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沉思录(28)

2025-10-10 评论

    2.“神话”开始
    股市是一个培养人境界的地方,而境界决定世界。赚钱自然很爽,赔钱当然很痛,不过基金经理不同于一般股民,手握巨量资金的压力,牵涉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经历十多年的成败得失之后,美国之行与国内外同行的深入交流,显然让王亚伟功力大增,他开始把心放慢,这样就能看到更多过去没能看到的东西,思虑越发精深周全。2005年12月31日他再次出山,担纲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年中就以115.35%的业绩在186只基金中排名第一。2007年又成为国内第一只业绩翻番的开放式基金。王亚伟开始成为行业内外瞩目的明星人物,其投资风格广受关注。
    王亚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跟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应该是比较类似的,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其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的角度和方式,其较为独特的估值角度提高了估值的准确性,帮助他提前于市场中发现投资机会。
    王亚伟深得彼得?林奇造诣,在具体操作上坚决贯彻“低买高卖”的原则。其“一招鲜吃遍天”的投资逻辑是:买入绝对价格不高、题材实在且没有兑现的冷门股,先潜伏,后待市场发现价值或利好兑现时择机卖出。
    老实说,王亚伟这套路并不新鲜,几十年来尝试过的人不少,但偏就王亚伟玩活了。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如此评价:“收益是王道,王亚伟这种偏私募式的操作策略的确适合目前中国这样一种非有效的市场。”
    有这么一个人,媒体自然乐于来凑热闹,你捧我捧大家捧,王亚伟想不红都难。而华夏基金也以“王者归来”这样广受欢迎的加冕方式,将其再次推向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市场就是这样的,没有“明星”的基金公司很难吸引大众的关注,有了明星还要再造“名品”(华夏大盘精选),然后再造“名牌”(华夏基金)。
    在2008年出人意料的大跌中,王亚伟依然可以凭借全年第二的业绩称霸市场,最终确立其经历完整牛、熊市剧烈波动考验的江湖霸主地位。几乎可以肯定地讲,能有这个战绩,没有华夏基金背后的加持而全靠王亚伟个人的能力,是绝对办不到的,这也是“造星”所必须付出的。
    在2009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会上,王亚伟以超级谦逊的态度赢得媒体的普遍赞扬。那一次,王亚伟表示:“作为投资者,我将永远保持一颗敬畏市场的心。今天是11月22日,再过一个月零八天就是2009年了,再过两个月零四天就到牛年了,这是非常确定的事。但是,再过多长时间才到牛市呢?这就是一件相当不确定的事了。不过,在巴菲特大手笔投资比亚迪的情况下,我们跟着这样有智慧的人加大对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应该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吧。”他还表示,经历了中国股市两年来的大起大落,不少基金经理迅速成熟了,但在未来的市场中,大家都还是菜鸟级的基金经理,因为谁也没有经历过这样暴涨暴跌后的第一年。
    王亚伟这些话很有水准,媒体称赞王亚伟正是抱着这种谨慎谦虚的态度,在2009年再次取得辉煌的成绩。他掌管的华夏大盘在最后一天,以全年涨幅达到116.19%的成绩再次成为主动型基金中的第一名,并且成为中国基金史上首个积累净值突破十元大关的基金。
    3.牛在何处
    人不能火,火了容易招人眼红。
    2010年下半年,市场一片疲态,许多不利的传言也如影随形,对王亚伟非常不利。有人说,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好是好,可老不开放,规模总是不大,他很可能是利用投委会主席的身份让旗下其他的基金为自己“抬轿子”。还有人说,中国证监会正在调查他的交易情况,所有交易纪录打出来有一米多高,都被调阅了。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王亚伟不得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加以澄清。
    基金公司利用新发产品拉升老产品重仓股,间接提升老产品整体业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而且难查的利益输送形式,不少基金公司为了扶持“明星”就是这么干的。
    都说公募基金是市场的“正规军”“主力军”,以私募资金、投资公司或“最牛散户”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金是“杂牌军”。殊不知,公募基金内部也有“王牌军”和“杂牌军”之分。为了配合“造神运动”,即使同一基金公司,也会先让明星基金先建仓先出货,间接实现不同基金间的利益输送,达到塑造品牌的目的。只是局外之人,尤其那些基民,如何能分清楚谁是“王牌军”,谁是“杂牌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