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接到过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信,和我商榷此文的中心思想。他的大意是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本来是想说每个个体都是很重要的,但立论的方式和论据都是说我们在相互的关系中是多么重要,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他认为:一个人,即使不在任何关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明白他的观点,但我无法想象人可以不在关系中,就如同无法想象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可以在水之外遨游。
我们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搏杀。听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讲授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他认为: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因为关系出了问题。
关系无所不在。人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九类。
1.自我:这比较好理解。人和自己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彻底最主轴的关系。
2.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肉身。父母和我们心灵的关系,也是无与伦比的密切。
3.兄弟姐妹:这似乎不难理解。就算是中国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人也依旧会有情同手足的友人。如何看待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时代的人,肯定是逃不脱的重要课题。
4.异性:哈!这个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古往今来已经谈论过太多。然而,谈论得再多,也比不上实际情况复杂。
5.子女:和异性结为亲密关系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和意外,我们就会有子女。那么,你崭新的历史篇章就掀开了。这个关系,对某些人来说,简直比数十篇学术论文还要复杂,够你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了。
6.同侪:“侪”这个字,好像有点遗老遗少的味道,现代人似乎很少用。字典上查,此字含义很简单,就是朋辈。人不可能没有朋友,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团结,都要学会合作,和自己的同辈人团结,应该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学会游刃有余地处理这档关系。
7.大自然:哦,这个关系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啰唆了。要是处理不好,付出的代价就是像恐龙一样灭绝(当然,恐龙灭绝的责任,不由它们自己来负)。
8.死亡:和死亡的关系,是所有关系里最确定无疑的,谁也躲不掉,无论逃到哪里,如何乔装打扮,死亡最后都会不动声色地把你捉拿归案。既然迟早一定要见面,处理好这个关系,你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处理不好,死亡以不速之客的身份,猝不及防地来访,你堵着门不让他进来,他也一定会神通广大地破门而入。那时,没准备好的人会惊慌失措,会后悔还有那么多事情未完成。为了从容走完一生,这个关系是一定要处理好的。学会和未来的死亡和平共处,直到你跟着他走的那一天。
9.宇宙:人和宇宙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如前八大关系那样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实,不然。你每天晚上仰望星空,那就是宇宙在和你对话。宇宙是比大自然更广大的范畴,它将考验一个人对那些无比壮阔、无比悠远的时空体系的尊崇之心,它将让我们一己卑微短暂的生存和一个雄伟壮丽的体系发生连接。我们从那里来,也将回到那里去。看看宇宙,再看看自身,自豪和悲怆像豆荚中孪生的豆粒,如此新鲜多汁、浆液饱满。它看似脆弱,实际上正是对付日常琐碎事物最行之有效的金刚铠甲。
九大关系,我们若能得到及格分数,人生就安然了。
我猜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题目的名称,就大不以为然,甚至愤愤然了,觉得毕淑敏是不是昏了头,父母是可以再选的吗?中国是孝之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戴德还表达不尽,岂容再选?我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父母,让我重选父母,这不是逼人不孝吗?若是父母已驾鹤西行,这题目简直就是违背天伦。
请您相信我,我没有一丁点想冒犯您的意思,也不是为了震撼视听哗众取宠,实在是为了您的心理健康。
父母可不可以批评?我想大家理论上一定承认父母是可以批评的。即使是伟人,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缺点,我们的父母肯定不是完人,当然也可以讨论。可实际上,有多少人心平气和地批评过我们的父母,并收到了良好的回馈,最终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呢?我能客观地审视父母的优劣长短、得失沉浮吗?我相信愤怒的青年可以大吵一架离家出走,但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公允地建设性地评价父母。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历史了,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很多年后,甚至在父母都离世之后,还议论他们的功过是非呢?
我想郑重地说,有。因为那些历史并没有消失,它们就存在我们心灵最隐秘的地方,时时在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准则,操纵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