多丑,多俗,还是不熄。
二次大战不但打断了正统百老汇戏剧的制作,而且加速了“时报广场”的堕落。休假的水手士兵招引来更多的混混儿、大骗小骗、异性同性变性妓,更多的色情娱乐。50年代虽然也曾试图利用市区规划办法来整顿,可是丝毫没有成效。而60年代的性解放和大麻,更使“时报广场”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色情毒品大本营。
然而——终于——从80年代初开始,“时报广场”一点点、一步步有了变化。先是你听说政府有了计划和拨款,然后听说一个个地产商、一个个大企业、一个个大财团,买下了现足占一平方英里的“时报广场”上这幢那幢旧楼,准备拆除重建大旅馆、办公大楼、大商店。然后又听说有这个那个娱乐界巨子开始整修有上百年历史的百老汇戏院——不光是整修,而且要恢复到当年的辉煌面貌!然后,如果你有机会每年去逛两三次的话,你就多半早已发现,新的都市规划已经逐渐逼走了“时报广场”上尤其是西42街上一家家成人图书杂志录像带店、色情电影院、无上装无下装酒吧、黄色俱乐部。而且当你再听说市政府下了如此坚定的决心,甚至于在1986年还通过法令规定,为了保持“时报广场”传统的灯光广告特色,“时报广场”范围内所有新的建筑和新修大楼的外层,必须要有大型甚至于巨型的灯光广告板。再又听说连“迪士尼”都已决定在“时报广场”立足……那你就知道,两三年之内,最迟本世纪末,“时报广场”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是好是坏我们只有等着看,但肯定是一个崭新的面貌,来迎接21世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