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盘精选长期封闭,规模超小,六亿份左右的规模,明显有利于基金经理的操作。而且华夏大盘精选在基金净值排行榜上的位置始终靠前,所有基民一看净值排名,均会留意到它,无形中扩大了华夏基金的知名度。
华夏员工倒是忠心护主:“王总的想法就是埋头做投资,毕竟投委会主席还有很多行政工作要做。”而王亚伟自己说:“一个成功的职业投资人应具备一些相互矛盾的素质,比如说既要有大局观又要关注细节,既要保持客观理性又要富有激情,既要遵守投资纪律又要懂得灵活变通,既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又要能独立思考不盲从。至于怎么样才能把矛盾的两方面统一起来,不走极端,需要的就是艺术性的把握能力。”
最牛基金经理“牛”在何处?
王亚伟被誉为“最牛基金经理”。2009年7月,羊城晚报记者武斌归纳了王亚伟的“牛”体现在两方面:
(1)
不管牛市还是熊市,与其他公募基金比较,相对收益遥遥领先。2006年到2009年7月,王亚伟的投资收益达到6.72倍,比第二名高了250个百分点左右;从2007年的6124点到2008年的股市低迷,总亏损41.98%,远远低于其他基金的亏损。
(2)
捕捉“黑马”的能力超强,买卖时机也掌握得很好。最经典的案例是其对岳阳兴长的投资。2006年三季度起,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开始购入岳阳兴长。2009年一季度岳阳兴长快速大幅反弹,股价大涨三倍,王亚伟彻底抛空该股。
岳阳兴长近几年的走势,如图3-1所示。
图3-1岳阳兴长周K线图
1.凶险的神主牌
“造神”再次成功,有人将王亚伟推崇为“中国巴菲特”,王亚伟也就逐步走向股市神坛,凡是其重仓持有的股票都频频受到市场的追捧。
个人点股成金的例子在股市中并不罕见,如果某人在股市中取得非凡成功,普通投资者就会把他视为“股神”而顶礼膜拜,并跟风行动,并因此大大增加了点股成金的成功率。国际上最有名的“股神”就是巴菲特,他青睐的股票一般会大涨,巴菲特概念股的效应也越来越强。买中国石油时,还没有那么明显,到他买比亚迪时,巴菲特效应就显而易见了。赵丹阳对此显然心领神会,在赴天价午餐时,狠狠地利用了一下巴菲特的金字招牌,声称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结果如愿以偿,物美商业连涨四天,最高涨幅超过22%。国内也有点股成金的高手,以前的赵笑云、雷立军都是点股成金的先例,开始是有资金在背后运作,频频树立涨停榜样。久而久之,市场跟风就产生点股成金的效应了。
基金经理成为“股神”级的人物,王亚伟恐怕是第一人。相信王亚伟本人无意走向神坛,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好事的媒体。但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股市这个物欲横流的场所,造神运动的背后都有利益的驱动。既然王亚伟已经被搬上神坛,他就难免沦为被人利用的工具。如今,媒体经常出现类似“五个交易日11股先后涨停,‘王亚伟概念股’喷发”的大标题,至于相关股票是否真的值得投资,或者背后另有隐情,就很难说清楚了。
股市中人人皆为利来,股票买卖本就是零和游戏,赚的都是别人的钱,炒家之间相互倾轧那是常态。而投资者之所以有时跟风也能赚钱,那是因为炒家还在设计更大的陷阱。
王亚伟概念股既已产生效应,各路炒家都有可能加以利用,先在投资者中强化跟风能赚钱的思维定势,然后就能利用这种思维定势拉高出货了。现在,中小散户正处于跟风尝到甜头的阶段,而媒体也在不断放大这种效应。这就像当年投资者跟风赵笑云、雷立军一样,认人不认股,并不需要别的理由。但到后来发现到处是陷阱,涨停后面跟着跌停,甜头变成了苦头。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基金行业已经日趋娱乐化了,事实的发展也的确如此。
基金经理注定是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业绩好的,从业时间长的。到目前为止,公募基金行业里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多数已转做私募去了。王亚伟是留下坚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投资业绩也比较好,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并承担了一些额外的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倩