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纽约(80)

2025-10-10 评论

  我们在五台附近公路边一家个体户面馆吃的午饭,现做的刀削面、西红柿酱。小老板很年轻,带着母亲媳妇儿和两个兄弟一块干,像是发了点小财,一直向毛参谋打听一部汽车要多少钱、怎么去买。饭后上路,还是老公路,路面窄,黄土厚,不幸又赶上一部卡车抛锚,堵住了整个南北交通,等了两个多小时才通车。这么在老公路上又走了好几个钟头才到忻县,上了柏油路。就这样,回到太原的时候,太阳都快下山了。

  1987

  蓝山和咖啡结缘不过两百六十几年。在此之前,你可以说,蓝山就是蓝山,相当美,可是又没有美到誉满全球。说实话,当时根本没有几个外面的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咖啡,远在它第一棵树被移植到蓝山之前,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早已在至少半个世界成为像我们的茶一样的日常饮料,甚至于像酒那样有了一批瘾徒。然而,一旦蓝山和咖啡发生了关系,有了这个天作之合,才使那些品尝过的人,在面对着各种选择的时候,会毫不迟疑地点一杯“蓝山”。

  蓝山咖啡什么时候打进台湾市场的我不知道。我想大约是我们在美国听说台北一杯咖啡竟然要7块8块美金那段期间。我只记得我第一次喝蓝山咖啡是1984年,可是又想不起来是在台北哪一家咖啡馆。在此之前,喝惯美国咖啡的我,虽然知道有个“蓝山咖啡”,但搞不清楚“蓝山”究竟是品牌名还是地名。然而我当时立刻就发现这是一流的咖啡,比我欣赏了多年的肯尼亚咖啡还有味道,尽管我多年来的喝饮习惯只是基本到,咖啡解酒,酒解咖啡。所以,这种人是很少会去咖啡专卖店买蓝山或其他任何咖啡豆,回家自己磨,再自己泡来喝的。至于蓝山咖啡,十几年下来,我也慢慢发现,蓝山是真的山名。但是产咖啡的蓝山,不是澳大利亚那个蓝山,也不是美国西北角那个蓝山,而是加勒比海中牙买加岛上的蓝山。而且不要以为台北7块8块美金一杯蓝山咖啡贵得出奇,东京要卖15块美金一杯。

作者,联合国办公室,纽约,1990(傅运筹摄)

  因此,十几年下来,我也只是回台北的时候有机会点杯蓝山咖啡,但也只是如此而已。直到今年(1995)3月,我因公出差到了牙买加。

  出差是去牙买加首府金斯敦(Kingston),为刚成立而且总部设在那里的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第一届会议服务。忙倒是不太忙,但也不轻松。问题在于文件非常单调枯燥,全是在讨论——你听过吗?poly metallic nodules(多金属结核)——而且相当政治。所以可以想象,碰到第一个空闲的周末,从我住的Pegasus旅店阳台上,喝着滚烫的蓝山咖啡(速溶但是免费!),遥望着远远前方,沐浴在东升旭日光芒之下那似蓝非蓝的蓝山山脉,等候着去山中度假的时候,我连自己都感到意外,我竟然像是去赴第一次约会那样的期待、那样的激动。

  蓝山是牙买加的一个旅游重点,尽管大部分欧美日本游客来这个岛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蓝山。他们多半都只去牙买加的一流海滩,像我前一个周末和同事们一起去牙买加西端的Negril。那连续不断七英里长的白色沙滩,足令任何住在冬天铲雪地区的人认为这就是天堂乐园。

  总之,以蓝山为首要目的的游客都是一些登山者和大自然爱好者。因此,山中的好几家旅舍也多半以照顾这些人为主,也就是说,只提供简单的膳宿。我不是登山者,我也无意清晨两点,在我一贯上床的时刻下床,摸黑上山,从4000多英尺的半山腰出发,再攀登3000多英尺,到顶峰去看日出。或是去看据说天气清朗的时候可以望见的古巴。

  “草莓山”(Strawberry Hill)是当地一位编辑辗转介绍的。他说“草莓山”是一个新近开放的老所在,是蓝山之中一个绝好的安静度假之地,有专人负责山中游览服务。听起来感觉很好,可是不便宜。不包括吃,315美元一晚,但负责接送。

  我们那天早上九点出发,来接我的是一位年轻的牙买加司机,开着一部乳白色Isuzu,车门上印着浅浅一道粉红色的Strawberry Hill。我们很快出城,不到半小时就进入蓝山。

  牙买加很像一个横过来的台湾,但略小一点,东西长150英里,南北宽50英里(人口不到250万)。然而,在其东部,几乎就在岸边城旁,却冲上去一座海拔7400多英尺的蓝山(Blue Mountain),盘踞霸占着几乎三分之一的牙买加。这一带是地震区,而蓝山山脉则在一亿多年以前因下面的断层移动和火山爆发而形成。虽然它已经是加勒比海区域最高最长的山脉,但还在缓缓上升。蓝山之蓝,来自它地质结构中的蓝片岩(blueschist),其中含有蓝色的青铝闪石(crossite)。可是你要远远地看它才蓝,而且只有在它高兴的时候才呈现蓝色。近看,则非绿即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