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28)

2025-10-10 评论

  “四爷爷。”
  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缓步从人们刚刚闪出的信道上走过来。他黑亮的、一滚一滚的眼睛四下里瞥几下,然后就垂下宽宽的眼皮,只看着脚下的路。他头皮刮得光光,脸上修得没有一根胡须。颈肉有些厚,面色出奇地滋润,泛着红光。腰部很粗,挺得笔直,腰上扎了一条宽硬的皮带,酱色的宽衣收束在皮带里。老人神色沉重,长眉不安地抖着。可是温厚的面容和紧闭的嘴角,又安慰着和坚定着所有的人。酱色衣服是手工做成的,针脚细密,布扣周正。这种衣服的双袖是跟衣身连在一起裁成的,正好显出他特别坚厚的肩头和上臂。臀部巨大,坦然平静。他每一步迈得都很稳、很慢,直走到席棚下才停住。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四爷爷身后还走着主任栾春记、书记李玉明。四爷爷站在席棚下,轻轻咳了一声。吹奏乐器的陌生人一齐站起来,一改工作时的麻木松懈,慌慌地弯腰点头,用力地笑。四爷爷不做声,伸出阔大多肉的手掌往下按了按,让乐师们坐下。他微微弯一下身子,给乐师们一人添了一碗冷茶,然后往草屋走去。
  草屋里各种细碎的声音早已停止。老婆婆手扯小儿子小步疾趋迎向四爷爷,失声叫出来,哦哦地哭了。四爷爷握住老婆婆的手,有四五分钟。老婆婆的肩头软下来,抽着,抖着,越活动越瘦小了。她泣不成声,在嗓子眼里哭诉:“四爷爷啊,大虎的事惊动了你呀!这怎么好,这怎么......好!我命苦啊,老隋家这一族人都命苦啊。四爷爷,惊动了你......”四爷爷松了手,往前一步,看了一会儿大虎的照片,动手去取香。他燃了香,深深一揖。张王氏从昏暗的角落里走出来,垂手站在老人一边。她嘴角比以往任何时候缩得都重,面容无比苍老,看着四爷爷皱到一起的颈肉。后来她发现他衣服上沾了一个草叶,就伸手捏了下来。这会儿栾春记和李玉明也先后走进屋里,在一边慰问起老婆子来,说大虎这样,整个洼狸镇都是光荣的了;不要悲伤,不要太迷信;如今迷信一点自然也没有什么,不过对英雄最好还是不迷信。他们最末一句话让张王氏听见了,于是她眯上眼睛望着他们,露出一口黑短的牙齿。他们赶紧转过身去。
  屋里屋外的人都长时间地不吭一声。最沉重的时刻来到了。屋外的人看不到四爷爷在屋内做什么,但想得出老人也在哀悼。战争过去仿佛陌生而遥远,如今它是跟洼狸镇连在一起了。它变得可以触摸了,仿佛就是在镇城墙下打起来的一样。炮声摇撼了铁色的城垛、古莱子国的城垣,鲜血四溅。洼狸镇派出的不止是一个男儿,而是全部......一会儿,四爷爷走出来了。他步履依旧,缓缓地走过来,路过席棚再不停留,一直地向前走去。
  他宽大的背影微微摇震在夜色里,慢慢不见了。
  笛音又响起来。陌生的琴师被笛声唤起了责任,彼此使个眼色,又一齐吹奏了。
  抱朴默默地坐在人丛中,后背像驮了一块磬石一般沉重。他欲哭无泪,浑身发冷。他后来终于听不下这笛声和琴声,起身离开了。在离开草屋空地几丈远的草垛子旁边,有几点火头儿闪着。抱朴问了句:“谁?”没人吭声。他低头望了望,见是叔父隋不召蜷曲在乱草里,身旁坐着李知常、探矿队的李技术员和另一个工人。抱朴也挨着他们坐下来。叔父歪在那儿,嘴里不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原来他正怀抱一个酒瓶吮着。几个年轻人说着话,老头子不一会儿从乱草里插进来一句。抱朴听着几个人断断续续地说话,身上越发冷了。他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前线和大虎。抱朴的耳边除了尖尖的笛音,就是那连绵不绝的呜呜隆隆的声音。它究竟是老磨还是大炮的声音,抱朴无法分辨。他透过迷茫的夜色,清楚地看见了大虎在遥远的地方微笑。炮声隆隆,大虎向他招一下手,戴上被树叶伪装过的军帽,跑去了。
  大虎他们的部队开到前线好几个月了。几个月就是训练,北方兵呆在这个地方可真苦。再有一个月就能开到前沿,大家倒有些急。早打早利索。大虎来到前线的头一个月就提升为班长,大家喊他“虎班长”。连长方格说:“生龙活虎,最好再有一个龙班长”大虎告诉连长,他的一个好朋友,叫李玉龙,是从芦青河对岸来的老乡。人们就喊他“龙班长”。不过他不在我们连罢了。方格啧啧的,样子十分遗憾。他把手搭在大虎的脖子上,一块儿走了几步。他喜欢这个芦青河边来的小伙子,又漂亮又聪明,不内向。这样的人都有完成任务的好办法。前几天方格让他跟车去拉弹药,同去的几个连的车都放空回来了,他的车却满载而归。连长跟他开玩笑:“管弹药库的肯定是个漂亮姑娘。”大虎笑着。后来连长方格又让大虎跟车去搞回几个做掩体用的预制钢架──本来发下几个,但不够用。连长真想这种钢架子。大虎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他训练时认识了一个叫“秋秋”的漂亮姑娘,就是附近村子里的。秋秋在外村做竹笼,他想让她顺路搭车回来。一切都如愿以偿。钢架子和美丽的秋秋同车而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