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136)

2025-10-10 评论

  大喜和闹闹常常一起去探望见素。见素在郭运的小院里住下来,平常只在院子里散步、晒太阳,喝草药汁,跟郭运学会了气功,绝对不吃一点不新鲜的食品。大喜送给见素一根甘蔗,被郭运一把夺了下来。老人严厉地说:“从南方辗转运来,想必已不新鲜。”在厢房里,大喜无休止地亲吻见素。大喜并不回避闹闹。她吻着见素的额头、眼睛,又去吻他没有血色的脖颈。大喜常常流出热泪来,用厚厚的手背去擦眼睛。她悲伤地叫着:“老天爷怎么就让你得了这个病,该死的老天爷!你不该去城里,我知道你是被城里害成了这个病。见素,你快些好了吧......”见素一声也不吭,只是看着大喜。闹闹坐在一边,随手去翻床头上的一本白话《天问》。她知道这是见素治病期间惟一被允许看的一本书。闹闹近来也消瘦多了,脸色有些发黄。她坐在那儿,显得那么单薄。有一次她对见素说:“我等着他。”见素点点头,回答她说:“等下去吧。”
  变速轮的设计制造工作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李知常和那个“胡言乱语”、隋不召以及镇上铁器作坊来帮忙的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多人得知消息都去看望他们,明白他们所进行的正是洼狸镇粉丝工业几十年来最重大的一次革新。他们将李知常的家改在了车间,干得热气腾腾。这里是给人工作欲、给人灵性的绝好地方。大家一边工作一边交谈,李知常和李技术员谈的最多。隋不召常讲的就是海上的故事,他在老洋里的奇怪见闻常常让人们目瞪口呆。但“胡言乱语”讲起宇宙间的事情、讲起“星球大战”,隋不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他说:“听听年轻人的话也不错。”隋抱朴每天都抽出时间到李知常家里去,每一个轮子、每一根轴杠都要亲手摸一摸。随着工作接近尾声,他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激动。
  “胡言乱语”有一次将一些轮子摆在地上,用以说明银河系的情况。“地球、土星、金星、月亮......”他指点着轮子说。李知常对他划出的飞船运行路线十分着迷,但对李技术员讲的“太空行走”却永远不能理解。“飞碟”的情况使所有人都兴趣盎然,隋不召证实说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飞碟”的确来过洼狸镇,并且十个排成一行,在芦青河湾盘旋三周而去。李知常最关心的还是“星球大战”,对“飞碟”的“盘旋三周”连声惊叹之后,又缠着李技术员谈美苏的航天技术了。李知常最感到挠头的就是那些术语多得记不下,而“胡言乱语”偏偏又能倒背如流。他想这个李技术员肯定长了一个古怪的脑瓜,他那个叔父也有那样一个脑瓜。什么“红外探测”、“强激光”、“『弹载长波红外探测器』”、“自适应光学技术”......鬼才搞得清楚。奇怪的是越搞不清楚越想听,简直有了瘾。他问:“那个厉害家伙叫什么唻?我又忘了!”李技术员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下去:“『弹载长波红外探测器』。它能在大气层外捕获、初步识别和跟踪弹道导弹弹头。还有那个『自适应光学技术』,它能使探测空中和空间目标时基本不受大气影响。在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美国人的处理率可达每秒十亿次......”李知常感叹道:“了得!”李技术员点点头:“没有这些本事垫底儿,美国人就不敢打谱搞那个『星球大战』。我叔父分析说,那个计划中属于战略理论的只有一丁点儿,百分之九十都是尖端技术问题。就是说技术才是最关键的。美国人的胃口可不小,他们的航天局举行了一个太空活动讨论会,会上说他们到了八十年代末,除了冥王星外,要向所有行星送上宇宙飞船。还要建立一个长期有人管理的月球基地。”
  李知常寻思了一会儿,问:“冥王星怎么了?”李技术员告诉他:冥王星离地球太远太远。李知常又问:“月球上的好东西多吗?”李技术员点点头:“那上面有贵重金属。主要是利用这个基地开拓其它行星。有些尖端技术产品非在太空制造不可,利用失重条件,活儿干得又快又漂亮。怪不得美国总统说:『我们在太空可以三十天内制造出地球上要用三十年才能制造出来的救命药品......』”
  屋里的所有人听到这里都感兴趣地抬起头来。大家看了李技术员一会儿,又低头去做活了。李知常接下去又问苏联的情况,没等对方回答,就转脸对隋不召说了一句:“『导弹』就是『捣蛋』!”隋不召哼了一声。李技术员说:“苏联在好多地方要追赶美国,可也有不少地方比美国厉害。拿航天领域来说吧,报上做过这样的对比:在航天计划方面的耗资,苏联是美国的一倍多;每年的航天发射有效负荷,苏联是美国的十倍;去年,苏联发射的航天器,比世界其它所有国家发射的总和多三倍;比美国多四倍;苏联宇航员在空间飞行的时数比美国多两倍;苏联宇航员在空间失重条件下连续度过天数的记录是二百三十七天,而美国的记录只是八十四天。......明白了吧?”大家互相望了望,没有说话。李技术员沉默了一会儿,压低了嗓子说:“我上次探家读过叔父的一篇论文,上面有一段话让我怎么也忘不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