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118)

2025-10-10 评论

  天刚蒙蒙亮,率先造反的人已经砸毁了老庙旧址上遗留的一个石碑、镇城墙外的一个土地庙,敲碎了各家门前照壁上的“福”字。后来出门观战的长脖吴又告诉大家:老式屋檐瓦片上那些饼图案,其实也是些变形的“福”字。于是红卫兵又用了多半天的时间把老式房屋砸得七零八落。接着是更缜密的搜索,从城墙下开始,挨门挨户地寻找“四旧”和“封资修”。花盆、描古人的器皿、旧画、水烟袋、雕花石砚......可砸的砸,可烧的烧,无一存留。搜索队伍进了国营商店,直奔化妆品而去,将雪花膏,香水之类“资产阶级玩艺儿”统统销毁。经理开始试图劝阻,被一个戴袖章的壮汉一拳捅倒。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搜索到女工宿舍,在一片尖叫声里砸毁了胭脂花粉,又万分惊奇地抖落出一条月经带。他不明白这根形状怪异的带子为什么要装在那么好的一个小纸盒里,但知道这注定又是一个“资产阶级玩艺儿”,就当场毁掉。搜索队伍离去时,店内女工大多抽泣不停,眼皮红肿。队伍来到四爷爷赵炳的小院跟前,有人就犹豫起来。另有人说:“造反有理,还管那些庞然大物!”说着就去擂门。门开了,四爷爷站在那儿,说一句:“是造反的嘛?来、来、来!小马三──”他伸手指着站在队伍前边小伙子的乳名喊道:“快领他们进来造反!”他面色阴沉,黑黑的长眉轻轻活动着。队伍有些乱,又停了一会儿,就离去了。四爷爷长叹一声,关了院门。
  整个镇子搜过之后,队伍又集中地分布到几户人家里。有一个富农以为又要土改复查了,就把所有的衣物装进瓷缸,埋到了地下。队伍中有不少人经验丰富,轻而易举地用一根铁(同:金千;音:千)探到了衣物。于是大家把这个富农全家押到了老庙旧址上,批斗起来,除了没有那么多诉苦的人之外,其它项目一如当年。洼狸镇的人全涌到场子上,都在心里悄悄说:“又来了!又来了!”台上有人手持藤条和皮带,喊着,打着,一会儿被打的人就哀嚎着在台上滚。这样打了一会儿,又捆了他们的手,在大街上游斗起来。后来队伍每到一家,都要使用铁(同:金千;音:千),无论搜没搜到东西,都要捆了游斗。老隋家这时候早已不是开明士绅了,理所当然地被钻探抠挖三日,然后将隋抱朴和隋见素捆了游斗。有人在搜索中发现了隋迎之的照片,于是就别出心裁地贴到了兄弟两个的额头上。被游斗的人都用一根粗绳捆了,又连在一起。扛红樱枪的、背三八式的红卫兵,则缓缓地走在两旁。队伍走到十字街口的时候就停下来,每四个红卫兵押一个坏人,把他们的头使劲往下按。四周有人不停地呼起口号,还有人催促红卫兵“快亮一手”。有的亮出了很绝的一手:一手按头,然后单腿从后面一顶,坏人就一个跟头栽下来。大家鼓掌。游斗继续下去,人们明白了这就是造反。后来给那些被斗者挂了牌子,如果是女的,就在她们眉边各描一个黑圈。赵多多戴袖章很晚,但很快就变得引人注目。他对人说:“嘿呀!革命群众的好日子又来了!”他砍刀不离身,哪里有坏人就到哪里去。谁家丈夫押走了,他必定再到这家里训斥一通,半夜里才懒洋洋地往外走。
  那时候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日落后常常群情激愤。老庙旧址上点了明亮的汽灯,先开斗争会,然后演戏。镇上几个街道的宣传队轮流演出,开场的格式一样:由一个黄衣黄帽的小姑娘站在前排,其余的站在后排;小姑娘一腿弓起,双拳紧握喊道:“洼狸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战斗开始──!”后排众人接上吶喊:“开始开始开始!战斗战斗战斗!”于是演出开始了。常演的节目有“两个老头学《毛选》”、“四个老婆学《毛选》”等,表演时,头捆白巾的老头以背相对,在台上摇颤不停。摇得幅度大的,就无疑是最好的了。有一次隋不召表演了“一个老头学《毛选》”,摇颤不止,小腿交绊不止,几次跌倒又爬起,已是有口皆碑。受这次表演的启发,有关部门在全镇范围内动员了一批年纪最大的老头老婆,让他们化了妆到台上扭。浓浓的粉脂,深深的皱纹,令人不安。这次表演失败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揭发批判演出:让被批斗者的子女用演唱或快板数来宝或相声的形式,来演出父母的罪行。他们又羞愧、又想表明与父母划清了界限、又要照顾到起码的艺术性,常常弄得可怜巴巴。表演最好的要算富农马老豁儿子闺女的对口快板了。他们为了合拍,把自己称为“可教子女”:“哎,哎,竹板一打响连天哪,同志们听俺谈一谈......马老豁,还敢孬?俺『可教子女』决不饶,决不饶来决不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