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地、不倦地、一代一代从土地上开掘出支持生命的食物,这就是人类所追求的最大真实。这正是在求救于自己的知性。
我说过,因为人类走入了剧烈竞争的时代,所以朴素的追求真实、求救于知性的人必然走入贫困。
这就是鼓额一家,还有这个珍贵的母亲一样的平原上的大多数人贫穷的原因,也是我把他们引为同类的原因。
我们的羞愧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因为面对无休无止的自然,痛感到自己渺小的结果。
无可奈何常常取代顽强,等待常常取代追求,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弱点和伤痕使我们自卑。我们感到了它,正像不断地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一样。羞愧是自然而然的,羞愧本身并非是一种渺小。从这点上讲,不懂得羞愧的人永远也无法走向伟大的人格。
你如果熟悉鼓额就好了,你会发现她由于难以掩饰的羞惭而变得脸色更加红润。她有时极像一个微黑的、粉红色的小孩子。她站在夕阳下的剪影是真正美丽的——有好几次我想能画下来就好了。她望着别人的神态,让人想起一只无辜的、将来必遭不幸的羔羊。是的,这种感觉是对的。不过它眼下还没有迷途,它正在一片有篱笆的草地上吃草。
[古歌片断]……
他是蛮荒之地巨人,他是狄戎之王。
殷纣比起他之强暴,不过是九牛一毛……
取名嬴政,目如鹰隼,扫六国兮如狂风驱叶,吮尽了江河脂膏。
嬴政王身背之剑为卢鹿,斩削闪电兮截断五岳山伴……
咸阳城是旷世之都,阿房宫是神殿之隔。
更有粉黛万千兮,陪伴在嬴政王之左右。
卢鹿指向西,长城起嘉峪,卢鹿指向东,瞬忽堕临淄……
大内赵高,丞相李斯,文官武将兮虎啸狼啼。
鹰目烁烁兮,百鸟无声;狼嗥千里兮,四野寂静。
大王最恨自然天赖,禁绝水流与风鸣。
喝今收尽典籍简册,捉尽天下名士儒生。
焚典册于长街,埋俊彦于深坑。
诱天下学人入峡谷兮,滚木火雷葬生山岭……
浩浩车队兮流出咸阳,巍巍大王兮远巡东疆。
过临淄,入莱夷,海茫茫兮神渺一方……
登琅琊又去成山头,叩天威兮临汪洋。
登州海角有莱山,月主祠兮金碧辉煌。
拜月主入黄县,嬴政王兮三询徐乡……
徐乡之北有座乾山,方士登临兮祭祀求仙。
言说云雾缥缈处,隐下了天外之天……
黄县境内异士云集兮,乾山之下祭火不断。
大内赵高传下大王旨意:
寻求长生不老之丹丸,遍访东海神仙术,
宣方士齐人徐芾前来拜见。
徐芾登莱山,月主祠拜见赫赫始皇。
狄戎之王端坐于上,双目滚滚兮放射寒光。
手持之卢鹿染尽六国血色,恃蛮武践踏莱夷之英邦。
"臣拜见始皇帝,祝皇上万寿无疆!
臣见东海有三神山,名曰蓬莱、瀛洲、方丈……"
徐芾即时上书兮,巧言说神采飞扬。
嬴政王赐予美酒玉泉,曰:归来日重加犒赏。
莱山下徘徊三日兮,车队浩荡征尘蔽阳。
昏昏千里如雾似云兮,东方一线不见晖光。
君不见三载倏忽黑旌复摇,琅琊台下血浪滔滔……
……这越来越像是一场守望,面向一片苍茫。葡萄园是一座孤岛般美丽的凸起,是大陆架上最后的一片绿洲。你会反驳"最后"这个说法;是的,但我自信这样的葡萄园不会再多出一片了。我为此既自豪又悲凉,为了我特别的守望,我母亲般的平原。在这守望中,我一遍遍翻动着关于登州海角这些陈旧而新鲜的文字,特别是这断断续续的古歌,心情常常不能自抑地感动。几千年前的徐芾他们也进入了一场守望,而他们的先人曾经成功地坚持了;到了他这一代,却即将迎来另一种结局。
这些古歌流传于民间,尽管有时呈现支离破碎的形态,却往往比煌煌正史更有力地战胜了遗忘。遗忘通向卑劣,我们最终要摆脱卑劣,也只有求助于某种战胜遗忘的方式。
我多次去徐乡城遗址,它位于黄县新城西北十五华里;所谓的大名鼎鼎的乾山就在这儿,今天看只不过是个小土堆。我想这是因为莱山落水携带大量泥砂淤积的结果;它在两千多年前一定是一座可观的土山。古籍中没有高度记载,只有求仙盛况的描叙。近年来乾山遗址已经发掘了十二座古墓,出土了一百三十七件秦汉时期文物,那一大批青铜器和陶器看得人心里发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